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迪尔凯姆是社会学的奠基人,也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他坚持以对待"物"的方法来研究"社会团结",并以具有"符号性"的法律为手段;认为"社会团结"是社会存在的基础,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法律在维护"社会团结"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道德与法律具有"自我同一性",是法律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这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立法制社会是维护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法制社会离不开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法律信息素质教育则是提高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法律院校图书馆恰好是法律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3.
修改后的《律师法》明确了律师的职业使命,即: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从而更强调了律师的社会属性、法律属性和公益属性,丰富了律师作为法律人的内涵,提升了律师的社会境界,强化了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于萍 《检察纵横》2012,(6):35-35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责任,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特殊作用、担负重要使命。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基层检察院要坚持把群众工作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找准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郭建军  李宇 《政府法制》2012,(32):58-60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大工作。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依法履职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管理活动,是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山西省襄垣县人民检察院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找准定位,强化措施,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依托,以化解矛盾纠纷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方法和经验,树立了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6.
2006年12月28日,高检院通过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中的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指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律的权威,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立面,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它是在维护社会治安的长期实践中提炼形成的基本刑事司法政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海堂 《政府法制》2010,(15):47-47
行政复议是我国法律为促进社会和谐专为行政相对人设定的救济制度 行政复议制度设立的直接目的就是促进社会和谐,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期,也是矛盾凸现期,社会矛盾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充分发挥好行政复议制度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淮南市大通区法院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等重点工作.坚定不移地维护着社会公平正义的防线,为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和谐社会语义的提出为中国法治主义提供了新的方向。我们分析了和谐社会下的法律表征,强调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当充分考虑到中国社会的传统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制度构建中,和谐社会时应当区分法律在市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的不同作用,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经济健康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使命,如何使检察队伍真正成为具有崇高正义感和使命感的职业群体,加强队伍建设是根本。近年来,我院紧密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政治建院、创新机制、从严治检的方针,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为检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法治社会的最显著特征.就是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一切以法律为准则,依照法律的规定,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当你的社会行为遵守法律,就将受到法律的保护,反之,则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因此,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全体公民,应当不断地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并能熟练地运用法律武器,以维护自身的民主权利。同时,也彰显我国法律对每个公民平等之原则。  相似文献   

12.
张进 《中国司法》2010,(5):22-23
社会管理创新是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政法系统的三大重点工作之一。司法行政部门既是维护群众权益的救援队、化解社会矛盾的排头兵,更是法治文明的传播者、法治进程的推动者,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独特的职能优势。要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在依法治国的战略框架内和公民社会兴起的新形势下系统谋划,以建设法治国家、和谐社会为目标,充分运用司法帮扶、法治引导、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多种手段,推动建立民主法治化的社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贺宝健 《中国律师》2011,(11):42-43
“十二五”规划纲要专篇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了规划,律师作为新社会组织及法律职业共同体,在参与社会建设、服务社会管理创新,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依法化解疏导社会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靳登高 《中国检察官》2006,(12):F0002-F0002,F0003
创建和谐社会是检察机关的重要任务。河南省周口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反腐败斗争和强化法律监督等方面切实履行检察职责,为建设和谐社会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为实现周口崛起做出了积极贡献。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  相似文献   

15.
严洁如 《人民调解》2007,(11):30-33
人民调解与民事立案审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多元化社会矛盾解决机制的重要内容,在维护社会稳定、构  相似文献   

16.
王康寒 《特区法坛》2007,(2):11-12,17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浩瀚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人类永恒期盼和追求的理想世界。这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而司法是其中一个极富实践性的基本环节,是社会和谐链的重要一环,是构建和谐社会层面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板块。司法是连接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主要桥梁,是对国家法律制度是否完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检验.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基本手段。稳定、发展、文明和进步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准,公平与正义则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基础,任何的社会动乱都来自于社会的不公和失衡。因此,司法机关作为我国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落脚点就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追求司法公正,为实现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刑事司法政策,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这一政策具有现实意义。实施宽严相济,就是对刑事犯罪要区别对待,既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又充分重视依法从宽的一面,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缓解社会冲突,最大限度地防止社会对立,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宋玥 《行政与法》2006,(5):9-10
法治作为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的调节器,它以公平公正为价值标准,以法律的规范性,强制性为特点,通过立法和法律实施等活动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是法制建设的前提基础,和谐社会应是法制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资讯&数据     
《中国法律》2011,(1):50-52,100,10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日前出席全国律师工作会议并讲话.他希望广大律师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执业活动中自觉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公民与法治》2005,(6):1-1
维护社会稳定,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而且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