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立法从实体的角度对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但在诉讼法方面,该项权利则没有予以任何制度上的保障,没有关注搜索住宅的相关时间限定,其结果只能是对公民隐私权与住宅权的严重侵犯。应当借鉴禁止夜间搜索原则在域外的适用情况而建构我国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
考察现行立法,我国法律多处涉及隐私权问题,这值得肯定,但没有明确提出隐私权的概念,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我国法律涉及到隐私权的保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的有关规定: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第38条);住宅不受侵犯(第39条);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第40条)。2.刑法,刑事诉讼法保护:我国刑法对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以及隐匿、毁弃或非法开拆他人信件都规定了刑事责任。被告人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权拒绝回答,刑事诉讼法第105条规定,检查妇女身体应由女工作人员或医师进行,第…  相似文献   

3.
合理界定寻衅滋事罪与非罪及与相关犯罪的边界是当前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亟待解决的难题。寻衅滋事罪边界的界定应从侵害法益、主观动机和客观要件三方面进行认定。寻衅滋事罪侵犯的法益应该界定为社会公共秩序;其主观动机应该为寻求非正当精神刺激;对寻衅滋事罪四种客观行为的认定上,应该重视“随意”的认定,“强拿硬要”应该包含一定的暴力、胁迫因素,网络空间应该认定为“公共场所”。  相似文献   

4.
司法实践中 ,认定入户抢劫首先应对“户”的地域范围作准确的界定 ,即将“户”界定为“居民住宅”。对合法入户后实施抢劫的 ,不论是“预谋入户”还是“入户后临时起意抢劫” ,都应属于“入户抢劫”。  相似文献   

5.
新型经济犯罪是与传统经济犯罪相对而言,是指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以前“很少见的”、“新出现”的经济犯罪。研究这些犯罪所侵犯的客体,对于明确界定亡与其他犯罪的界限,切实有效地打击经济犯罪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为此,文章探讨了15种新型经济犯罪所侵犯的客体。  相似文献   

6.
城市房屋拆迁程序合法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工会论坛》2009,15(2):136-137
在城市拆迁过程中,各地“钉子户”事件,引发了社会上和学界关于公权和私权的讨论。笔者认为,产生“钉子户”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利益”难以界定,行政主体背离法律程序行政,造成了房屋拆迁过程中“钉子户”的大量涌现。公正合法的程序是防止专横和权力滥用的屏障,也是保障城市拆迁顺利进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笔者将从法律程序、行政权力、法律关系、行政理念四个层次上,对“钉子户”产生的原因做深层次分析,并就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极大地破坏了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秩序。为此,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均加强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由于侵犯商业秘密罪被立法规制为结果犯,因此“重大损失”作为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标准,一直备受关注,加上立法和相关司法解释没有对“重大损失”的计算问题予以明确,故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争议较大,影响了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打击力度。从“重大损失”的地位、内容、计算方法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探索,可以对立法和司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自然人的隐私权依法应受保护。公众人物因其事业与社会和大众的关系密切,基于公共利益、新闻价值或公众的合理兴趣,有必要对其隐私权进行适度限制。但是,在对公众人物隐私权进行限制的同时,也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公众人物住宅不受非法侵入或侵扰,其私生活不受监听监视,公众人物享有通信秘密和自由,公众人物夫妻两性生活不受他人干扰或调查,公众人物有权享受与公众的合理兴趣完全无关的纯粹个人私事的秘密或安宁。  相似文献   

9.
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理解,要结合其立法的背景、目的以及有关的国际条约,重点要理解哪些是受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的行为,即“通过网络传播作品的行为”,简称“网络传播行为”.实践中,对于“一种行为是否侵犯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往往难以认定.而认定一种行为是否侵犯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对于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乃至著作权,无疑都有着极大的意义.通过对“网络传播行为”的准确界定,可以实现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认定.  相似文献   

10.
行政行为公定力是行政行为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树立行政权威,保证行政目标的实现、提高行政效率以及确保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基于这样的效力,可能使得代表公共利益的行政机关如果侵犯行政相对人代表的个人权益,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应从坚持有限公定力说、规定抵抗权、完整界定无效行政行为、依赖行政程序法等方面来解决个人权益受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情节犯属性,确定“情节严重”的标准是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立足于《个人信息保护法》新修订的背景,在法秩序统一视野下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情节严重标准进行重新界定,着重于信息分层保护机制,突出对敏感个人信息的重点保护、对未成年人信息的特殊保护以及互联网经营主体的特殊监管职责,出罪路径一是知情同意的授权许可,二是“情境脉络”的判断方法排除合理的信息利用行为,对滥用信息行为需入罪处理。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市场有别于传统市场,特别是双边市场特征、“互联网效应”和“锁定效应”等,使得传统的相关市场界定和市场支配地位认定方法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在宏观层面,应将互联网市场界定为采用互联网方式经营的虚拟产品市场;在微观层面,建议以“收益来源”为标准,配合“SSNIP测试法”对相关市场进行重新界定;在立法层面,应在《反垄断法》位阶下,出台针对互联网市场的指导性文件,同时,诉方仅应承担初步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3.
党员主体地位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的一个基本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以人为本精神在党内民主中的具体体现。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的源泉。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正确行使和不受侵犯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侵犯商业秘密罪作为结果犯,其“重大损失”的认定对罪与非罪具有重要意义.司法实践囿于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而对重大损失的范围界定模糊不清.从重大损失中“损失”界定的理论分野出发,对重大损失中物质性损失与非物质性损失、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的争端进行批判性反思,可形成对重大损失范围的清晰认识:提倡重大损失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具有理论合理性与实践需求的双重价值;物质性损失与非物质性损失的分类及纷争应予以消解.  相似文献   

15.
在反倾销损害界定的实践中,损害客体的界定是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反倾销损害客体的界定方法,对WTO《反倾销协定》、欧盟和美国的反倾销法律中损害客体的界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并从中总结出了中国反倾销立法和实践中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本文具体提出了在处理上下游产品是否属于同一类产品、把握“主要部分”、界定合格的国内生产商和认定地区产业例外等问题上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非法侵入住宅罪作为对于公民住宅的侵犯的犯罪,在现实中,何种程度侵入住宅的行为在刑法上侵犯了什么样的刑法法益,是学者和司法判例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在规范刑法学的视域下,在研究国外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对于非法侵入住宅罪的认定,应该将其保护法益认定为保护个人住宅的安宁,并且,在分析个案时,必须结合规范违反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分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均规定了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对“持有”和“私藏”行为进行了界定,但其合理性值得研究。正确理解和定性“持有”和“私藏”两种行为,以期合理区别其在实践中的情形。  相似文献   

18.
“山寨”文化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带来十分深远影响,但是因为知识产权缘故,“山寨”文化饱受争议,引发了知识产权司法界和管理界广泛关注。文章在对“山寨”和知识产权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产权的基本功能,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对“山寨”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侵犯财产的案件中,出现了许多“事后占有故意”的情形。“事后占有故意”现象在刑法学界引起了较多争议。本文对“事后占有故意”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问题一直以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和讨论 ,新的宪法修正案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 ,顺应了民意 ,并完善了有关公民财产权保障制度。这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