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列举了大量案情材料的基础上,文章全面分析了近年来河南省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总结概括了河南省黑社会性质犯罪的主要犯罪类型、组织特征、活动特点、犯罪手段等,探讨了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对策和方法,认为建立打黑责任制是取得打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黑社会性质组织和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不断增多,“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和“严打”整治斗争都将这两类犯罪作为严厉打击的重点对象之一。随着“打黑”斗争的深入进行,在司法实践中依法准确处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面临着诸多难题。本文从依法打击和预防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角度出发,针对这些难题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意见,以期促进我国刑法更加合理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黑社会性质组织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存在及其犯罪活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巨大的威胁,打击和防控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犯罪除了对该组织的外部表现形式和活动方式进行研究外,更有必要以自组织视角对其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内外打防的双拳出击模式必然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4.
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了重大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法治经验。在宏观层面,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打早打小,露头就打”的策略为指导;在中观层面,针对黑社会的犯罪规律在现有立法下进行细化,从宽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推动司法的有效开展;在微观层面,探索打黑专门机构建设,并在制度框架下开展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行动,以实践行动反馈机制建设。在刑事对策之外,重庆实践也引发了在转型时期注重社会对策的预防作用、将刑罚手段与社会对策相结合形成系统的黑社会防控体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区别于一般暴力犯罪、个人极端主义犯罪,它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影响了社会治安总体稳定。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立法等多个层面入手,建立健全证人保护、取保候审等司法制度,完善公、检、法打黑除恶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切实铲除黑社会性质组织赖以生存的土壤,多层次全方位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向更高层次的犯罪形态转化。  相似文献   

6.
重庆打黑行动结束后,几乎所有涉黑案件的犯罪分子都被检察机关起诉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然而,几个主要案犯都否认自己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究竟什么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尽管立法机关已经做出立法解释,但司法实践中仍然难以把握。因此,必须设立一套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程序规范,使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社会毒瘤。当前浙江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活动区域、人员结构、存在时间、组织结构、主要犯罪类型、经济特征以及涉外性等方面均有突出的特征。为遏制浙江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蔓延和对社会肌体的腐蚀,应立足于浙江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生成环境及其特征,明确其发生、发展的现实图景、基本规律和基本态势,紧紧抓住当前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和严打整治斗争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强化打击措施,加大打击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构筑长效防控机制,从源头上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坐大的土壤,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8.
当前,“打黑除恶”已成为刑事斗争的“重中之重”,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犯罪是当务之急。黑社会性质犯罪与黑社会犯罪、地方恶势力、恐怖组织、其他犯罪集团不同,需要从人数、组织结构、政治腐蚀性、渗透性、犯罪形成等方面来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打黑运动的不断深入,"恶势力"也成为媒体、学界的高频率用词,甚至有取代"黑社会性质组织"一词的趋势,这表明恶势力在"严打"高压政策下反而呈现出多发态势。究其原因,社会转型中的利益分配不公、价值观念改变及社会控制体系不完善成为恶势力犯罪泛滥的罪魁祸首,因此,如何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协调社会主体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成为预防恶势力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打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高度的组织性、暴力性、反复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性和严重的破坏性。探究该类犯罪蔓延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经济物质利益属性的冲击、官员腐败对犯罪组织的支持和保护、社会控制的弱化及"洗钱"活动的猖獗等。提出了打防的对策:建立全方位的综合防控体系,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打击中重视围绕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主要特征收集证据,掘断、摧毁犯罪组织的经济基础,加强协作,建立打黑除恶的长效机制,完善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性质恶劣、危害严重、影响广泛的严重犯罪活动,是我国刑事政策和刑事法治严厉惩治的重点犯罪之一,这就决定了在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坚持以严为主的原则。但打黑运动亦应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不能盲目的扩大化,要确立明确的标准,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恶势力两类不同性质的组织。在黑社会性质组织内部,要施行区别化对待的原则,对一般参与者从轻处罚或者进行非罪化处理,对自愿退出组织者给予鼓励性措施,从而取得打击黑社会组织犯罪的最佳社会效果与最佳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2.
当前,“打黑除恶”已成为刑事斗争的“重中之重”,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犯罪是当务之急。黑社会性质犯罪与黑社会犯罪、地方恶势力、恐怖组织、其他犯罪集团不同,需要从人数、组织结构、政治腐蚀性、渗透性、犯罪形成等方面来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3.
黑社会犯罪与其他犯罪相比具有更多社会特定属性,对黑社会犯罪控制的社会取向研究是必要的,社会取向包括公众容忍度与媒体态度,这两个因素在社会层面上影响着黑社会犯罪控制的力度。而当前黑社会犯罪控制不力的原因在于社会取向的失衡,表现出公众容忍度的畸形变化与大众媒体发挥负作用,针对这一情况公安机关应当积极引导社会取向向着有利于"打黑"的方向发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社会犯罪早已是国际社会普遍存在的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我国97刑法典首次规定了黑社会方面的犯罪,在我国的“打黑除恶”中,充分地发挥了这一立法的权威,抓获了不少的黑恶分子。但对这类新罪名的适用,在我国司法界尚缺乏充分的理论探讨,也无丰富的实践经验可资借鉴。本文就是在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系统的探讨了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的各种问题及其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等相关犯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依靠主体社会的资源和营养生存、发展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凭借其内部非正式群体力量.对主体社会进行局部区域和行业的非法控制,极大地威胁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要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载体——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合理界定。探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称谓、厘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和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对防控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依靠主体社会的资源和营养生存、发展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凭借其内部非正式群体力量对主体社会进行局部区域和行业的非法控制,极大地威胁和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要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载体——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合理界定。探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称谓、厘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和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对防控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内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活动呈现出:组织体系日趋严密,活动更为猖獗,“黑白”合流现象日趋严重,国际化趋势日渐明显,有非法政治图谋等特征。在趋势上则表现为:部分基层政权黑社会化倾向严重,黑社会势力开始向更高级政权渗透;涉黑犯罪团伙成员低龄化趋势明显;黑社会犯罪手法对一些其他类型犯罪组织的影响正日趋加深。因此,今后一段时间,依然是黑社会恶势力的高发期和危险期,“打黑除恶”斗争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有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犯罪本身并不完全是社会问题,也有深刻的政治影响和政治根源。"打黑除恶",必须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特别是必须从政治和政权角度"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9.
腐败与黑社会犯罪是一对孪生子,腐败是黑社会犯罪滋生和蔓延的基础和条件,黑社会犯罪为腐败分子提供巨额资金支持,以帮助腐败官员摆平麻烦减少阻力,使腐败更加变本加厉。打击黑社会犯罪必须与坚持反腐结合起来,同时要深化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对腐败与黑社会犯罪相互依存的严重危害性有清醒认识;在加大腐败查处力度保持反腐高压态势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反腐的法律制度;建立反腐与打黑联动机制;公安机关在发挥打黑主力军作用的同时要主动配合做好涉黑案件中腐败线索证据的收集及移送工作。  相似文献   

20.
2 0 0 0年 ,跨湘渝鄂三省的张君黑社会犯罪集团首犯张君在重庆落网。之后其他犯罪集团重要成员也相继归案。2 0 0 0年 4月 14日起 ,这一犯罪时间长达七年之久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刑事大案分别在重庆、常德等地开庭审理 ,中央电视台对其宣判过程作了现场直播 ,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并由此掀起了由公安部统一部署的全国范围内的“打黑除恶”斗争的高潮 ,各地均有部分与张君犯罪集团相同性质的犯罪分子被抓获 ,粉碎了一些地方黑势力及其组织 ,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战绩。但另一方面 ,这也表明我们社会上黑社会性质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轻视的公害问题 ,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以迅速提高同黑社会犯罪斗争的能力 ,并寻求出真正的防治对策。本文试以张君案为典型案例 ,对此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