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良德 《检察风云》2014,(10):32-32
历来贪官不寂寞,至少在他们贪污纳贿时是极其喧嚣的,当然,我指的是那时他们的心境,那个澎湃、那个愉悦、那个多少不眼之夜呀,有人问,贪官喜欢什么声音,贪官说喜欢夜半数钱的声音,好听死了;还有人问贪官喜欢怎样睡觉,  相似文献   

2.
“经典腐败七笔账”的女贪官金达融(化名)一家三口人,一个博士、一个硕士、一个学士。为钱财夫离女散,一个坐牢、一个病倒、一个彷徨。1000多个日日夜夜,金达融从迷惘中走出,踏上了重塑人生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杨涛 《检察风云》2010,(20):31-31
越来越多的贪污贿赂犯罪官员因被处以死缓而暂留一命;以致有人质疑死缓判决成了贪官的“免死牌”。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修正案草案的讨论中,牟新生委员认为贪污贿赂罪以不涉及死刑为好,徐显明委员认为废除死刑应慎重。(人民网8月30日)  相似文献   

4.
萃岚 《政府法制》2010,(16):35-35
贪官都是翻云覆雨、势利轻薄的小人,他们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把臭的能说成香的,把丑的能说成美的,连腐败都能找出“充足理由”,以致闹出许多政治笑话,让人既感滑稽荒诞,又觉可恨可恶。这里列举贪官们15个雷人的腐败理由,看贪官咋给自己进行“无罪辩护”。  相似文献   

5.
惠之 《法律与生活》2012,(19):26-27
外逃女贪官杨秀珠曾经的司机受宠后摇身变成了国企董事长,贪污挪用数千万元,潜逃国外8年之久,这一现代版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案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6.
荆剑 《法律与生活》2009,(14):46-48
当年,检察官黄招娣办理的原任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赵顺义贪污腐败案,因当时案情敏感,很多细节被尘封在卷宗里。如今,她向笔者回顾了此案的诸多细节。  相似文献   

7.
王捷 《政府法制》2009,(14):32-32
笔者从一些腐败案件中发现,一些贪官虽然曾经贵为官,但非常缺乏羞耻之心。他们辩解受贿关系很雷人。笔者总结了其中十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秦朝  富仁 《法治与社会》2003,(12):54-56
今年不到40岁的曾坚,已在反贪战线奋战了十年.曾坚最初给人的印象:中等身材,国字形脸庞,一副斯斯文文的模样,并未让人觉得是块"特殊钢材".与曾坚交谈后,才觉得他真的不简单,沉稳的他十年的时间里全是面对腐败贪官,但他不畏权势,敢于碰硬,扳倒了一个又一个重量级的贪官!  相似文献   

9.
贪官之“潜伏定律”: 之一、“潜”得越久的贪官越难查。一是贪官有“经验”了,手段更狡诈;二是事隔多年,很多线索也不好查。倒是一些“新手”贪官更容易“栽”,或是新近发生的腐败更容易暴露。因此案件突破,往往从“新”开始。  相似文献   

10.
尽管贪官语录一直被人关注,但是,贪官们并没有意识到人们关注其语录的本意。因而,依然屡屡出现贪官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现象。笔者总结一下2008年贪官们发表  相似文献   

11.
自我担任交通局长后,权力越来越大,求我办事的人也就越来越多,送礼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送钱、送烟、送酒、送食品,送什么的都有。当时,我也不想收,碍于情面,不收吧,给人没面子,收了就得给人办事。再加上自己也想,逢年过节收了也是人之常情,我给办过事的人是借过年过节送一些感谢费,我认为收了也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12.
6月26日至28日。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四届研讨会在大连举行,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代表,就“加强腐败资产追回”的国际合作等问题进行研讨。针对这一话题。记者采访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负责人。 涉贪赃款赃物“漂白”转移境外记者:腐败犯罪资产是如何被转移到境外的?追回这些资产对打击此类犯罪意义何在?反贪总局负责人:在日益严峻的反腐败工作形势下,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嫌疑人犯罪后潜逃前,必定想方设法隐匿或转移,尤其是向境外转移赃款赃物。通常情况下,他们以洗钱方式将赃款赃物“漂白”或变现后,  相似文献   

13.
一、嫌疑人本身的心理障碍 (一)惧怕受罚心理。嫌疑人大都在重要部门、重要岗位工作,有的甚至有一官半职,可以说是社会上的一些既得利益者。如果他们承认罪行,不但要丢乌纱,甚至连饭碗都保不住,而且往日的荣誉与尊严都将丢失殆尽。因此,他们总是想办法回避实质问题,或者避重就轻。而另一部分犯罪嫌疑人自认为犯罪次数多,群众意见大,法律不会轻饶自己,反正说了也可能会重判,或者一辈子就这么完了,因而横下一条心,雷打不  相似文献   

14.
倪方六 《政府法制》2013,(29):12-13
官场腐败是当今的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南来已久的历史问题。所谓贪官,亦即利用手中的“公权力”攫取私利。史学界曾认为,在贵族制被官僚制逐步取代而有了“官场”概念后,贪官便开始粉墨登场了。  相似文献   

15.
吴良伦 《政府法制》2012,(32):40-40
坊间对前“腐”后继的官员有许多形象化的称呼。因为说法形象所以容易记住,“数字式”即为其中一种:“五毒书记”、“三玩市长”、“三光书记”、“三敢局长”等等。这些腐败官员没有经受得起形形色色的诱惑,有的还是自己运用手中权力主动寻租所致。  相似文献   

16.
“贪官脑门上又没有写着一个‘贪’字。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他们会想法设法来掩盖自己的腐败行径.用种种马甲来保护和伪装自己。”采访中,四川省纪委一名资深办案人员说。  相似文献   

17.
从APEC北京会议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到中美领导人同意共同打击各类跨国腐败犯罪活动,再到G20第九次领导人峰会开展有关反腐、追逃合作的话题;从公安部的猎狐2014专项行动,到最高人民检察院集中追捕潜逃境外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再到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辟专区接受海内外的举报……2014年,中国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明显换挡加速,并呈现出清晰的战略思路:对外,高调宣传我反腐败主张,占据国际社会道义制高点;国内,统一协调各职能部门发挥各自反腐败优势,形成打击外逃贪腐人员的合力。有逃必追、一追到底,决不让  相似文献   

18.
人民 《政府法制》2012,(20):41-41
今天你认“干亲”了吗?近期判处的一些腐败案例,常可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很多人走上贪腐之路,背后往往有着“干儿子”、“干亲家”、“干女儿”的身影。在认“干亲”的习俗掩盖下,一些人别有用心地进行感情投资,与受贿人“合伙经商”、“共分利益”,心照不宣地进行权钱交易。  相似文献   

19.
外逃贪官     
储信艳 《政府法制》2014,(10):46-47
20年来中国出逃官员最高级别至省部级,案件多发区集中在与经济相关的政府部门、国企和金融机构。出逃官员,尤其是高官的最终落脚点多为发达国家,出逃前多有筹划,部分官员已经“裸官”,出逃前妻儿甚至亲戚都已定居国外。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的追逃网络逐步铺开。贪官外逃越来越难。  相似文献   

20.
潘洪其 《政府法制》2008,(18):37-37
7月10日,中国银行开平支行特大贪污挪用公款案两名主犯许国俊、许超凡在美国内华达州受审。据介绍,中国贪官潜逃到洛杉矶、纽约、加利福尼亚等地后,大规模购置豪宅,甚至影响了当地经济的正常发展。美国方面正在通过多种方式协助中国惩治外逃贪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