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旭之  沈斯 《行政与法》2007,(10):35-37
广东省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其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非均衡现象,珠三角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远远超过全国东西部地区差距。这种较大的区域发展差距严重地制约了广东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财税政策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杠杆,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立足广东省内,就财税政策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区域协调发展是指从统揽全局的高度出发,通过建立健全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实现不同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发展战略。如何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体系,这不仅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需要在政治、经济和法律等众多方面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保障和规制。本文拟以中部发展为视角,从法律规制角度对区域协调发展理论进行分析,希望对区域协调发展体系的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一体化,我国传统区域发展模式的困境,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共同要求我国实行区域的协调发展。国外有关区域协调立法的的研究表明区域发展是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通过构建以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为首的多层次立法体系来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区域的发展要求法律的协调,而法律协调机制的建立又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与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4.
帮会在我国历史上有一定渊源,当前的现实环境又为广东的帮会发展及犯罪奠定了基础,本文针对几起案件的梳理分析,认为帮会犯罪未成气候,但要引起高度警惕,并立足于国际上、历史上帮会的发生发展,强调要从讲政治角度打击、预防、治理,主张既要从大刑事政策角度,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强调各部门的联防联动,又要从具体的刑法、刑诉法及反洗钱配套法规修改完善等角度入手,做好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茆巍 《犯罪研究》2006,(3):47-55
帮会在我国历史上有一定渊源,当前的现实环境又为广东的帮会发展及犯罪奠定了基础,本文拟针对几起案件的梳理分析,认为帮会犯罪未成气侯,但要引起高度警惕,并立足于国际上、历史上帮会的发生发展,强调要从讲政治角度打击、预防、治理,主张既要从大刑事政策角度,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强调各部门的联防联动,又要从具体的刑法、刑诉法及反洗钱配套法规修改完善等角度入手,做好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一种状态,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当前,加强城乡和谐社会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由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极大地影响了城乡的和谐社会建设。我们要坚持全面发展,立足以人为本,平衡经济发展,完善政治体制,强化诚信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乡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我国基本国策的今天,从宪法角度来考察和探讨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区域协调发展立法的观念转换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区域协调发展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前途的两大问题之一,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在法治社会,区域协调发展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有无完善的法律制度。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在区域发展中成功的立法经验,注意提炼此类法律制度的特性,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构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体系———一个由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法、落后地区(西部)开发法及特别政策措施法等不同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体系,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国东部地区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抓住党中央提出的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战略机遇,扩大对外开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创优发展环境、建设法治政府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政法学刊》2019,(5):51-57
在大湾区的整体融合中,必须法治先行,只有解决区域法治冲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粤港澳协调发展的瓶颈问题,让大湾区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引擎,带动国家区域发展。在面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法律体系,且地方主体权限不同及经济互补性减弱的情况下,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区域协同立法经验,从立法协同方面进行制度设计与探索。坚持"一国两制"、以经济发展为主导、"求同存特"等原则。在立法协同路径上,通过建立立法协调机构到制定统一的"示范法",逐步开展与仲裁一起稳步推进,为将来台湾地区的回归及与内地的协调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几个立法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林 《法学》2005,(9):3-8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法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标志着中国的立法(法治)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以立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应当树立全面协调发展的立法观念,统筹经济立法与社会立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社会权利保障,统筹经济社会立法与整个法律体系的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立法与法律实施。  相似文献   

12.
中部崛起离不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支持。然而由于我国区域金融协调的法律制度的滞后,阻碍了区域金融发展。本文以中部崛起为背景,从经济法理念和价值角的度对区域金融协调发展进行了思考,并在文章的最后从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两个层面提出了具体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魏建国 《法学杂志》2007,28(5):117-119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其中包括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水平关系到各地政府的财政能力,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面对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均等化水平较低的现状,有必要改革目前的有关做法,提高转移支付均等化水平,同时加强相关的机构和法律保障,以最终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体现了对改善民生的高度关注,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而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危机,对建立生态文明构成了障碍。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修改完善我们的环境立法,从而规范预防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并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稿约     
《政法学刊》2012,(4):129-129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凸显期,广东目前面临的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有效管理,促进社会发展已是摆在广东省委、省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2011年1月,广东省委十届八次会议提出了建设"幸福广东、平安广东"的重大建设目标和指导思路,这对广东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广东、当好加快转型升级、和谐社会建设的排头兵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根据广东省委的规划目标和部署,广东省委政法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从2012年6月开始在职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备什么样的法律内涵?本文作者从法律"真"和"善"的角度对和谐社会主义的法律内涵进行了解析,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内涵是一个系统体系,对于法制建设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三个大的方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真"和"善"两个角度兼顾立法、执法、司法三大方面才能真正把握和谐社会法律内涵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执政理念,也是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加入WTO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冲击,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探索了如何构建内外均衡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惠及全民的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主旋律,涉及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本文只从法律、秩序与和谐社会的关系的角度作一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19.
黄利华 《法制与社会》2011,(33):129-130
本文基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立足于被害人的概念和诉讼权利,指明了被害人权利保护不足的现状,尝试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论述了救济被害人的权利,务求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0.
尽管平安广东创建和“三打两建”工作已取得实效,当前的“三打”、“两建”和平安广东创建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将“三打”行动长效机制建设和创建平安广东行动相结合,既具有必要性,亦具有可行性。二者的结合,是广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创建平安广东的有效途径,是维稳理念具体到平安广东社会建设中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