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梁佩 《传承》2009,(6):46-47
发展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趋势,但发展过程并不一定是合理的,发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实现社会发展的合理性时,不仅要协调好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要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对发展实践进行反思、寻求发展合理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陈家付 《前沿》2006,1(1):153-155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者始终追求的理想社会是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深层意蕴和现实目标就是要推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关键在于把握和协调好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和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观,它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统一起来,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实现社会和谐统一起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主题,就是要坚持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就是要坚持全面、协调、可继续发展的价值路径。  相似文献   

4.
侯桂莲 《前沿》2007,(11):179-18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以下六种关系:一是处理好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关系;二是处理好行业之间分配不均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关系;四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收入分配不均的关系;五是处理好人与社会不协调的关系;六是处理好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关系。以上各种关系得到正确处理,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和协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5.
正确处理利益群体矛盾是确保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协调群体矛盾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努力构建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加强政府的作用;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三维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就是要以人对物质成果的支配和共享为本;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着眼,就是要以制度安排对人的个性的激活和对人的能力的开发为本;从人与人的关系着眼,就是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为本.  相似文献   

7.
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社会救助制度,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实现公平正义和谐原则、妥善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加快和谐大连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8.
陈友放 《前沿》2008,(8):132-134
伴随人的一生有四对基本矛盾:一是人与自我的矛盾,二是人与他人的矛盾,三是人与社会的矛盾,四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创造和谐的人生环境,就是要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行为规律是构建大学生管理模式的基础,重构大学生管理模式要选择好激励目标,建立专职队伍,设立与激励目标相适应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的决策(执行)、学生个性发展与服务三大职能板块组织结构.以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学生个人目标以及社会对人才需要三者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社会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但社会发展并不具有先验的自明性和自足性,并不自然地导向社会和谐。它必须被"合理性"所规定、所限定,才能实现与社会和谐的统一。因此,社会和谐只能存在并实现于社会的合理发展之中,亦即人的合理实践方式之中。合理的实践活动和合理的社会发展方式在改造和创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它通过"两次提升"的"两个和解"过程来实现,而"整体"性发展、"选择"性发展、"适度"性发展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1.
张志勇 《前沿》2011,(7):67-71
发展与和谐看似一对矛盾,实际上是对立统一,发展是实现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和谐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制度是为了规范人们的交往活动,协调人们的社会关系,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序,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对于当前中国来说,实现和谐,促进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民主与民生问题,将社会和谐与发展定格在完善民主、改善民生的制度创新中去。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核心问题.因此,协调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必须全面兼顾和实现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使整个社会更加生机勃勃、更加融洽和谐.  相似文献   

13.
蓝强 《岭南学刊》2020,(4):116-122
人通过劳动为中介把人与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联接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人与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这是"人—自然"系统演化的社会环境。价值动力、实践动力和认识动力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自然"系统的演化动力系统,推动着"人—自然"系统的社会演化。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发展、生态关系的发展和劳动的发展是系统发生、协同进化的过程,并且人的发展程度和劳动的发展影响着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劳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被动劳动、异化劳动和自由劳动三个阶段;相应地,"人—自然"系统在以劳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的推动下经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三个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并不是要回到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田园牧歌式的低级和谐,而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与自然的高级和谐。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治理需要基层党建工作的充分嵌入,在嵌入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处理好基层党组织与社区各主体的关系,协调和平衡好社会秩序与社会活力,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多元的社会矛盾。以基层党建工作为主轴,充分利用好"三种资源"和"三个平台",实现社区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5.
推进新时期的地方法制建设,必须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立法规划与实际立法需求的关系、加强立法工作与普及法律教育的关系、强化执法检查与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制定地方立法规划要与本地区实际立法需求相结合,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保持与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相协调。否  相似文献   

16.
荀福峥 《长白学刊》2005,(6):104-104
一、"以人为本"视野中的法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在法治建设中的法必须积极地推动政治的民主化以及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但我们必须注意,法律在促进这些因素发展的同时,也必须使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即要坚持一个合理性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既要保持发展,又要维护稳定;既要使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又不能让社会出现各种危机,以实现人们的长远利益.这种法对于社会协调发展的追求实际上最有利于实现人的价值,能最有效地保障人的生活的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重庆市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指出,重庆是唯一辖有民族自治县的直辖市,搞好民族工作有特殊的意义.全市3200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只占200万,但一定要高度重视他们的生产生活,不能有丝毫松懈和疏漏.少数民族地区虽然人少地偏,但决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准确把握"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两个要点,只有时时"协调"好、事事"兼顾"好,才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是科学发展.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开展对口帮扶、发展社会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有了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8.
党群、干群关系是社会关系和谐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要协调社会关系.所谓社会关系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武春玲  赵华鹏 《前沿》2006,(1):159-16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意义,从某种角度看,它实质是通过"协调"以达到各方面的"和谐"发展状态,其中体现了深刻的伦理学原则--公正.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以人为本"是协调人际关系和人自身和谐发展的公正主张;协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隐含着公正的价值判断;"五个统筹"发展原则体现了对公正伦理的深化;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蕴含着公正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化了江泽民"代表先进生产力"理论的内涵."先进生产力"应包含人处理与自然关系能力中改造和协调自然的能力、以人为本使人全面发展的能力、使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与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理论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又一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