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代中国掀起一股复兴马锡五审判方式之风,但马锡五审判方式在今天已不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描述马锡五审判方式及其审判方式的特点,结合抗日战争时期和当代中国的时代背景,阐明了马锡五审判方式复兴的原因,通过分析两个时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等不同方面,然后提出马锡五审判方式已不适合中国今天的发展。同时指出,重提马锡五审判方式对我们今天也有一定的警示和教育作用。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但中国也是一个法治国家。由此,马锡五审判方式之复兴,我们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伦理为本位的传统的马锡五审判方式虽已显现出一些弊端,并在司法改革中遭到摒弃,但笔者认为,目前“城乡二元化”生态结构的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的农村,马锡五审判方式不仅有其存在的现实合理性,而且仍在发挥着重要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髓是司法便民,它是适应我国陕甘宁边区司法实践环境的审判方式。当前重彰“马锡五审判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可能性和意义。“马锡五审判方式”与现代诉讼制度并不是对立的,程序化实现、发展“马锡五审判方式”中的“便民”精神不会扼杀其灵活多样、方便群众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作为抗日根据地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审判制度,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一大特点是着重调解。在当下"调解优先"的司法政策下,对马锡五调解的借鉴,要充分认识其发生、发展所在的社会背景与当今截然不同。马锡五调解中的便民理念和亲民精神应当得到彰显。对马锡五调解的运用不宜盲目,应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特殊历史时期产物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当代的复兴有其深刻的原因。由于其自身的历史条件性和司法改革的要求,马锡五审判方式已不再具有现实的适用可能,然而其内在价值却对当前的司法改革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马锡五审判方式回归的这个现象背后,还隐藏着司法职业化和司法大众化之争。当前司法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司法职业化所造成,司法改革依然应当坚持职业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诉讼构造为视角审视马锡五审判方式更易发现其真正精髓:一是通过吸收群众参与案件审判这种不自觉运用陪审团的审判方式来达成法官中立;二是亲临现场、寻访证人等工作方式包含了对直接言辞原则的遵循。此两大精髓对于完善我国现行司法程序具有历史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能动司法视角下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革命政权在特定的经济背景、司法背景和政治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走群众路线的审判方式,它同时与马锡五的个人特质有密切联系.马锡五审判方式曾长期淡出,又在能动司法背景下作为一种重要的审判方式在近年迅速走红,成为司法界回应社会不满司法现状的一种重要措施.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回归不应是制度性的选择,而只是司法界回应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审判方式,是审判行为和当事人、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的运行方式。审判行为是法官以国家名义所依法实施的法律行为。在诉讼活动中,审判行为的地位和作用具有不言自喻的决定性。所以,审判方式改革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审判行为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要根据不同的事实和诉求,选择合适的裁判.对于行政机关公开的内容与原告申请公开的内容不一致的,法院经审查不符合公开条件的,应该驳回诉讼请求.在撤销不予公开的行政决定之后,如果裁判时机成熟,则应判令行政机关履行公开信息的义务,否则只作出要求被告答复的判决.对于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公开政府信息义务的,要判断拒绝行为是属于行政作为还是不作为,然后再作出不同判决.在原告请求确认违法和行政机关履行公开信息的法定义务时,法院应当向原告释明恰当的诉求,在判决中应针对原告的要求履行这一诉求作出判决.  相似文献   

10.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已成为民事诉讼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民事审判方式存在诸多弊端 ,并有其产生的深刻原因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有其必要性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不应突破法律规定另搞一套 ,应由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 ,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司法公正 ,提高审判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1.
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进程中,需要注意几个相关问题,一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二是要正确评价民事审判方式,把握好改革的出发点,三是形成社会合力,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打印遗嘱究竟是一种有效的还是无效的遗嘱形式,即使是法院系统也有不同的观点。文章以省级高院公开的案例为研究样本,通过梳理相关代表性观点所依据的理由,结合现行法律的具体规定,认为对于打印遗嘱除非有证据能够证明确系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否则原则上应认定为无效。  相似文献   

13.
清末以降,中国司法改革长达百年之久,新中国司法改革亦三十年有余,从追求法制到建设法治,司法改革的价值取向与实践理性存在着偏差。传统惯性与法治内涵、实体正义与程序规制、政治思考与法理品性发生了直接的对撞。人民政权两次以典范人物树立司法战线上的榜样,强调情理作为裁判社会纠纷的必要理念,直接拷问司法改革的价值取向,是讲法理还是讲情理,是理念当先还是技艺领跑,是法律至上还是群众满意,在当下中国不仅仅值得深思,更需要去魅。  相似文献   

14.
在轻微刑事案件中合理运用和解方式结案能够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需要全面解读。在办案中真正运用这一方式,需要司法机关转变观念、重新设计考核激励机制,立法上也需要进一步明确范围和条件,防止滥用。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主体、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当前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较深入的探讨,指出了法院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严格执行现行民事诉讼法之上。  相似文献   

16.
对抗制和审问制之间并不存在孰优孰劣,都是现代法制国家在文明社会条件下发展的审判方式.不应简单否定审问制,也不应全盘照搬对抗制,而应在对两大法系的审判方式认真比较的基础上,对外国的有益经验兼收并蓄,创立符合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审判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正在深入进行,改革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别的国家的做法,但必须善于借鉴,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验。文章从中美的比较,分析我国民事审判方式上存在的缺陷和美国审判方式可资借鉴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8.
陇东抗日根据地建立后,在不断加强民主政权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法制建设,对于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社会秩序地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产生,为陕甘宁边区以及各抗日根据地的司法工作树立了一面旗帜,促进了新民主主义司法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裁判文书的质量高低实际上反映的是法官职业素养的差异。目前,我国法官职业素养整体欠缺,法律信仰和法律良知方面有较大差距,加之受到重实体轻程序、重司法秘密轻司法公开等错误司法观念的影响,这些因素制约了裁判文书质量的提升。应该从司法观念、司法能力、司法作风三个方面着手增强审判主体的力量,这是裁判文书质量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民事审判方式存在两个突出问题:强化法官的职权,混淆了审判与诉讼权的区别;庭审功能不强,庭审流于形式。为此,必须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在庭审中,充分发挥当事人的主体作用,实行自愿调解,实行一步到庭,实行当庭认证,强化合议庭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