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仇富”这个话题,这几年每年都要被反复提起。据说,时下社会上有一种“仇富”思潮,一些穷人或亚穷人都隐隐含有“仇富”心理,见了富人就恨得牙根疼,就想“共其产”,分其钱。所以,不少经济学家评论家都在写文章教育众人不要“仇富”,最近,北大经济学院的林毅夫教授又接连几次公开撰文就“仇富”问题开导大伙,苦口婆心,不厌其烦:“仇富”确实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能任其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2.
孙平 《法学》2006,(11):70-74
仇富现象的存在是一个社会事实。仇富是一种落后的、与现代法治的精神格格不入的心态。法律是理性的,不仅必须杜绝部分公民盲目仇富情绪的干扰,而且应该成为消除仇富现象的主要手段。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每个人,不论先富还是后富,钱多还是钱少,其权利都应该能够得到法律的平等保障。在这些方面,立法、司法、行政执法过程都需要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排除部分公民落后的仇富情绪的干扰,决不可把这种落后心态误认为是主流民意。  相似文献   

3.
付小明 《法人》2009,(3):92-93
仇富心理的滋长或消除完全取决于获取财富的途径——只有当全社会的财富都成为阳光财富的时候,仇富心理才可能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4.
仇富现象是当今社会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社会公平的呼声不断高涨之时,对于仇富现象的探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热点话题。本文将根据社会各界对仇富这一现象的理解,简要探讨何为仇富现象,并从社会学的视角,即从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互动关系出发,对仇富现象的社会背景和原因进行全面而深层次地分析。最后,本文创新地看待仇富这一社会现象,并探讨仇富现象将会对今后的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胡雪 《法制与社会》2011,(2):171-172
从社会治安管理层面去分析由于收入分配不均导致的仇富现象,详细地分析了社会仇富的表现与对象。从仇富根源入手分析社会消费与解决金融危机的关系,指出仇富与爱富的辩证关系,提出穷人与富人应该拥有合适的心态与均等的机会去发展经济,才能消除仇富心态,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施蔷生 《检察风云》2011,(23):37-37
近期,沪上某知名教授的大作“仇富是中国社会怪现象”引起我近一个月的沉思,并感到一定要用文字写出来向这位尊敬的学者请教。因为其文章中的两个观点,我有些不敢苟同,如果不辩论清楚的话,我认为对社会观念的引导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对贫困与犯罪问题的研究无疑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贫困与犯罪问题经常与"仇富"现象有关,"仇富"导致犯罪的发生,可以从犯罪人、被害人,以及国家和社会政策等不同方面寻找原因。为了减少、防控因仇富引发的犯罪,全社会尤其是国家和已经富裕起来的群体更要充分认识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危机。无论是贫还是富,都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但先富起来的人更要多担责任,有所作为。解决与仇富有关的犯罪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贫困问题本身。国家在依法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同时,还要逐步健全和理顺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8.
仇富心理及其表现是中国古代社会阶级之间矛盾与矛盾的一种集中体现。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学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角度,以中国古代人治的社会制度必然产生权利时空与权力滥用为切入点。探讨了古今中国人的仇富心理的原因和后果。  相似文献   

9.
国际知名民意调查公司"环球扫描",从23个国家抽取了1.2万多个成人调查样本,历时数月,列出"‘不仇富’排行榜",近日由全球最严谨的媒体之一——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出。这份调查报告反映了世界各国民众对自己国家富人的态度。从全球整体分析,大多国家有超过五成的受访者"仇富",其中,表现得最"仇富"的国家是希腊。那么,咱中国呢?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有52%的受访者认为,  相似文献   

10.
第一代富人的光荣与危险 在仇富的许多人中,如果问他愿不愿意自己做一个富人,乃至告诉他许多做富人的烦恼和危险,他也还是愿意做一个富人的。2006年6月18日凌晨,吉林汪清县首富蔡宽锡在家中和妻子、22岁的儿子、16岁的女儿四人突然同时被杀,保姆也受重伤,令人感到悲哀。蔡宽锡因承包建筑工程而致富,盖了县城里唯一一座两层私人别墅,存款过千万元。  相似文献   

11.
因为仇富心理,一名获奖无数的“北漂”大学生一时因妒迷失,盗窃炫富者的财物以进行报复,最终以盗窃罪被判刑。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需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学校和家长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2.
张丽 《法治纵横》2011,(13):57-58
中国部分富人为了子女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和追求资产安全。纷纷在进行移民海外的计划。多名投资移民企业人士表示.因为国内投资渠道不畅,各种税费太高,社会仇富心理严重。投资移民到国外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最近,著名经济学者吴敬琏先生在分析“收入分配不公”的成因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是腐败,二是垄断。收入分配不公,必然加大贫富差距,贫富差距扩大则容易导致社会失衡。垄断行业盈利了,大部分利润被留在行业内部,成了职务消费和职工的福利基金;亏损了,则由国家和全民承担,成了全民的亏损。这种分配模式必将打破多数人的平衡心态,进而造成群体性的挫折和失败感。而这种群体性的挫折感又会引发新的社会心理危机,成为公众仇富的一个心理注脚。  相似文献   

14.
据2007年8月13日《北京日报》刊登的资料,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7916名参与者被要求在若干词语中,选择三个词来形容现在的富人,结果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奢侈(57.1%)、贪婪(52.2%)、腐败(45.0%),然后才是聪明(33.1%)和勤奋(31.7%)。这说明,当前多数人对富人印象不好,存在一定的仇富心理。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左权县是太行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县,也是朝气蓬勃、跨越赶超的发展强县。全县总面积2028平方公里,辖5乡5镇16万人。在太行精神照耀下的左权人民传承着纯朴善良、警民一家的光荣革命传统。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矛盾凸显和执法环境的变化,干群关系、警民关系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群众的仇富心理、仇警心理日趋严重;部分群众对警察的反感多、交流少、期望高、信任少、误会多、理解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配合不积极,  相似文献   

16.
正"富商抱陌生女子跳水致其溺亡,赔偿386万元获缓刑"的新闻再次激发公众的仇富心态、仇官心态以及对司法不公的埋怨,媒体将此事定性为"花钱买刑"、"草菅人命"。但报道中却缺乏案件更深的细节,评论的全面客观性遭质疑。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常务副省长肖志恒在全省纪检工作会议上说,“现在干部脱离群众十分严重,社会上仇富心理有些转化为仇官心理。这很要命”。可谓一针见血,切中要害。笔者理解,肖副省长所言仇官是对官员不信任。不争的事实是,质疑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包括对政府及官员的质疑。群众对政府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喜欢质疑,一方面说明政府比过去开明、民主,媒体的开放与透明,尤其是迅速崛起的网络问政、问责,使群众有了广阔的说话空间,这是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须看到,群众多质疑反映了部分官员信任度下降,需要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8.
张静  张国蓉 《法制与社会》2014,(12):252-253
当前弱势群体中的犯罪现象比其他群体更为突出,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弱势群体犯罪心理发现,诱发弱势群体犯罪的心理动机主要有:补偿心理,仇富、仇官心理,报复心理等,对策在于解决弱势群体生存与生活问题,关注城市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建立社区预防和预警机制,建立社区居民纠纷调解机构,实施立法保护、司法救助与打击犯罪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9.
盗窃是最为普遍的犯罪行为之一,我国盗窃罪的犯罪率常年居高不下。这种情况的出现必然涉及了众多复杂的原因,本文以犯罪心理学为视角,从正当需求无法满足、利己主义、仇富心态、寻求刺激四个方面分析了盗窃行为的心理特征,并从无意识心理、人格结构与环境影响三方面剖析了其形成的深层心理原因。希望能够运用犯罪心理学对盗窃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正。  相似文献   

20.
发生在黑龙江的苏秀文开车撞人案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并不复杂的事件在互联网上掀起的狂飙让人始料未及.整个事情之所以吸引众人的眼球,根本原因恐怕还是那辆宝马车,成千上万帖子中虽然有一些是希望查清真相依法做出处理,但众多网民所表现的强烈仇富恨官情绪足以令观者惊心动魄--因为这种情绪极可能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