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金融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仙华 《红旗文稿》2012,(10):17-18
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如何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金融开放是世界金融发展的客观趋势,在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效率是促进金融、经  相似文献   

2.
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逐步接轨,中国金融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金融创新不仅是我国金融业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冲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推动我国金融化的过程中,必须以金融稳定为前提。  相似文献   

3.
金融业是我国当前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中积累矛盾和面临问题较多的一个行业。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模式应选择改革与发展同步推进模式,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推进我国现阶段的金融改革与发展,金融发展要有新思路,金融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张小霞 《发展论坛》2000,(12):40-41
随着金融业的开放,尤其是资本项目的开放,必须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监管的合理的国内银行体系,否则过早开放金融业,容易出现“金融早熟”,就会像东南亚各国一样,极易发生金融危机。因此,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制,促进银行商业化改造,是防范我国金融风险的前提。 一、我国金融体制潜伏的风险   1.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贷款是我国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按照标准普尔 1997年初的估计,中国的不良贷款大约为 2000亿美元,约占银行系统总贷款的 25%,朱基总理在世界银行年会上发言,认为中国需要大约 1万亿人…  相似文献   

5.
我国金融超市的出现促进了金融业的创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同时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超市在未来将会不仅仅局限于企业政府的金融资源,还将在金融产品、服务等平台上营造出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完善并创新我国金融超市的发展模式。加快中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走向综合经营的步伐,更好地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创新,二者需要在更高层次上建立起合作关系。不仅物流业需要现代金融业的支持和保障,现代金融业也依赖于物流业的不断发展而创新,物流是基础,金融是保障,两者互相促进,共通信息,才能将有限的资金合理、科学、高效地利用好,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刘永彪 《唯实》2014,(11):57-5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标志着在经历了两年的广泛关注后,互联网金融这一创新金融业态的发展和监管已然进入中国政府高层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金融混业经营已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金融业也应根据变化了的国际金融环境,实行混业经营。目前,实行金融混业经营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利措施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9.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有利于加速发展我国金融服务业,提高其整体素质和水平,以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也使金融风险增加,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高级金融人才流失现象更加突出。为此,我国金融业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增强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加速完善我国金融立法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利用“保障条款”和“例外条款”,保障民族金融业;加快金融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强化人才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一、我市金融业发展与金融体制改革的现状 宁波金融业在我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一页。宁波曾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大金融中心,融资范围遍及全国各大商埠。辛亥革命胜利后,各大银行纷纷在宁波设立分支机构。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市金融事业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1949年6月—1952年10月建立了人民银行机构,完成了对私营银钱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壮大了人民金融体系。第二阶段是1953年——1978年,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建设时期,实行了高度集中、僵化的“大一统”的银行体制,金融业务发展缺乏竞争,并受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几度波折。第三阶段是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金融触角延伸到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尤其是1986年、1989年和1992年,我市相继被国家列为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城市、金融电子化试点城市和金融对外开放城市,金融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十多年来,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区域金融组织体系,初步形成了区域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业务发展已具一定规模,金融电子化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我国金融生态环境,为我国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有力的金融支持,需更新理念,提高认识;营造有利于金融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金融法治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良好金融信用环境;积极促进金融市场的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政序 《学习论坛》2010,26(1):45-4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二元住房制度并存时期(1978—1998年),二是住房制度由二元向一元转变时期(1998~2003年),三是市场化住房制度的完善时期(2003年至今)。以上每一阶段的住房制度改革都为我国的住房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相关要求,也提供了相应的动力,因而住房制度改革的过程能够折射出我国住房金融体制改革的脉络。通过现阶段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任务与要求,我们也可以对我国住房金融体制改革的趋向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世界经济中最蔚为壮观的景象之一就是金融交易规模的巨额膨胀。在金融领域中 ,巨额的资金以闻所未闻的速度进行着交易 ,并推动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当前 ,金融业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前沿阵地 ,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高级阶段。中国加入WTO ,要开放市场也包括开放金融市场 ,金融全球化势必对中国金融改革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和金融制度变迁路径与特征的影响。一、参与金融全球化是各国政府不得不选择的游戏20世纪90年代以来 ,…  相似文献   

14.
当前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随着金融业的开放,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一些变化,使国内潜在的金融风险与复杂的国际风险交织在一起,产生许多不确定因素,我国金融安全面临挑战。为此,要针对当前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采取坚持金融主权、以合作创新化解金融风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循序渐进推进金融业开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一块金融分业经营管理的阵地。面对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世界化趋势,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先天不足的我国金融业将首当其冲地面临严峻考验与挑战。当然,我们只能顺应世界大潮,面对现实,对银行制度的方向、趋势作出明确选择。一、中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必然性1.混业经营是适应世界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分业经营制度以美国为代表。在20世纪30年代,因许多经济学家将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那场经济金融大危机归咎于混业经营制度,美国1933年通过了著名的《格拉斯———斯蒂格法》,确立了分业经营的原则。此…  相似文献   

16.
一、金融业经营制度的变迁金融领域经营的混业与分业问题,一直是金融经营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而其实践则决定着一个国家的金融经营管理格局与金融业的经营绩效。20世纪,世界金融业先后经历了"初级阶段的混业经营→发展阶段的分业经营→发达阶段的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1.初级阶段的混业经营。由于早期证券业不发  相似文献   

17.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围绕建设现代金融体系进行了系列创新,这不仅增强了我国金融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了金融机构本身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而且当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时,我国金融业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创新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新一轮金融创新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福庆 《奋斗》2014,(4):9-10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黑龙江省金融业需要适时作出战略调整,进一步理顺地方金融体制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提高黑龙江省投资吸收能力,为我省经济社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非正式金融对整个金融体系以及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决定了其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证明了非正式金融内生于经济发展,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被正式金融的发展所取代,它的存在也有利于农村金融业的市场化发展.但需要采取措施以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金融混合经营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成为有效引导这种趋势的最佳途径。组建安徽省金融控股公司对于构建地方金融平台,壮大区域金融实力,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实现安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组建安徽省金融控股公司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制约因素,并提出其功能定位和中长期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