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政治经济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客观经济规律并加以掌握运用,其中首要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的基本经济规律。综观整个经济学说史,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正是围绕着这一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展开分析的,形成了研究生产关系、生产力和上层...  相似文献   

2.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时,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毛泽东的贡献在于他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规定为社会基本矛盾,并且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揭示了一切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基本层次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表现为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1851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确地表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的观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勾画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骨架。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贯穿于人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重新认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科学界定经济基础的范畴,对于深刻理解十五大精神,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一、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总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内在的基本矛盾。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即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新发展陈敬泰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67页)并对这些矛盾的性质、特点、解决方法等作了...  相似文献   

7.
第六集号角声声(字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第二次革命)1978年,邓小平总结了历史经验,明确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俞吾金(复旦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来说,改革不是可有可无,或者搞一个阶段的这么一个工作,而是根本性的一个工作,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它的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方面就要不断地得到改革,通过这个改革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这样就能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邓小平:“今天,全国人民无不感到兴奋和自豪。当前主要的任务,是要对妨碍我们前进的现行经…  相似文献   

8.
在邓小不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对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即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论,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首要问题。马恩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认为科学社会主义k空想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从。象的理论原则出发,而是从客观的实际出发,认为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  相似文献   

9.
《新视野》1985,(1)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生产关系一定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才能研究得清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它包括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观在唯物史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曾经详尽阐述了这一观点。他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在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桂桔,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83页)可见,…  相似文献   

11.
简述刘少奇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少奇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指出那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有一致,没有矛盾”的观点,“把社会主义定型化,无冲突论,有形而上学味道”。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常“注意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改革”,以保护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他着眼于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各个环节的矛盾,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也颇有新意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观点和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许嘉璐 《学习导报》2013,(12):37-38
研究文化,不能就文化谈文化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是一切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保障。在原始社会,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凭着有限的生命力向大自然攫取生活资料,谈不上对文化的追求。我所说的经济,并不是具象的,而是高度概括的抽象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经济领域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确定之后,生产方式对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发展于农耕时期,和农耕这种生产方式紧密联系。因此,研究文化,无论是纵向的传统文化,还是横向的世界文化,都不能离开特定的经济,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生产方式的关系。因此,我们不能就文化谈文化,必须把文化与社会和历史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历史的出发点和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和发展水平,否则就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侄梏。所有制关系及其实现形式作为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在特定生产力基础之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革。我国传统的“一大二公”模式,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被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因而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能否正确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顺利地健康地进行改革这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决定》明确指出,我们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发展,它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互间的关系,存在着既相适应的一面,又有矛盾着的一面,但这种矛盾完全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自身来解决。我们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根本不是什么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那种革命,在任何时候和任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虽然使生产关系从总体上能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由于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6.
社会基本矛盾这个概念是毛泽东提出来的。而这个基本思想和研究社会发展的方法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基本方而即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作了经典性的论述。马克思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的辩证运动规律,阐明了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毛泽东把马克思发现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适应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要求,确立了科学的研究对象,创立了科学的理论体系。今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把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方法并没有过时,但基于社会发展的不同矛盾和情况,中国的政治经济学应该拓宽其研究范围。文章首先阐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观,进而指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也是一个从产生、发展到完善的过程,围绕经济学家们的不同见解与争议,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而使政治经济学真正成为广义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出自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并写进了党的十四大报告,这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给予科学正确认识的标志。 要从三个方面来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从生产方面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就需要既解放生产力,又发展生产力,这也符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 二、从社会制度方面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仅体现在生产力领域,也体现在生产关系领域,这就是社会主义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以此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存在作为公有制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在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时期内完全消灭剥削是不现实的。但必须明确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主体。 三、从最终目的方面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消灭贫穷;少数人富裕,大多数人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存  相似文献   

19.
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脱离它的生产力基础。但是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间,我们却多次发生所有制关系长时间、大范围、高程度地脱离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情形,从而使我国的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这个认识是对我国传统的所有制理论的一个新突破。生活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一部分,当然也符合这个规定。但是问题还有另一面。生产力究竟怎样决定生产关系?对这个问题,我们的理论界一直没有深入地探讨。所谓生产力,就是“劳动对…  相似文献   

20.
第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有一个,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理由是:两个基本矛盾的概括不见于马恩列斯经典著作;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也是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