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俊 《求索》2012,(9):81-83
散实官的品级高低是隋代门荫制度的标准,五品及五品以上均有荫,卫官系统是门荫入仕的主要途径。一品官员嫡子可从正五品的仪同或千牛备身起家,二品官员之子可从亲卫或太子千牛起家,三品官员可荫子为亲卫或太子亲卫,四品官员可荫子为勋卫或太子勋卫,五品官员可荫子为翊卫。门荫制度有以当朝官品为原则,继承前朝制度,重视军功,承认前朝荫等特点。门荫制度在各种选官途径中起着制约和平衡作用,门荫官员对隋代的政局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没死就造坟,俗称“活墓”或“活人墓”。在国家级贫困县区重庆黔江,一位副厅级干部耗资几十万元大兴土木为自己修筑起一座豪华气派的“活墓”,并树碑立传,刻写“富爵至五品”等碑文,震惊中纪委,轰动全国。 官员修建“活基”事件,传递出一个危险的信号,其中泛起的迷信沉渣和腐败流毒,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与忧思  相似文献   

3.
郝英明 《求索》2011,(10):229-232
养廉银制度确立之初,官员按季或按月支领养廉银。乾隆时期不但确立了月选官预借养廉银制度,而且特简官员预借养廉银也成为常态。月选官多为贫寒士子草茅出任,通过预借养廉银,为其提供赴任路费,使其免受高利贷之累,以肃清吏治;特简官虽为一二品大员,其中亦不乏缺资之人,他们或因生活贫困、或因清还债务、或因升调带来的盘费开支、或因公务支出,亦需预借养廉银。前者从户部预借,整个借还过程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后者从所在藩库预借,没有形成制度,具有临时变通的恩赏性质。官员预借养廉银利弊共存。  相似文献   

4.
一状元的由来与变迁“状元”一词始于唐代。关于“状元”的由来,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张榜说”,状者,榜也;元者,首也。“状元”就是录取进土榜的第一名。二是“投状说”,即唐代乡举赴省试者,皆须投状,故称居首者为状头,又称状元。笔者以为后一种说法较符合历史实际。但同为“状元”,前后却有差异。唐高祖武德五年以考功郎中(从五品)临试贡举,所取进士第一名孙伏迎,后来一般把他列为我国第一位状元,相当后来的“会元”。贞观时以考功员外郎(从六品)、开元时以礼部侍郎(正四品下)主持省试,武则天曾“自矜文墨”偶尔代行…  相似文献   

5.
李春城落马 李春城有几奇,一奇是第一个在十八大后落马的高级官员。二奇是中央候补委员被取消后又当选,可没几天就落马。三奇是曾被中央定为问题官员,有不重用、不追责之结论,可又被重用的官员。四奇是在成都市委任上被老百姓褒贬不一和政商界有很多交往的官员。五奇是独断专行,是第一个被老百姓起外号的成都市委书记。  相似文献   

6.
官员不是单一的社会角色,而是一个角色丛。自于每一社会角色的背后都有特定的社会义务,而义务与义务之间时常发生冲突,这就迫使官员在角色冲突时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有时甚至是在两难境地中作出选择。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总要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种地位就是社会角色。当一个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种不同角色时,往往会造成不同道德义务之间的冲突。官员的社会角度定位是"人民公仆",其道德义务是为人民服务。但是官员不是单纯的道德主体,而是多重利益的交汇主体。这就意味着当官员履行本职工作义务时可能会舍弃…  相似文献   

7.
邹锦良  ;戴春芳 《求索》2008,(4):208-211
官员迁转是战国以后职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时期,为巩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者以对官员升降迁调为手段,实现对官员的赏功励能和奖优罚劣。根据对传世文献以及部分出土汉简材料的分析,西汉官员升迁之条件,除需具备功(军功、事功、劳功)或能(治理业绩、精通业务)等条件外,官员的精通儒术、品望出众、性格忠廉等也是影响其升迁的重要因素;官员遭黜降的重要原因则有因“坐”(官员违法违纪),上奏不合君意和软弱不胜任等。受制于君主权威的西汉官员迁转管理,虽然在提高行政效率、巩固君主专制制度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自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正>唐人张鷟历史笔记《朝野佥载》记载:女皇武则天在位时期,一位叫周张衡的官员,虽然不是科举出身,却已位居四品,并且他已通过考核,档案和相关材料均报到门下省,只等皇帝认可,晋升三品指日可待。在唐朝,宰相也只是三品。想着自己马上位极人臣,周张衡春风得意。一日退朝之后,打道回府途中,腹中饥饿难挨,正好撞见有人叫卖刚出笼的蒸饼,他就急  相似文献   

9.
张心阳 《今日浙江》2013,(20):62-62
读王春瑜先生《他们活在明朝》一书,深感其中两位“洗马”的故事耐人寻味。洗马,也称太子洗马,旧时官名。洗,通假于“先”,取马前驰驱之意,职责是教太子政事。或称始于秦朝,至清代仍存官名,官从五品。如今苏州城里仍存有“王洗马巷”,即因这里出过姓王的洗马而得名。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以来,山西落马官员一个接一个,成为“重灾区”,其中省部级官员7人,2011年选出的13名省委常委中。如今只剩下9人。这只是全国“落马”官员中的一部分。记者统计,十八大后被中纪委直接调查的省部级以上官员48人。  相似文献   

11.
黄钟瑛,原名良铿,又名鎏,号赞侯。生于清同治八年九月二十日(1869年10月24日),原籍长乐。其六祖黄德章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迁居闽县南关外茶亭街,遂为闽县人。父黄河澄(1836—1888年),同治二年(1863年)由闽浙总督左宗棠举荐出办乡团练,保奖五品同知衔;母李氏,生六男、二女,钟瑛居第五。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会满足官员的面子,而反“四风”会让很多官员感觉是在用制度遏制人情,多少有点没面子。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基层如火如荼地开展,把反“四风”落到实处,确实不易。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中国作为一个“超级人情社会”,这个问题很难做好平衡。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应该如何在人情与制度之间做好平衡?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文献等相关史料,分析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侨务官员的相关侨务思想:一是重视侨务工作的思想,在当时国人不知侨务为何的背景,要求政府要重视侨务工作;二是希望完善侨务机构,作为行政工作的一面,侨务工作的有效进行,是有赖于侨务机构职能的完善;三是重视华侨教育;侨教是海外华侨社会的主要支柱之一,拥有长期海外经历的侨务官员深知此点;四是重视侨资;作为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海外华侨资金自然是一大资源,吸收、利用侨资,是侨务官员倡导的内容之一。这些侨务思想有效地促进了民国侨务工作的发展。文章探讨这些侨务官员思想,旨在为理解民国时期侨务工作提供另一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中部地区的发展,就不能真正实现地区协调和城乡协调发展,就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不能建成和谐社会。”为此,本期改革视窗栏目特别约请了河南、湖南、湖北及安徽四地的或官员或学者,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以他们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发展的思路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官场生态有四个主要的“物种”:政府、官员、商人和公众。其中,政府是一个最强悍的庞然大物,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是政府的手足,能量巨大。商人和公众则是此生态中的弱者,他们离不开掌握权力的官员,因此尽可能地“套近乎”。  相似文献   

16.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3,(1):4-4
官员财产公开试点遇瓶颈 从2009年初新疆阿勒泰推行官员财产公示至今.四年间我国已有29个市、县试点官员财产公开改革,有些只是县花一现。多数试点地方只是内部公示拟提拔干部的家庭财产,公示对象仅限于科级干部,其共同难题则是缺乏监督和问责体系。  相似文献   

17.
炫耀之心或者说虚荣感,大多数人不同程度地存在,所以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适当地显示自己的实力,引来艳羡或钦佩,本属正常。而普通百姓或商人炫富——只要财富来路清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若是一个官员,  相似文献   

18.
聂作平 《现代领导》2011,(11):40-41
官员成为社会最大的祸患.这与官员产生的初衷和旨义完全背道而驰。任何一个社会、一个政权走向没落的开始.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从吏治上出问题的。显而易见,道成时代的中国官员们,  相似文献   

19.
徐斌 《就业与保障》2008,(10):30-31
明星官员不少,但明星官员堕落成一个省里第一贪官的却不多,谢明中算是其中之一。随着谢明中的落马和对他的一审死缓判决,一个“明星官员”如何堕落成海南第一贪的轨迹愈加清晰,循着这些蛛丝马迹,越来越多的人认清了谢明中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20.
每当暮春时节,阳光明媚,百花绽放,皇帝便会召集一定级别的官员到皇宫,在亭台水榭间赏花、钓鱼、赋诗、习射,大家戴宫花,品佳醪,会桃李之芳园,序君臣之乐事,这就是宋朝文人士子们做梦都想参与的“钓鱼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