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加强村官职务犯罪的防控,是保证村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迫切需要.村官职务犯罪可能涉及的罪名有: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整理并从法理上分析村官职务犯罪立法体系,有助于这一立法体系的完善,也有助于司法事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村官”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决定了查处此类案件极具必要性和可能性,遏制“村官”职务犯罪的发生主要应从预防着手,加强制度建设和落实监督。  相似文献   

3.
加强村官职务犯罪的防控,是保证村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的迫切需要。村官职务犯罪可能涉及的全部罪名为: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整理并从法理上分析村官职务犯罪立法体系,有助于这一立法体系的完善,也有助于司法事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种土地管理中的违法犯罪现象频频发生,其中城郊集体土地管理中的"村官"犯罪现象尤为频发,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基层稳定、经济发展大局的重大隐患。因此,有必要通过深入剖析土地管理领域"村官"犯罪的特征、详细考察检察机关驻社区检察室在土地管理领域"村官"犯罪惩防中的工作现状,进而构建切实可行的土地管理领域"村官"犯罪惩防工作机制,发挥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惩防、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村职务犯罪现象随着新农村改革的深入呈现出新的趋势:一方面,涉嫌职务犯罪行为日益猖獗,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泛;另一方面,农村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过于简单,预防体系结构不合理。这种现象损害了农村职务犯罪预防的权威性和预见性,也给农村社会关系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在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下,各地大学生村官计划取得不错的成绩,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同时,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大学生村官身份模糊、工作难以开展、自身难以适应、工资待遇低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国家政策,顺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应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和措施,构建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村官政策作为新时期的"上山下乡运动",其从1995年试点到今天已经十多年了。在这期间内,全国各地产生了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由于缺乏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借鉴,在政策制定、选拔机制、绩效考核、职务晋升、保障机制等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使得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流失严重、角色定位不清、消极怠工现象。同时随着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现象频发,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也受到了腐蚀,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犯罪现象。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背景下,现行法律法规对于大学生村官诸多方面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一些政策解释还与实践相脱离,造成了违法者多被处以较轻甚至无罪释放的处罚,这引发了群众的不满,引起群众集体上访,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高校职务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当前,高校职务犯罪呈现出犯罪人员职级越来越高、犯罪类型串案窝案增多、犯罪金额越来越大、犯罪潜伏期越来越长等特点,考察当前高校职务犯罪的原因主要有高校权力缺乏分解制衡和权力运行缺乏监督两方面,对高校的权力进行分解和制衡、为高校各权力主体合理配置权力、建立多方参与的外部监督机制,确立高校党委、行政、监管三个权力主体为平等制约关系,提升监督权形成对前三者的"伞"状监督模式,是预防高校职务犯罪的权力运行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村官被视为目前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新鲜血液和最具活力的人才力量,受到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大学生村官普及化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中潜藏着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笔者从农村"熟人社会"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村官的尴尬处境及其原因,并提出大学生村官"乡土化"的重要意义,试图解决其身份认同缺失和角色定位模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建设中的职务犯罪现象越来越多,严重损害了高校的良好声誉,干扰了高校的改革和发展,败坏了社会风气.河南省高校职务犯罪具有贪污罪受贿罪比例大、窝案串案现象突出、手段多样隐蔽性强等特点.因此,分析和探讨高校职务犯罪发生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措施,对于做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力维护农村稳定,是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认真落实党对农村的各项政策,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依据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加强民族地区农村法制建设;按照民族区域自治的总体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正确发挥舆论导向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资金流入农村,大批项目在农村展开,农村"村官"腐败现象也开始呈现愈演愈烈态势,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现阶段农村大量滋生的"村官"腐败现象,是村民自治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腐败,是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不完善、监督制度缺失和法律法规缺陷等制度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防和治理新形势下的"村官"腐败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绝不应机械照搬反腐败的传统经验做法,而是要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际出发,以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为基础,以完善保障村民民主权利的机制为核心,以有效推进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重点,以制度法规体系建设为保障,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村官"腐败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农民政治心理中的消极因素,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政治心理的现代化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完善农村民主自治制度,为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加强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文化教育,为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创造思想、文化条件,以此快速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农村基层“村官”利用手中职权违法犯罪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但由于村官身份的特殊和腐败的情节相对比一些高官腐败不引人注意,所以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有效的制约。我国村官权力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权力归属不明;权力的监督机制善后;基层民主的不健全和民主意识不强,建议重新规定农村基层组织的地位和性质,赋予具正式的行政权的同时并将对其的监督通过制度正式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15.
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逐渐在城市中得到广泛适用 ,但却基本被认为不适用于农村。本文试从法律的回应性特征 ,克服成文法的局限性 ,法律一个重要的功能 ,突破概念法学的束缚和适应中国特殊现实的需要等方面论述在村居结构中适用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的必要性 ;从建筑区分所有 (权 )的特征、性质、构成建筑物区分所有必须具备的条件、及区分所有情况下 ,单独部分经分割后要成为区分所有权的客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区分共有权与一般共有权的比较来看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可在典型的村居结构中适用的可能性 ,并且简要分析在村居结构中各区分所有人对专有部分、共有部分的使用及对此问题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国家与村庄关系的变迁为背景,考察了建国50年来H村政治生活和治理模式演变的三个阶段,认为在考察农村政治变迁时,必须重视国家制度对农村政治生活变迁的重要作用以及国家和村庄政治对其社会基础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谈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是法律监督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完善法律监督体系的客观要求,是检察工作与时俱进的显著标志。要通过落实专项活动,加强工作机构建设等措施,实现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机制缺陷及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机制缺陷日益凸显,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培养选任、帮扶教导、社会保障、监督考核奖惩等五个方面的机制,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体系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改革和支农服务的目标应是建立起一个能满足“三农”发展的金融体系。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重点应该放在体制和机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