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自80年代初以来,波兰在困难复杂的国内外条件下,在推行经济改革的同时,对政治体制进行了某些变革,从而促进了局势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恢复。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是这些年来波兰实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自上而下、先党内后党外进行的。 1980年12月举行的波兰统一工人党八届七中全会  相似文献   

2.
波兰政治改革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在承认构成波兰社会的不同阶级和阶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私营小生产者、小资产者之间存在差异,因而他们的利益、社会需求和世界观均有不同的前提下,承认波兰存在意识形态多元化和政治多元化现象,并以此作为观察社会、处理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问题的出发点。波兰领导人曾说:波兰将发展“社会主义多元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华沙专电 6月4日,波兰举行改革后的大选,选举新的议会和参议院。大选结果出乎人们的预料:执政联盟失利,首次以合法身份参加大选的政治反对派——团结工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胜利”。大选的结果将对波兰局势发展产生何等影响,受到世界关注。  相似文献   

4.
70年代末、80年代初,波兰爆发了席卷全国的罢工浪潮和团结工会运动,形成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政治经济危机。1981年国民收入比1978年下降25%。党内思想混乱,青年思想混乱,出现了对党、对共产主义和国家前途的“信任危机”。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削弱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一个重要原因。1986年7月波兰统一工人党(以下简称波兰党)十大通过的党纲指出,波兰党和国家领导所犯错误的实质在于“不注重思想教育活动”。从血的教训中波兰党认识到,要克服危机并防止类似事件的重演,必须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此,1981年波兰党九大制定了以“改善党的领导”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革新路线,强调党和政府同人民协  相似文献   

5.
波兰著名政治学教授A·鲍德纳尔在波党中央意识形态部主办的理论刊物《意识形态与政治》月刊1985年第11期上发表文章说:“波兰无产阶级专政阶段已经过去”,但“还不是一个全民国家”,而是一个“民主的人民共和国”。现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译载如下: 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经济管理体制来看,波兰的生产方式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除了社会所有制外,还存在着小商品所有制和小资本主义(原文如此)所有制。后两种所有制,特别是小资本主义所有制,只占极次要的地位,而且都受国家的控制。这两种所有制形式尽管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来说是非典型的,但还将在波兰长期存在。国家采取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方式调节这些生产关系同整个国民经济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波兰经济学家符拉基米尔·布鲁斯教授以其对“集权模式”、“分权模式”的划分和提出“三层次决策”理论而享誉国际学坛。这里仅就布鲁斯教授经济改革思想中的社会政治观作简要评介。一、政治因素对经济体制的影响布鲁斯认为,东欧各国60年代以来的改革实践表明,计划与管理体制上的任何改革都不是纯经济性质的,而是具有重大的政治与社会含意。在当代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中央的决策行为本身必然是一种政治行为,这  相似文献   

7.
华沙专电 历时两个月的波兰“圆桌会议”在签署了一项《公报》和3个文件之后于4月5日在华沙的部长会议宫降下帷幕。这次会议持续时间之长、形式之新颖、涉及问题之广泛,在波兰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会议取得的结果必将对波兰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贝鲁特专电 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的全面爆发,使一九八六年的黎巴嫩局势雪上加霜。十二年战乱终于把黎巴嫩人民推向了饥饿的边缘。外部势力的渗透正在使南部变成地区性冲突的火药桶。人们对未来局势的发展并不乐观。 自从由黎巴嫩三大民兵组织领导人一九八五年底在大马士革签署的“三方和平协议”于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五日夭折之后,以总理卡拉米为代表的穆斯林各派一直抵制杰马耶勒总统的领导。黎巴嫩持续的严重政治僵局使国内经济形势不断恶化,黎镑与美元的比价由一九八六年初的十八比一跌到七月底的四十六比一。黎镑贬值导致的严重通货膨胀给国内人民带来严重生活困难。进入六月份之后,“反内战”、“反饥饿”的群众性示威游行和罢  相似文献   

9.
波兰的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同时起步于80年代初。波兰人认为与经济改革相比,他们的政治改革成果更明显。他们明确提出党的“三功能”论断。雅鲁泽尔斯基的著名论点“三功能”即党对国家起领导作用、对政府是引导、对人民是服务。波兰人认为政治改革给波兰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是使国家政治生活开始走向全面而深入的民主化。明确了政府是仆人,人民是主人,仆人必须为主人服务。他们制定大政方针和各项措施必须以民意为本,尊重绝大多数公民的抉择。波兰人认识到主仆关系不能颠倒,否则将导致危机。波兰为了获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1,(52)
自1989年上半年以来,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六国的局势相继发生急剧变化: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成为在野党,少数与其他党派联合执政,有的甚至遭到禁止和镇压;国体、政体以及经济体制也随之改变,不再实行社会主义,普遍在政治上实行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制,经济上推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这场巨大的变化至今尚在动荡不定中发展,深为世人关注。本刊特约请常驻6国的记者谈谈这些国家1991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形势与情况。  相似文献   

11.
沙特作为美国在中东的长期盟友与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有着几十年非同一般的关系。在当前中东局势持续动荡的情况下,“基地”组织拿沙特开刀,不是第一次,恐怕也不是最后一次。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一年波兰社会动乱的加剧,使我一再想起作为记者在匈牙利几年居留期间的切身感受。 我不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也没有在波兰居住过,对波兰事件的前因后果,都没有研究。这里只是根据不全面资料,着重介绍一些匈牙利的情况。目的当然是想探讨人们关心的建设国家的路子问题。 目前,在东欧国家,人们异口同声地谈论着片面实行高积累、高速度发展重工业政策,以及经济体制高度集中和政治不民主的后果。“改革”,已经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13.
周期性的社会动荡,成为波兰在引进苏联模式后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在波共的政纲中明确规定了进行经济和政治结构改革的必要性。波兰的社会主义是苏联政权形式的功能与波兰的传统、价值的结合。 1956年10月以后,波兰的反抗促使其政治制度,比起苏联集团的其他国家来,具有自由主义的特点。党与知识分子、工人阶级、罗马天主教会进行了一系列的争斗,结果是这些社会集团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批评官方的政策。罗马天主教会,与其说它是宗教组织,还不如说它是政治现象。它是一个不断地扩大自己影响的组织。基层群众的支持是它力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的中东地区,仇恨、对立、分裂成为政治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地区局势的未来走向充满变数。第一大变数: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是中东未来局势走向的关键受持续动荡的影响,近来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同时,地区激进势力渐趋活跃,反美力量日益壮大。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埃及“穆斯林兄弟会”、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8,(31)
密切交流稳定发展上半年两岸关系回顾本刊记者今年上半年,两岸关系继续保持稳定,在祖国大陆敦促两岸举行政治谈判、推动直接“三通”的努力下,两岸各项交流取得进一步发展。虽然台湾当局仍然坚持“戒急用忍”并对两岸政治谈判采取拖延的态度,但岛内外的局势发展已给台...  相似文献   

16.
转型社会中的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和结构的复杂性,对政治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波兰历史上形成了民主、自由、法治和开放包容的传统政治文化以及"防俄""仇俄"的民族意识。1989年东欧剧变,作为转型"优等生"的波兰成功实现民主化目标。其中传统政治文化的延续对其转型前后的政治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对波兰传统政治文化的研究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华沙专电 波兰部长会议计划委员会计划与制度调整方法司司长安·弗若布莱夫斯基最近对记者说,波兰正在进行的第二阶段的经济改革的首要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使国民经济达到均衡。 波兰是自一九八二年一月开始根据自主、自治、自负盈亏的“三自”原则进行经济改革的。五年来,改革已初见成效,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一九八六年七月三日闭幕的波兰统一工人党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转入第二阶段经济改革。弗若布莱夫斯基在接受记者来  相似文献   

18.
于滨 《瞭望》2006,(36)
目前在全国范围开展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是继本世纪头两年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之后,党中央又一次作出的稳定社会治安局势的重要决策。当前,各级政法机关摧毁了一批黑恶势力,挖出了一批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为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加之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以及境外犯罪分子的渗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诱发,黑恶势力仍在不断滋生蔓延,并且日益向经济、政治领域渗透。  相似文献   

19.
华沙专电 波兰总统大选12月9日决出结果。团结工会主席瓦文萨经过两轮鏖战,终以74.25%的绝对优势选票当选为波兰共和国总统,得偿夙愿。团结工会从而掌握了波兰政权的全部权力。 这次总统选举是在瓦文萨及其支持者的催促下提前4年半举行的。根据1989年“圆桌会议”协议,当年7月19日雅鲁泽尔斯基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任期6年。今年1月底波兰统一工人党宣布解散。瓦文萨认为,现有的政治格局赖以存在的圆桌会议已经“散架”,会议达成的协议“已经过时”,应“加速政治体制变革”,要求提前改选国会和总统,并于今年4月10日  相似文献   

20.
李雨时 《求知》2004,(3):19-21
2003年,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前二季度,受美伊战争和“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较为缓慢。从三季度起,在美国经济复苏强势的带动下,发达国家经济普遍回升,世界市场需求明显回暖。我国经济的各个层面、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非典”疫情的负面冲击,但在投资和进出口等因素带动下,依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良好态势。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