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论坛》2013,(Z1):28-31
"越南人也关心中国的发展,你的发展也是我的一个机会"人民论坛记者杜美丽:越南有多少人会关注中国的报道?越南人民如何看待中国的和平发展?黎光韶:看到中国发展比较高兴。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张清水团长,考察团的各位贵宾、同仁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印度、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东帝汶、印尼、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等12国主流媒体的同行、朋友莅临人民论坛,与人民论坛的编辑记者进行深度交流、分享观点,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在此,我和人民论坛的全体同事,对各位贵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外交是内政的反映,又服务于内政。中国的发展为外交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外交则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创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和平国际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期"中国模式与新理论"栏目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与人民论坛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马振岗等3位知名专家对30年中国外交战略模式转变及由"中国模式"带来的国际认同问题进行了精彩解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虽然形成于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之中,但它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复兴、现代化和社会主义三重历史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本质上就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形成的时间不长,而且中国和平崛起尚处于进行时,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并非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过去30多年的实践中,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经验,有利于全体中国人民坚定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自信。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未来前景究竟如何,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它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中国和平发展能否成功实现;二是和平发展道路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三是崛起后的中国会不会谋求霸权地位。处理好这三个问题,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将是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6月27日清华大学一年前,首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为各方加强对话交流、共谋世界和平搭建了新的平台。本届论坛以"世界变革中的国际安全:和平、发展、创新"为主题,符合历史进步的潮流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纵观人类历史,世界上有两种国家:一种是热爱和平、靠和平繁荣昌盛的和平国家;一种是热衷武力、靠发动战争争霸扩张的战争国家。战争国家为一己之私侵略他国,本国人民也深受其祸。特别是16世纪以来的500年,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帝国主义的战争,给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全世界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和深重伤痛。而在同时,中国一直坚守睦邻友好方针,从未发动过侵略战争,从未并吞他国领土,从未搞过海外扩张。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坚守和平、维护和平的和平国家。中华民族是追求和平的民族。"和为贵"、"协和万邦"、"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精神,贯穿中华  相似文献   

6.
人民论坛记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今年两会突出的热点,根据人民论坛组织发起的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课题调研显示,其重点难点在县域,您认为县域科学发展该如何评价与引导?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主越发展,我们心里越亮堂人民论坛记者:您如何看"西方三大预言"?从您的亲身体验出发,回视中国民主发展走过的路,您有什么  相似文献   

8.
马静  莫显彬 《人民论坛》2012,(34):48-49
湛江,粤西重镇。近年来,随着中科炼化、湛江钢铁等一系列大项目的落户,湛江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在这些成就背后,是一条有中国特色、湛江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五大崛起引领科学发展人民论坛记者:您缘何要提出"豪情满怀创大业,五年崛起看湛江"的发展目标?湛江如何实现经济崛起、城市  相似文献   

9.
《统一论坛》2007,(4):27-27
2007年5月26日,台湾传统伦理文化发展协会与全美和统会联合会王胜炜等组成的"两岸和平发展考察团"在高雄市中信大饭店举行了"两岸和平发展座谈会"。岛内各界包括经济、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0.
《人权》2004,(5)
9月4日至10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陈士球率团赴越南河内参加了第五届亚欧会议“人民论坛”,并顺访越南胡志明政治学院人权研究中心。 本届“人民论坛”设有和平与安全、经济与社会安全以及民主化与人民的权利3个主题,下设29个分议题。来自亚欧会议成员国的500多名代表参加论坛。参加论坛的中国非政府组织有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联合国协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等。  相似文献   

11.
民众究竟如何看待中国模式?是否认同?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中国模式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等等。这些问题的探讨和意见收集将有利于对中国模式认识的进一步深入。为此,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人民网、人民论坛网等进行了你如何看待中国模式?的专题调查,该问卷调查共有4970人参与。此外,人民论坛记者还随机调查了192位社会人士,共计5162人。  相似文献   

12.
郑琴 《统一论坛》2010,(6):10-10
中国和平统一亚洲论坛,是由菲律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举办的以亚洲地区为主、面向全球的重要会议。这届论坛,以"聚同化异,推进两岸和平发展;深化互信,促进中国和平统一"为主题,就新形势下如何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中国和平统一进程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对于探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推进海外反"独"促统运动深入、健康、扎实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意义,必将引起积极响应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中深情地呼唤和平:"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这是中国人的真实感受。中国过去30多年的大发展,就是因为有了和平。两会刚结束,习近平主席就开始了一系列外交活动。3月22日至30日,习近平主席先后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了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在澳门举办的亚澳论坛"变局中的突破:城市发展新思维"研讨会上,人民论坛记者采访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新一代"岭南建筑学派"领军人物、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院士。中国馆:力争将可持续发展与人居文明给予形象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20)
正10月12日上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安峰山对两岸记者关心的国共两党互动情况、蔡英文在"双十"活动上的言论,以及大陆有关方面与台湾部分县市进行交流合作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将于11月2日至3日在京举行就国共两党互动情况,安峰山做了一个简短阐述。他说,国共两党平台运作及各层级的交流互动,为推进两党关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2008年第24期人民论坛杂志推出"关于中国模式"一组特别策划文章,约请了各领域知名学者,深入探讨了中国模式的内涵特点、世界意义与历史影响等,集中回答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反响。为深化对中国发展模式的实践认知与理论概括,人民论坛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尤其是传统西方大国的质疑之声和忧虑之情与中国力量的提升呈现出一种"正比例"关系。中国"和平发展"话语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重大全球性命题。由于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当今世界话语体系中西方话语权的绝对优势、东西方文化差异、目前西方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理论自身的建构与传播存在的问题,造成中国对和平发展理念的追求并没有在国际社会赢得足够的认同,极大地阻碍了当前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形成了巨大挑战。为了改善我们的国家形象为顺利实现"中国梦"的千年梦想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我们必须统一认识、坚定意志、加强中国和平发展理论构建与传播等方面的工作,推进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西藏发生了哪些变化?宗教信仰是否自由?文化保护如何?自然生态如何延续?……带着这些海外媒体关注的问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副秘书长杭元祥率部分海内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及专家学者,于8月15至21日赴藏考察。考察团成员分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  相似文献   

19.
人民论坛记者:如何把这种"逼"的力量化解为当前发展的契机,推出有利于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措施?周其仁:危机推进改革,有难度的  相似文献   

20.
李本霞 《传承》2008,(24):120-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之初就定下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几代领导人也为之领导人民努力奋斗,在此过程中又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我国党的领导人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关系深刻认识的结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其历史性和现实性,中国的和平发展已经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并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