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权力运行的底线道德与责任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治社会理应拥有较强的规制权力、预防权力异变、遏制权力异化的装置与能力。在当下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 ,传统伦理体系应能开出历久弥新的价值。对公权力主体的道德诉求既不应是常人道德 ,也不应是圣人道德 ,而应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职业道德。符合法治理念的责任制度应符合责任法定、权责一致、责任自负、责任平等、责任明示与公开、责任必究及遵循程序等原则。法律只是通过制度化的理性力量从外部最大限度地遏制由人性所决定的权力异变 ;职业道德建设是从内部最大限度地将外在的行为规则内化为人的灵魂结构。责任制度建设离不开职业道德的伦理支撑 ,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责任制度的刚性规制。  相似文献   

2.
区域环境法治问题实质主要是权力运行的行政辖区限制引发的权力空间疆界问题在环保领域的体现。区域环境法治需要优化区域权力结构,强化地方人大在区域环境法治中的决策权和监督权;摆脱司法“地方化”,将司法最终原则确立为区域环境法治基本原则;强化社会自组织化建设,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3.
略论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党的十五大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贡献就是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宣示了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作者根据十五大报告指出实行法治是历史的必然;阐释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包括民主、人权自由、平等、法律至上、依法行政、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权力制约与监督、秩序、党的领导等;进而强调为了实现这些原则,必须更新观念,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全体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徐晨 《行政与法》2005,(9):23-25
对于审计责任追究,问责理念的提出是以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来强化权力滥用的法律风险;同时,在法律机制上引入行政权的集中和分权治理,并进一步完善我国问责制度,以此构建合理差异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5.
法律保留滥觞于英国的《自由大宪章,》是法治国家的基本法律原则与制度。法律保留包括立法法律保留与行政法律保留。前者作用于立法领域,旨在划定议会立法权力与政府立法权力的界限;后者作用于行政领域,旨在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前者的理论基础是议会民主原则与分权原则,后者的理论依据是法治主义。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基本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以及"有权利必有救济"等原则已经成为民主法治国家的必然特征,它们构成了行政权力的根本源泉与限制,由于责任是行政权力运行的必然约束,不受约束的权力会导致腐败,因而这些原则也确立了行政责任的理论基础。其中,归责原则作为法的规范功能的集中体现,指导着具体法规范的制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行政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行政责任理论的核心,所以这些原则也顺应着法治控权等理念。纵观法制发展史,沿着民事责任归责原则演进的轨迹,我们可以发现,归责原则发展的进程,也就标志着民事责任制度发展的进程,民事责任制度的发展就是以归责原则为基本线索而展开的。但与民法学界关于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研究的繁荣局面相比,行政法学界关于行政责任归责原则的研究则相对滞后。如何确立行政责任的归责原则以及应确立哪几种行政责任的归责原则,目前尚没有通说,这与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严重相悖。因此,本文将借鉴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研究成果,总结行政责任可以采用的几种归责原则,最终提出我国适宜采取的归责原则体系,即建立一个包括过错、违法为原则,兼顾严格责任、公平责任等归责原则在内的多元化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7.
试论高校法治管理中权利义务不对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明 《行政与法》2007,16(10):29-31
高校法治管理的基本问题是教师、干部、学生的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是高校法治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权利义务的对等性是高校法治管理的基本原则,要实行有效的高校法治管理必须遵循这一基本原则;高校法治管理中教师、干部、学生的权利义务不对等有多种表现和复杂原因;在高校法治管理过程中,贯彻落实权利义务对等性原则,必须坚决克服官本位和等级特权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同时,还要在组织、制度、措施上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8.
监察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系统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表明我国反腐机构专门化的发展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方向.但反腐的标本兼治不仅是个反腐机构专门化的问题,还是一个反腐新制度、新机制的建设问题.在刑事诉讼领域,监、检、法关系的确立应当符合宪法精神、法治规律和司法规律.监察委员会职权兼有行政权和司法权属性,而现代法治要求监察委员会腐败犯罪调查权应当更加凸显司法权属性.监、检、法关系的新型构建,应当坚持法治原则、"职权等量配置"原则和"兼顾程序"原则,其关系架构应当以"等边三角形"模式为基本形式."等边三角形"架构有助于:理顺监、检、法权力关系,做好职权分解;划清监、检、法责任界限,加强权力制约;严格监、检、法用权管理,完善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9.
监督,能否与法治兼容——从法治立场来反思监督制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监督究竟是不是法治的范畴?它能否与法治兼容?中国传统监督制度历来发达并有顽强的生命力,其内在结构是一种权力关系“叠床架屋”式的堆砌。本文考察总结了这种传统模式的固有特征:容易治标,却难以治本;权力范围广泛,却非规范化;监督者大义凛然高风亮节,却把制度依赖于监督主体及个人的因素;监督操作灵活,但制度运作效果缺乏稳定性。认为传统监督制度实为人治底下的制度模式。如果传统监督制度不改造成现代监督制度,监督永远只是被法治所排斥的一种另类怪异的制度。所以需要对监督制度进行根本性的转变:根据法治原理与立场,以分权制约和正当程序为原则,以法治的方式进行监督制度的变革和运行,将传统的监督制度纳入法治系统,使其成为法治内在的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政府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组织,必须建立起一套责任机制。对于任何主张民主的社会来讲,责任机制是基本因素,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健全行政责任制度。而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权力和责任的适当配置,责任落实的个体化,建立发达的信息机制,完善行政伦理道德机制,是行政责任制度在我国的进路。  相似文献   

11.
《北方法学》2019,(2):67-76
"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是对"法无授权不可为"这句法律谚语的完美诠释,充分体现了有限行政权力的法治理念。目前,由于缺少对行政权力清单的法律界定,有关行政权力清单的学理分析又各不相同,因此立足于行政权力清单的基本要素,系统、科学、准确地挖掘、探讨其内涵,并将其与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加以区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正当性源于人民主权理论,价值追求在于控权,目标是实现有限政府。在实现有限政府、法治政府的进程中,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行政监督制度并行驰骋,互相补充、互相支撑,共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西部发展权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而准确地把握西部开发法治化的实质和价值取向并使其外在化与制度化,是推进西部开发法治战略实践进程的一个根本问题。西部发展权是西部开发法治化的价值内核。西部发展权法律制度的调整原则包括平等性保障原则、双重性规范原则、权力能动性原则。西部开发法治制度包括经济开发法。社会发展法、文化发展法和政治发展法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3.
法治的平衡取向与渐进主义法治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治是非模式化、流动和地方性的,在当代呈现一种互动平衡取向,即权力与权利的平衡、权利与权利的平衡、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法律与多元规则的平衡。这些平衡遵循着正义原则、法益衡量和价值差序原则、公益福利原则、合理容忍原则和现实主义原则。中国法治进程不能靠西方化、模式化的制度设计和理想主义、激进主义的权利自由诉求来推进,只能确立互动平衡精神和务实策略,采取渐进主义的法治道路,建立起扎根本土的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14.
《政法学刊》2017,(2):24-31
政府信息公开在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因政府信息公开而引发的争议较多,相应的救济制度却并不完善。厘清政府信息公开引发的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的责任划分和赔偿范围,完善相应救济制度,可以推进民主法治的发展,真正落实权利保障与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15.
无罪推定与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权力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阳 《政治与法律》2003,4(3):70-80
贝卡里亚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无罪推定原则,其主旨在于反对封建刑事诉讼制度中对被告人的刑讯———这一合法暴行。随着人类社会民主、法治进程的发展,无罪推定的内涵在不断拓展。无罪推定原则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刑事诉讼制度的宝贵路径,即应如何把握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结构性关系。现代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应遵循的“哲学”是:国家权力的谦抑性、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及国家机关对权利主体的诉讼关照。无罪推定的宪法化与国际化趋势,进一步说明了这一原则在现代刑事诉讼中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6.
论行政监管权与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监管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十几年间,监管效果并不理想,市场经济和现代监管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监管权力失灵已经开始显现,这种消极现象不可能通过市场经济自身的力量消除,必须遵循法治原则,通过法律对行政权力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7.
税收国家及其法治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国家源起于现代意义的税收,税所具有的公共对价性、非营利性与国家的民主法治性结合而成税收国家,税收国家必须反映公共目的及国家目的的两个面向。没有税收国家,就不可能有以经济自由为中心的实质法治国家;反之,税收国家须营造一个完善法治的构造。税收国家的法律主义、平等主义和人权主义原则起源于财政民主理念,以此为导引完善财政立宪制度、财政分权制度和相关程序制度,由此为税收国家权力运作设定一个起码的边界。  相似文献   

18.
法治是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要使其发挥作用,必须将其进一步具体化为若干项较为具体的适用技术规范。宪政国家积累的经验表明,作为宪法基本原则的法治原则至少包括以下具体的适用技术规范:法治原则支持宪法的最高地位和违宪审查;法治是以宪法拘束公权为指向,强调法高于权力;法治原则确认宪法以保障公民权利为根本宗旨;法治原则支持保障司法独立和公正;法治原则支持法律的确定性和禁止溯及性立法;法治原则蕴含平等权或支持平等权的扩展实施。通过这些适用技术规范,法治原则的内容得到了充实,法治原则便于认识和操作,法治原则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法治原则的生命力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9.
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法治框架下,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公共财产和改革发展成果为全体国民共享.现代财政制度的治理逻辑,在外部特征上体现为公共性,在推动方式上体现为建设性,在权力运行上体现为法治性,在实质内涵上体现为民生性.现代财政制度自身之正当性的证成依据是基于公共财产权控制的法治治理,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即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之正当性的形塑核心是基于公共财产权控制的程序规范.在预算层面,公共财产的支配应法治规范、公开透明,并渐进实现财政民主;在税制层面,公共财产的取得应严格法定,并合理承担妥适的经济社会功能;在政府间财政关系层面,公共财产的权属应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厘清,并适时推动财政收支划分立法.在公共财产法语境下,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将促成我国财政治理从传统管制模式向现代治理模式演进,从单一的经济发展目标向综合的社会公平目标扩展,从公共财政的制度建构向公共财产的法治规范转型.  相似文献   

20.
界定主诉检察官权力的性质和范围 ,是主诉检察官制度改革的一基本点。主诉检察官权力的配置 ,应遵循合法与合理原则。要正确处理主诉检察官权力配置中各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在权力配置的同时 ,主诉检察官要承担其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