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靖辞官     
《旧唐书·李靖传》载,初唐名将李靖(571—649年)自幼聪颖好学,尤喜读兵书。唐高祖时期,李靖任行军总管,屡建战功。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李靖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要职,先后率军大败东突厥、吐谷浑,封卫国公,成为朝廷重臣。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出现的我国第二次党政干部辞职经商办企业的类型、特点及对廉政建设的冲击,阐述了在职党政干部不得经商办企业的廉政义务,论证了离职党政干部在离职后的一定期限内仍然负有这一义务,分析了这一义务的例外情形,主张对离职党政干部到企业任职作更完善的制度建设和更有效的监控.  相似文献   

3.
邓忠强 《政府法制》2013,(17):22-22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当皇帝不久,就遇到一件棘手的“带刀案”。那一天,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奉召进宫,忘了解下腰间佩刀便进入东上阁,当时看守宫门的校尉也未察觉。直到长孙无忌参见完毕,告退,出了阁门,返回至宫门口,监门校尉这才发觉长孙大人是带着刀见过皇上。这可犯了皇家大忌,“按律当斩”啊,校尉知道捅了天大的娄子,不敢隐瞒,即刻报告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4.
《法治研究》2008,(5):F0002-F0002
“百铭”一词源自唐太宗李世民修身、治国之理念《百字铭》,寓意深远,寄托厚望。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共23年,是中国历史上业绩杰出的君主。他统治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后人常用贞观之治来表达对唐太宗政绩的肯定和对贞观时期太平盛世的景仰和向往。据《旧唐书·志第三十·刑法(二)》记载:会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被称为“千古一帝”,实行“慎刑宽法”的清明政治。在位期间,朝廷每处决一名重囚犯,他都要求“三覆五奏”,并把死刑的终审权收归中央,以免出现冤假错案。他还一再告诫大臣们说:“死者不可复生,用法务在宽简。”从贞观六年(632年),他让近400名死囚犯回家过年的创举中,我们就可以领略到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犯人的关怀。对犯人尚且如此,那么对开国功臣和社稷重臣更应当珍惜呵护,但李世民却多次制造冤假错案,让一些有功之臣蒙受不白之冤,不少贤能之士遭受无妄之灾。  相似文献   

7.
赵华 《中国审判》2009,(10):42-43
2009年8月25日,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该市大渡口区原副区长顾绯受贿案公开宣判,一审依法以受贿罪判处顾绯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40万元,犯罪所得予以追缴。  相似文献   

8.
一千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在这片古老的沙岛上留下一段美丽的爱情神话,曹妃甸由此得名。 21世纪的中国,伴随着科学发展的春风,蓬勃崛起的曹妃甸正在上演着一个新的美丽神话……  相似文献   

9.
孟宪实 《政府法制》2010,(24):41-42
长孙皇后如果仅仅把自己该管理的事情做好,那么她的地位是有限的,至少没有我们今天评价的那么高。不论是历史事实还是唐太宗的认识:长孙氏绝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后宫管理者。实际上,长孙皇后一直是李世民的高参,特别在重大问题上,她是李世民的高级政治顾问。  相似文献   

10.
魏征的担当     
张晓政 《政府法制》2014,(12):28-28
魏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谏臣。其实,他不仅敢言,更敢于担当。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李建成、李元吉死后,其党羽纷纷逃亡民间,李建成原势力所在的崤山以东地区更是人心惶惶。尽管朝廷数次下令,对二人余党“一无所问”,但一些心怀侥幸者仍争相告捕以邀其赏。为平定人心,李世民再次下令,重申对李建成、李元吉余党不得告发,违者以诬告罪论处,同时派魏征宣慰崤山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11.
亚瑟 《政府法制》2011,(21):24-24
唐人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一书中,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三次桃花运:第一次桃花运,发生在贞观元年(六二七)。幽州都督右领军、庐江王瑗因为谋反被诛杀后,其宠姬入宫,成为唐太宗的美人(嫔妃的一个级别)。大概是因为人长得漂亮,得以在太宗身边服侍。 第二次桃花运,发生在贞观二年。  相似文献   

12.
话说皇二代     
王爱英 《政府法制》2011,(27):37-37
皇二代这个词,是从富二代套过来的,姑且一用。把历史上的皇二代按时间排序,从第一个封建王朝秦至最后的清,割据一方的政权暂不计在内: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九朝的皇二代——秦二世胡亥、汉惠帝刘盈、晋惠帝司马衷、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元太宗窝阔台、明惠帝朱允炆、清世祖福临,论起功过成败,李世民、窝阔台基本是成功者,其余多为惨淡经营,甚至身死国灭。  相似文献   

13.
陈岚 《检察风云》2010,(22):91-91
最近看电视连续剧《贞观之治》,肖翼呈献给唐太宗李世民的《兰亭集序》真迹是一卷单纸,这是对的,编导在这方面是用了心的。因为中国书画的装裱是宋代米芾发明的,他著有《装潢志》。中国书画自从开始有了裱背技术,才使中国纸张的保存能达到“纸寿十年”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法制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重视法治建设的皇帝。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一上台,就命长孙无忌、房玄龄主持修订和完善唐高祖李渊时期制定的《武德律》,历时十年,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完成了《贞观律》(12卷,500条)。《贞观律》的颁行,对“贞观盛世”治国安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盛唐时期的开明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经常告诫群臣:“为臣贪,必丧其身。”他说,明珠没有不贵重的,如果用它去弹雀,岂不可惜?何奖品人的性命比明珠更宝贵,怎能用它来换取财物呢!并指出这种只顾贪图金银财物,不惜危害自己性命的愚蠢做法“实在可笑”。  相似文献   

16.
当时朝廷许多官员假冒资历门荫。太宗令这些人自首,否则即处死。没过几天有假冒者被发觉,太宗要杀掉他们。戴胄上奏道:"根据法律只应当判处流放。"太宗大怒:"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  相似文献   

17.
唐朝贞观年间,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倡导下,朝廷开展了选拔推荐人才的活动,允许人们自报在隋朝的资历,从中选拔贤才。许多人谎报官阶和资历,以求升迁。太宗听说后大为震怒,就下令:谎报的人限期自首,否则以死罪论处。不久,有一个人谎报资历的事败露了,时任大理寺少卿的戴胄依法判其流放。太宗就责问戴胄:我当初下的诏书上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李世民28岁登基,在位23年,他接受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国势空前强盛,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时期。  相似文献   

19.
雾的美与丑     
2013年1月29日,北京再一次陷入严重雾霾。其实,不只是北京,从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空气污染。雾气吸附各种污染物,污染物的微粒也为雾气的形成提供条件,两者致使雾霾笼罩整个城市,对人危害极大。人们戴上口罩,减少室外活动,对雾霾避之不及。自古春季多雾气,北宋词人秦观有诗云: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庭院中的雾气甚至引发唐太宗李世民的诗意:拂树浓舒  相似文献   

20.
正不久前在一次学习讨论中,对于如何密切联系群众,一位老党员说了一句形象的话:当官莫做两栖蛙。话匣子一打开,大家各抒己见。后来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鱼在水中游,蛙在岸边蹲。这鱼和蛙,虽然都与水关系密切,但对水的态度却迥然不同。鱼对水,可谓须臾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