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很多官员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官运、财运寄托于上天和神灵的庇佑.奸佞、贪浊的官员,因其内心空虚无聊、忐忑不安,对前途毫无自信,故对鬼神之事尤其迷信.古代官场禁忌多出门之前翻历书选日子,乃是古代官场普遍现象,今人不会觉得奇怪。不可思议的是,古代官员接到任命,前去上任,要避开几个月份,过了这几个月,方能到任。  相似文献   

2.
古代官场波诡云谲、险象环生,多少文武名臣遭人陷害,不得善终,令人扼腕。涉足官场的人,防范风险是必要的,谨慎从事也很重要。但很多官员从消极方面吸取了前人仕途蹉跌的教训,或从此谨小慎微,或变得世故圆滑。  相似文献   

3.
《衙门口:为官中国千年史》虽然描绘的是一幅古代官场的真实图景,但是对今天的社会治理具有很大的启示。《衙门口:为官中国千年史》作者:张程译者:王宇田出版:陕西人民出版社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无数年轻人本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发奋读书,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由于官本位思想的负面影响,很多人的个性、才华和豪情,被圆滑、平庸、腐败所摧毁。青年学者张程在《衙门口:为官中国千年史》一书中,通过衙门口看官场百态,同时也道出了世态炎凉。  相似文献   

4.
高官坐牢方知狱吏之贵 高官勋臣一旦仕途蹉跎,身陷囹圄,不免受狱吏凌辱,所谓“人在屋檐下,哪得不低头”。  相似文献   

5.
白丁 《政府法制》2010,(12):4-5
西方风俗以询问女士芳龄为失礼,而中国官场以打探“真年”为禁忌,此恰能相映成趣。与靠好爸爸做官者大多虚增年龄的做法相反,通过科举得官者有不少人自减年龄,就连《儒林外史》中的那个“忠厚人”范进都一减就是24年,那些滑头滑脑的人该减多少?  相似文献   

6.
青丝 《政府法制》2010,(10):21-21
读史书看到两则很有趣的故事:明英宗的时候,经忠国公石亨举荐,当时的著名学者吴与弼前往京城面见皇帝,以谋一官半职。某天退朝后,明英宗在文华殿召见吴与弼,以时事为题询问他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略。然而,明英宗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吴与弼都不正面回答,只是说:“容臣上疏,以文字剖析。”旁观的众人都觉得奇怪,不知道吴与弼是在犯哪门子傻。见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明英宗很不高兴,暗暗责怪石亨怎么举荐了个傻子来见自己,遂起驾入内宫休息了。  相似文献   

7.
古代官场吏治如何,其实,从权力阶层怎样管束“身边人”就可以看出来。  相似文献   

8.
读史书看到两则很有趣的故事:明英宗的时候,经忠国公石亨举荐,当时的著名学者吴与弼前往京城面见皇帝,以谋一官半职.  相似文献   

9.
夏炎 《政府法制》2010,(4):28-30
家人问孔光:“长乐宫温室殿前种的都是些什么树啊?”孔光听罢,皱了皱眉头,先是沉默不语,继而顾左右而言他,完全答非所问。家人们万万没想到,孔光的保密工作竟然做到滴水不漏的地步。  相似文献   

10.
女色诱惑对古代官员来说,是比金钱诱惑更大的考验。抵御这种诱惑,需要有很高的道德素养和很强的自制能力。可惜很多官员道德素养低下,自制能力缺乏,所以,被色贿这种“糖衣炮弹”一轰就倒。  相似文献   

11.
雪珥 《政府法制》2012,(33):24-24
能够适时地“病倒”,在中国特色的官场中,其实是一门基本功。  相似文献   

12.
西方风俗以询问女士芳龄为失礼,而中国官场以打探真年为禁忌,此恰能相映成趣。与靠好爸爸做官者大多虚增年龄的做法相反,通过科举得官者有不少人自减年龄,就连《儒林外史》中的那个忠厚人范进都一减就是24年,那些滑头滑脑的人该减多少?  相似文献   

13.
四宾 《检察风云》2014,(2):14-14
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国古代称堪舆术,目的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古代社会时,风水学主要服务社会上层,特别是在两汉时期,风水学在谶纬之术的烘托下,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时髦,历朝历代经久不衰。诚然,不可否认,在科学技术较为落后的古代,风水学的盛行不无道理,古代官场通过将风水学与封建礼制相融合,使得风水学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协调社会不同阶层利益、矛盾的作用,在对鬼神敬畏的心理作用下,维持社会秩序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相似文献   

14.
委任状得官员自己花钱买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记载:“旧制,吏部给告身,先责其人输朱胶绫轴钱。”告身,就是任命状,是沿袭南北朝时的遗制。  相似文献   

15.
高官坐牢方知狱吏之贵 高官勋臣一旦仕途蹉跎,身陷囹圄,不免受狱吏凌辱,所谓"人在屋檐下,哪得不低头". <汉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初功臣周勃,先后任太尉、右丞相,封绛侯.其长子娶了汉文帝之女.当时的周勃,可以说尊贵无比.然而功高震主,有人摸透了汉文帝猜忌周勃的心理,诬告周勃要谋反,汉文帝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于是周勃被逮捕.  相似文献   

16.
吴达  李奥  张云 《政府法制》2013,(17):4-4
“我们是喝二锅头的,你看着像是喝红酒的。”初入官场时,有同僚这样对千寻说。从一家事业单位来到北京某区某乡任副乡长的干寻,很快发现自己的格格不入。这里的官员自有一套标准规范,包括审美。  相似文献   

17.
汪亭 《政府法制》2012,(17):5-5
古代科举考试中所产生的状元现在已经鲜为人知,但是落榜生里有不少人举世闻名。  相似文献   

18.
倪方六 《政府法制》2013,(29):12-13
官场腐败是当今的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南来已久的历史问题。所谓贪官,亦即利用手中的“公权力”攫取私利。史学界曾认为,在贵族制被官僚制逐步取代而有了“官场”概念后,贪官便开始粉墨登场了。  相似文献   

19.
秦晓鹰 《政府法制》2013,(24):12-14
1∶10000说明了什么?我们都知道中国公权力(或说官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要量化这种吸引力究竟有多大?恐怕是一个极难回答的问题.不过,从以下一些并非个例的事实中,却能为你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河南某地河道管理所有个年仅15岁,每月工资为1000元、却从未上过一天班的正式职工.经核查,他是该管理所赵所长的儿子,而且领取这项薪酬已长达6年.这就是说,所长之子从9岁起就成为了端着铁饭碗的有国家正式编制的职工或者是公务员了!更有甚之的则是,该管理所未满18岁的在编职工竟达到10人,并且多为赵所长的亲朋好友之子弟.  相似文献   

20.
新京 《政府法制》2014,(21):16-17
5月13日,新京报评论称,纵横商界、政界的“大佬”刘汉,曾以一顿百万元的“天价饭局”打通与高官结交之路.怎样让官员在“天价饭局”前止步,长期以来都是反腐的重点.2013年是被媒体称为公权的“禁令之年”,从“八项规定”到“六项禁令”,再到“纠四风”,规范吏治、整肃官场成为今年各地政府的重头戏.严令之下,官场吃喝之风是否得到了遏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