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行合一是个哲学的命题。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后来的儒者又有了“知在行先”,“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行合一”的论述。“知”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之“知”,是对前人认识到的已知世界知识的继承,二是认识之“知”,是对未知世界知识的新发现。“行”就是在“知”指导下的活动,“行”不能违背“知”。“知”“行”的关系有两种:一是“知易行难”二是“知难行易”,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知行合一”。我们执法者在执法规则面前,面临的就是如何处理“知”与“行”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申媛 《中国公证》2008,(8):F0003-F0003
诺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法诺”,集“法律”与“公证”于天成,“fa nuo”(法诺)与“notary”(公证)珠联璧合,涵盖着对法律的忠实承诺,公证人与申请人对法律的双重承诺乃“法诺”之精髓也。  相似文献   

3.
申媛 《中国公证》2008,(6):F0002-F0002
诺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法诺”,集“法律”与“公证”于天成,“fanuo”(法诺)与“notary”(公证)珠联璧合,涵盖着对法律的忠实承诺,公证人与申请人对法律的双重承诺乃“法诺”之精髓也。  相似文献   

4.
何志 《中国审判》2010,(9):85-87
法谚云:“法爱衡平”,“法官心中应常有衡平”。作为法官,在裁判过程中尤其是民事案件裁判中要将利益衡量贯彻始终,在“审”、“调”、“判”过程中,对涉及权利冲突的协调,应充分体现“法”的“公理”精神、“审”的“公正”原则、“调”的“公心”理念、“判”的“公平”结果和“利”的“平衡”保护,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木子 《政府法制》2011,(29):23-23
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各国国庆节的名称有所不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等。  相似文献   

6.
“大师”王林余波未平,“神医”胡万林庭审刚刚结束,另一位“大师”又现身江湖。 这位简历上有超过31个头衔职位,获过至少39项大奖荣誉的“大师”,便是发明“人体开关”、“意念疗法”,自创不吃药不打针的“特医体系”,被弟子们奉为“神医”的常和平。  相似文献   

7.
沈轶伦 《政府法制》2009,(12):34-35
编者按 所谓“科长现象”,当然只是一种借喻,指的是在一些地区和机关。“上头”积极性很高,“下头”冲劲也很足,但是某些中间的管理层,却是“岿然不动”,要么失之冷漠,要么推诿塞责。我们的“科长”们,大多数是负责的,但不同程度存在的“中梗阻”现象却阻碍当前发展,尤其是攻坚克难的一个障碍。上海市嘉定区着手解决“科长现象”,是抓到了当前机关作风、干部作风的一个要害。  相似文献   

8.
王薇 《法制与社会》2010,(11):195-195
WTO内部存在着“司法”与“立法”层面两种不同的决策机制。相较采取‘协商一聍的“立法”决策机制,采取“反向协商一致”的“司法”决策机制更能体现效率的要求。因此,“司法”渗透到“立法”层面,就会架空强调民主的“立法”决策机制,从而引发WTO的民主危机。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生活》2010,(7):5-5
世界上总有一些巧合意味深长。3月15日,“两会”结束后的第一天,北京土地市场又涌现出新的“地王”,而且三个“地王”全部为“央企制造”。尽管“两会”上各界代表对高房价一片讨伐声,但新地王的产生明显说明——“两会”对房价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0.
贿赂行为自古就有,历来不断。 晚清的贿赂名堂很多。而且还都有个很好听的名字。例如。过年送钱叫“年敬”,过节送钱叫“节敬”,夏天送钱叫“冰敬”,冬天送钱叫“炭敬”,喜庆事送钱叫“喜敬”,送给女人的叫“妆敬”,送给读书青年的叫“文仪”,送给门房叫“门敬”。送给仆人的叫“跟敬”。另外,尚有“陪敬”、“菲敬”、“别敬”等。至于专门为买官、免罪等而进行的私下交易,有什么名堂就不得而知了。  相似文献   

11.
陈强 《政府法制》2012,(16):41-41
尽管“副处级祖坟”是个新名词,但事实上“副处级祖坟”享受的特殊待遇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一些副处级官员的祖坟与平民祖坟的区别可谓一目了然,“副处级祖坟”高大威武,平民祖坟简陋低小,“副处级祖坟”墓碑肃立,平民祖坟一黄土,“副处级祖坟”独占风水,平民祖坟掩映草丛。有的“副处级祖坟”,竟然有专门修建的公路直通坟头。如此与众不同,一些“副处级祖坟”俨然就是地方“知名人士墓”。  相似文献   

12.
权力这个东西,自古就很“霸道”。在权力运行的时候,在权力发威的时候,在权力遇到阻力的时候,这种“霸道”的个性,展现得更加充分。源于此,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权治”才被认为是最“神圣”的权威: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心灵深处,根深蒂固。随着社会的进步,“权治”越来越不得人心,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政府“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3.
张鸣 《政府法制》2010,(9):12-13
现在关于“二代”的说法很流行,有“富二代”,“贫二代”,还有“官二代”。其中,似乎“官二代”霉头最大,在网上几乎是骂声一片,跟现实中弥漫的仇官氛围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14.
乔志峰 《政府法制》2011,(31):18-19
这年头,所谓的“国家机密”是越来越多了。特供食品是“国家机密”,官员的财产是“国家机密”,贪官背后的女明星是“国家机密”……现在,就连领导干部的简历居然也成了“机密”!怪不得有人老是指责群众“不明真相”,你左一个“机密”、右一个“机密”,老百姓连最基本的知情权都没有,又能明白什么“真相”呢?忍不住想盘点一下这几年看到过的那些有中国特色的“机密”。  相似文献   

15.
反腐倡廉,党和国家忧心焚焚.千防万堵;反腐偶廉,百姓恨气浓浓,痛心疾首。有关注者曾汇总出诸多腐败现象:“一顿饭,一头牛”,“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党风喝坏胃”,公款吃喝,一掷千金。不顾百姓“茅草屋”,倾力打造“安乐窝”。公费旅游“新马泰”,醉生梦死“开洋荤”。  相似文献   

16.
中闰人“出去”,总要“回来”的。虽然古诗中有豪壮之言,日“何必马革裹尸还”,然而“叶落归根”,却也堪称人之常情。有成就的人“回来”,叫做“衣锦还乡”,芸芸众生们,则称为“常回家看看”。难怪这首歌可以风靡南北。  相似文献   

17.
纪东 《政府法制》2010,(4):33-33
1973年前后,周恩来三次受到了毛泽东的批评。而“四人帮”也借着这个机会,对周恩来进行了很密集的围攻。 我只有一次听到周恩来用了“国骂”。事情是关于到底林彪他们是“极左”还是“极右”?因为当时周恩来支持一个看法,就是认为林彪他们是“极左”,所以要清除“极左”势力。但是“四人帮”说林彪不是“极左”,是“极右”,反过来批评周恩来清除“极左”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颜武 《检察风云》2015,(4):58-59
“形象工程”,在国内往往会遭舆论“口诛笔伐”,一般还认为只有国内有此劳民伤财的劳什子,殊不知,在国外,也有“形象工程”,而且,在那些被认为是民主政体的西方国家,搞的“形象工程”还十分触目惊心。之所以如此,症结就在于“政客凭此赢得了选票”;或者说,之所以屡见不鲜,是因为某些政党(政府)和政客真的从中“赢得了选票”。  相似文献   

19.
《律师世界》2002,(8):1-1
陈水扁终于剥下了伪装。8月3日,他在向极端“台独”组织“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年会发表的讲话中,再次鼓吹“台湾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首次正式、公开和明确地将海峡两岸说成是“一边一国”,并声称要加强所谓“公民投票立法”,以备“有需要的时候”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这些严重的“台独”分裂言论,与早已声名狼藉的李登辉的“两国论”一脉相承,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对两岸同胞的肆意挑衅。陈水扁曾一再表示,信守上台时作出的保证不会宣布“台独”、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等“四不…  相似文献   

20.
时下,与“闪客”、“闪存”等话语一样,“闪婚”成为部分都市年轻人追捧的一种时尚。“闪婚”,意思是闪电般地相识,闪电般地恋爱,闪电般地结婚。《闪婚》的关键在于“闪”字,即很快,快到一霎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