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败是全球性问题。尽管国际社会不断从国际层面上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犯罪的力度,越来越多的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关注腐败问题;但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犯罪的效果还取决于各个主权国家的国内相关制度和有关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国家打击和预防腐败犯罪的相关制度需要宪法的支持,宪法的内容对打击和预防腐败犯罪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建领域已成为高校腐败的重点、多发领域。高校基建领域腐败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犯罪主体以校级领导、基建规划部门领导为主,且窝案串案突出;犯罪行为日趋多样且隐蔽,次数多、时间长,大案要案增加;犯罪发生相对集中于工程发包、财务管理和工程建设实施环节。高校基建领域腐败犯罪发生的原因是,缺乏监督导致的外部遏制不足以及部分高校领导价值感、责任感偏离等导致的内部遏制不足,基于无法抵抗巨大利益诱惑及制度本身不健全形成的外部拉力,基于个人攀比、贪婪、侥幸心理等形成的内部推力。就高校基建领域腐败犯罪的防治而言,应当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细化高校基建制度,减少犯罪机会;健全高校监督制度,提升犯罪难度;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积极进行犯罪心理预防;强化刑罚适用的必然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刑罚的预防功能。  相似文献   

3.
借鉴"腐败市场"理论,研究中国高校的腐败是否遵循权力定价规律。腐败金额反映了腐败人员在腐败市场上获取自身利益的能力,也反映了行贿者进行交易所付出的成本。基于对2000—2018年中国高校腐败数据库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业务领域、高校所在地区、腐败人员的职务级别对涉案金额具有显著的影响。从涉案数量来看,基建和财务领域是高校腐败的高发区;从地区差异来看,东部地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案件数量更多;从涉案人员职务级别来看,院级领导的涉案数量更多;从高校类型来看,"985"高校的涉案金额中位数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高校。研究表明,高校腐败金额的结构性差异基本符合"腐败市场"理论的预设——公权力的价格会受到腐败的领域、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环境以及公职人员手中权力的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腐败与黑社会犯罪是一对孪生子,腐败是黑社会犯罪滋生和蔓延的基础和条件,黑社会犯罪为腐败分子提供巨额资金支持,以帮助腐败官员摆平麻烦减少阻力,使腐败更加变本加厉。打击黑社会犯罪必须与坚持反腐结合起来,同时要深化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对腐败与黑社会犯罪相互依存的严重危害性有清醒认识;在加大腐败查处力度保持反腐高压态势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反腐的法律制度;建立反腐与打黑联动机制;公安机关在发挥打黑主力军作用的同时要主动配合做好涉黑案件中腐败线索证据的收集及移送工作。  相似文献   

5.
腐败犯罪推定规则设置的初衷和价值追求,是严厉打击腐败犯罪。我国关于腐败犯罪推定规则的规定极度缺失,有必要借鉴国外特别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有关腐败犯罪推定规则的规定,从实体层面和程序层面构建腐败犯罪推定规则,以适应对腐败犯罪追诉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据国际会议披露,中国内地近几年每年通过地下钱庄洗出的黑钱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300多亿来自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的腐败所得。这种被外国记者称之为"中国特色的洗钱犯罪"主要有同步式腐败洗钱和衔接式腐败洗钱两大类,其猖獗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缘于现有的法律、管理和合作方面的漏洞。因此,要有效地同腐败洗钱作斗争,必须适应打击洗钱犯罪的大趋势,尽快制定《反洗钱法》,扩大洗钱犯罪对象的范围,强化以审计制度为核心的干部管理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一直以来有"女性清廉论"和"女性腐败论"等争议。基于9238个贪污贿赂犯罪案例的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性别因素不会影响腐败金额,但对贪污犯罪女性犯罪嫌疑人会显著增加其犯罪次数,对受贿犯罪女性犯罪嫌疑人会显著减少其受贿次数;同时还发现对女性犯罪嫌疑人更容易使用非逮捕措施。对此,应当从中立视角来看待性别对腐败犯罪的客观影响,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不应当对女性干部有所"疏漏",对男女腐败犯罪行为应平等使用强制措施,加强女性职务犯罪特征研究,以提升腐败惩治和预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犯罪与腐败既相区别,又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只有整体把握犯罪与腐败的关系,把反腐败与打击犯罪、治本与治标有机结合起来,切断腐败与犯罪之间相互促动的因果链,形成惩治腐败和打击犯罪的整体合力,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和犯罪的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9.
腐败和青少年犯罪皆是舆论和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却很少有人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影响了对腐败和青少年犯罪的治理。腐败也是一种犯罪,腐败和青少年犯罪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腐败是青少年犯罪的酵母和催化剂,青少年犯罪也会助推腐败的蔓延。充分认识并发挥反腐倡廉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强化对青少年的反腐教育,对于遏制腐败和治理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国际社会控制腐败犯罪最重要的国际刑法公约。该公约在国际层面明确了腐败犯罪的定罪范围,扩大了腐败犯罪的主体,发展了国际刑法中犯罪构成理论,首创了腐败资产必须返回机制,突破了双重犯罪原则和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拓展了国际刑事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村犯罪的基本情况是侵财型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极为猖獗,黑恶势力犯罪在局部地区比较突出,杀人、伤害犯罪案件仍然偏多。但就对农村治安局势的危害而言,最值得关注的是黑恶势力犯罪、侵财型犯罪以及系列性的杀人、伤害犯罪和各种苗头性犯罪。有鉴于此,有关方面应以稳定农村社会治安局势为基本价值目标,做好对相应犯罪活动的控制和打击工作。  相似文献   

12.
故意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重于同类型过失犯罪的.各国刑法多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过失犯罪的种类在立法上大大少于故意犯罪,且其法定刑明显轻于同类型故意犯罪.但我国刑法中的故意与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滥用职权犯罪和玩忽职守犯罪等少数犯罪的法定刑却是相同的,有必要予以区别、修正,以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法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明显增多,犯罪主体多为中年人,文化程度较高。涉及的被害人人数众多,以中老年女性为主。犯罪手段狡猾、欺骗性强。此类案件多发常是资金供求失衡、被害人过错、犯罪收益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防治此类犯罪,应加强法治宣传和投资引导,增强民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完善金融法律体系。多措并举,及早发现、及时处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犯罪的大量产生严重危害了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然而,打击经济犯罪存在许多现实困难,公安机关也应调整策略,增强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5.
涉枪犯罪在我国持续增长,在犯罪过程方面,涉枪犯罪具有阶段性、突发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在犯罪成员方面,涉枪犯罪行为人多为两劳释放人员和无业中青年,且团伙犯罪日益增多;在犯罪时空方面,涉枪犯罪大多发生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的地区,虽然可以全天候实施,但有些涉枪犯罪在时间分布上的规律性还是比较明显;在犯罪类型方面,涉枪犯罪以侵财为目的持枪抢劫罪居多;在犯罪对象方面,持枪犯罪的侵害对象多为机动车、金融机构及个体经营者;在犯罪工具方面,涉枪犯罪中的枪支多为民用枪支和自制枪支。  相似文献   

16.
当前计算机经济犯罪的的类型主要有对象型和工具型两种,密码认证的缺陷、计算机病毒和假冒的银行站点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犯罪主体的智能性、犯罪手段的特殊性、犯罪方式的抽象性犯罪行为的隐蔽性是其犯罪的主要特征。应加强经侦部门侦查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努力建设一支通晓计算机网络知识、精通网络经济犯罪侦查的警察队伍,从根本上提高侦查网络经济犯罪案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侵犯财产犯罪是对社会治安起决定作用的一类犯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其发生数量和在全部犯罪中的比重还会继续增加。系统地分析某一地区的这类犯罪情况 ,掌握其规律、特点和趋势 ,有利于该地区社会治安稳定。  相似文献   

18.
论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犯罪学的角度而言 ,恐怖主义犯罪是指在恐怖主义旗帜之下 ,由个人、团体乃至政府实施的足以引起恐怖气氛的反人类的暴力行为或暴力胁迫行为 ,具有动机政治化、犯罪组织化、影响国际化等特征。刑法上的恐怖主义犯罪是由刑法规定的 ,由恐怖主义组织或个人实施的 ,旨在引起社会恐怖气氛 ,危害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以及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恐怖主义犯罪也不同于恐怖犯罪 ,区别二者既有刑法上的意义 ,又有形事政策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的毒品犯罪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湖南省毒品犯罪日益猖獗,且呈蔓延膨胀之势,犯罪手段趋于智能化和武装化,“以贩养吸”仍为湖南省目前主要贩毒犯罪形式,毒品犯罪人员的组成复杂,呈现年轻化、职业化等趋势,毒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0.
自杀性暴力犯罪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的一个敏感而重大的问题,由于此类犯罪的危害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在研究如何侦查此类案件的同时,应当着重探索此类犯罪的基本特征和发生规律,在防范对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