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李慧欣 《前沿》2005,(12):55-58
随着旅游热的持续升温,一些非优区位“温点”旅游资源的开发成为摆在政府与旅游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旅游开发为例,分析其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作为温点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提出温点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策略,即充分研究旅游资源的区位特征和市场需求特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生态承载量研究,进行可持续目标下的生态旅游开发。对徂徕山旅游区域进行划分,设计了山地探险、农业观光、森林畅游、红色旅游、名士文化游等相关生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类学的视阈对北川民族风情旅游经济发展进程中应重视的核心内容进行研究和探讨,探索建设人文北川、生态北川、风情北川、经济北川的思路,研究传承特色民族文化,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建设生态旅游强县,推进城镇化建设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兴义市南龙村民族生态旅游开发为例,结合南龙村的具体情况,系统地分析了南龙村生态旅游相关开发原则、开发思路、产品开发方向,提出了南龙村乡村旅游开发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培训,强化旅游服务意识;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逐步推行规范化管理;依法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等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白沙黎族自治县以创建国家全域型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用"第一景区"的理念打造县城,用"美丽乡村"的理念打造乡村点,用"景观长廊"的理念打造景区主干道沿线,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旅游新型业态,加快城区景区化、乡镇景点化、乡村景观化进程,逐步形成"一廊、两点、三大片区"的规划思路,通过"百里长廊"和"旅游栈道"把景区、风情小镇、乡村旅游点有机地串联,逐步形成全域旅游的大格局。"一廊"建设,是指白沙生态旅游百里长廊建设。  相似文献   

5.
漂流生态旅游研究--以贵州马岭河峡谷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漂流生态旅游已逐渐成为生态旅游者中勇敢者最富旅游体验的项目之一.这种旅游具有五大优势旅游体验的真实性;旅游过程的刺激性;旅游开展的区域性;旅游对象的选择性.在我国,漂流生态旅游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贵州马岭河开展漂流生态旅游,具有乐观的发展前景.研究其开发模式及对策,有利于提升景区景点的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立 《传承》2011,(3):82-83
如何构建生态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使旅游业能顺应现代旅游倡导的绿色、环保、健康、持续地开发,是城市发展旅游经济中重点思考的问题。从生态旅游可持续性内涵出发,以宜春生态旅游为例,通过对宜春生态旅游资源现状的阐述,对生态旅游涉及的法律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如何构建生态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使旅游业能顺应现代旅游倡导的绿色、环保、健康、持续地开发,是城市发展旅游经济中重点思考的问题.从生态旅游可持续性内涵出发,以宜春生态旅游为例,通过对宜春生态旅游资源现状的阐述,对生态旅游涉及的法律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亦秋 《思想战线》2011,(Z1):59-60
生态旅游是昭通市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昭通正处于生态旅游大开发的关键时期,研究根据生态旅游学理论对昭通生态旅游开发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即将建成,对长江三峡线旅游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改变长江三峡传统的旅游发展方式,鲜明地提出和尽快地实施以生态旅游为内涵的三峡旅游,把开发生态旅游作为长江三峡旅游业新世纪发展的方向,围绕生态旅游把长江三峡旅游线打造成全新的旅游精品。长江三峡发展生态旅游的核心和重点在开发和包装上,三峡生态旅游开发最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观念;发展三峡旅游业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不是资金,而是意识。因此,发展三峡生态旅游要从“三抓、五新”上入手:  相似文献   

10.
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开发与藏族社区文化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旅游积极寻求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它是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呼唤下应运而生的新兴旅游模式。对迪庆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开发的实例进行分析和研究 ,可以初步揭示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生态旅游对于文化的自觉保护开发 ,是民族文化在旅游业中保持独特风格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1.
晏瑞琴  敬龙军 《前沿》2010,(2):53-55
生态体育旅游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回归大自然,在自然环境中享受和体验运动、休闲、健身的乐趣。由于生态体育旅游是生态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它既可以体现体育的产业链条作用,又可以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效益。本文以生态旅游和体育旅游的相关理论,针对我国西部省份云南丰富的体育生态旅游资源基础,对云南生态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的生态化道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及意义进行理论探讨,并对旅游生态平衡及矛盾运动进行分析,指出生态旅游的生态化道路,促进和确保旅游主客体间需求的和谐统一,并从生态角度对如何维护旅游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促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加快重庆生态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是我市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发展"一圈两翼"的战略是我市发展生态旅游难得的机遇。目前,我市加快生态旅游发展条件已经成熟,关键是如何抓住机遇、趁势而上,把生态旅游做大做强,努力实现生态旅游的率先突破,推进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整体和谐发展。一、充分认识我市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一)发展生态旅游可以有效地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生态旅游不仪是一种旅游产品,也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活动方式,更是一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重要业态和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形成生态旅游与人文旅游交相辉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与海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生态旅游概念作出科学界定的基础上,针对海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海南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论述了生态旅游是海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就海南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和建设。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生态旅游的法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前沿》2008,(10):138-141
生态旅游是时下流行的一种绿色旅游消费,生态旅游要健康发展,必须以强有力的法律为保障。然而,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旅游资源保护薄弱,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空白,因此,要保持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深刻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分析国内外生态旅游法律制度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生态旅游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环境哲学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哲学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近年来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对我国环境哲学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我国环境哲学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一般论域,包括环境哲学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障碍、政府的职能、动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策和措施。其次,分析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专门视角,包括旅游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及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论域。最后,对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宗教生态旅游与21世纪人类文明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旅游自古以来就与宗教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宗教生态旅游的提出,是人类跨入21世纪发展旅游业并对人类如何完善自身、创建新型文明思考的产物.与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重视人类自我完善相适应,宗教生态旅游尤其是佛教生态旅游将成为21世纪的时尚旅游.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元 《前沿》2006,(12):175-177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它的保护性开发,使开发商、游客和当地居民都受益,使大众受到环境教育的旅游形式。在当前的旅游实践中,仍有不少地方存在着对生态旅游概念认识模糊,缺乏规划,环境破坏,人造设施泛滥等问题。生态旅游的发展应科学规划,严格审批制度,重视生态道德教育,提高旅游科技含量,限制游客人数等。  相似文献   

19.
恩施州建设生态旅游州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旅游州的客观因素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与知名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旅游的空间聚集等,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基础。主观因素包括当地居民态度、政府和开发者决策行为等,它决定资源价值能否得到认可与有效开发。协调好主客观因素,是成功建设生态旅游州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将武隆旅游发展定位为"建设全国生态旅游名县"是有其科学依据的,但又是一个不低的目标。这里仅从对观光旅游与生态旅游进行比较分析的角度对武隆旅游发展做一些思考。一、朝向改变:从冲出去到走回来从旅游者在旅游中的主要活动方式和活动目的来考察,旅游大致可以分为: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其它专项旅游四大类型。观光旅游是一种最为常见且较为占老的旅游类型,它是以特殊(一般都具有垄断性)的有吸引力的景观而引起旅游者的必趣,旅游者参与的方式主要是"观",其所观之光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文化之光(包括历史的,宗教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