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的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考证,从时间和逻辑上考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意义几个方面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的思想都不是从当时的自然科学出发.相反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启发了自然科学.以科学作为哲学前提和基础的做法,不是马克思的方法,而是近现代哲学"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绝不意味着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结束,而是在更高的阶段继续向前推进的开端。恩格斯指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并不象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维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在唯物主义那里,这已经是一目了然的了。”如果说,十九世纪中叶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1999年第4期《哲学动态》发表赵家祥的《要全面历史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文章提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应该自觉坚持互补性思维方式,克服“非此即彼”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作者论述道,所谓互补性思维方式,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及其后继者,在不同历史时期或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根据不同的实践目的,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讲法,看作是互相补充的,以便全面地、历史地、具体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所谓“非此即彼”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是指把上述不同讲法看作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水火不  相似文献   

4.
思维方式是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是现代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思维方式。本世纪4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即所谓“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的产生和广泛应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使其全面、联系、发展的基本观点具体化,形成了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体系,即系统性思维方式、多维性思维方式、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思维方式以及创造性思维方式等。作为现代企业的领导者,只有树立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3,(11)
当下中国社会在文化自觉层面上存在着一些思维方法上的误区,这主要表现为理性思维的缺失以及形而上学等错误的哲学思维方法的运用,这直接导致了文化自我认同危机的出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倡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哲学思维方法是文化自觉得以实现的最基本的方法论要求。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哲学界一直有论者在批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一哲学命题,并同时提出了“一分为三”论。据论者称,作为哲学命题的“一分为二”是“有缺陷的”,需要以“一分为三”论“补充”、“纠正”之;有的则进而论证只有“一分为三”才是科学的;他们甚至把“一分为三”论奉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呼吁人们用“一分为三”论去观察、认识、分析、改造世界。我并不愿意怀疑“一分为三”论者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愿望的真诚,但是我以为,要把“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诚愿  相似文献   

7.
左亚文 《探索》2006,3(2):163-167
“世界是物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赖以建立的物质经验基础,但它本身并不就是哲学命题。哲学的思维是建基于经验基础之上但又超越于感性经验的辩证思维,即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反思。现今的哲学教科书对于世界物质性的论证还停留在自然科学的实证水平上,并且将“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割裂,有违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必须对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的马克思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实践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马克思哲学思维的这种实践性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的思维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是这一思维的最终理论成果,是这一思维的理论化、系统化,是这一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结晶。马克思的哲学思维的实践性,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马克思哲学思维的实践性,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就没有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9.
实践核心论与哲学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曙光 《理论学刊》2001,2(3):32-35
随着学术界对实践问题研究的深入 ,有的学者提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本问题 ,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有的学者则提出了与此相反对的意见 ,认为实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作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其他哲学的 ,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同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础 ,实践核心论并没有否定哲学基本问题 :实践核心论从属于哲学基本问题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本体论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既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升华,表明了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坚持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对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那么,怎样认识科学发展观,如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科学发展观,涉及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基础。一、正确处理重点论与两点论的关系,坚…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批判,它与建构论、新古典自由主义对现实只是从肯定的方面理解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现实肯定性理解中包含着否定性的理解、批判性的理解,因而这种批判使现实社会指向无限可能的未来.另一方面,它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仅仅具有否定性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纯粹、彻底地社会批判理论,是在肯定基础上的否定.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上的社会革命以“边缘”颠覆“中心”的外在批判、使边缘中心化不同,它消弥的正是“边缘”与“中心”的分别,形成社会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批判根本变革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姜喜咏 《唯实》2009,(8):5-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60年的历史经验是:必须自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创造性地将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反对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必须保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和优良传统文化的互化、融合与共生的辩证和谐;必须处理好“化”马克思主义与“化”现代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四个“同样重要”的思想,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定位,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新阐述、新发展。它标志着我们党新的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确立。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交融,共同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起推动作用。江泽民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定位,是对“三个代表”思想内涵的丰富和拓展。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注重知识传授,未能传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核心关注点应在于:“教”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性和精神实质的实践思维方式;“育”出“像马克思那样思考”的受教育者。基于此,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升华,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弘扬和贯彻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以彰显本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回望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运用唯物辩证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哲学智慧。其中,坚持民主与集中、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人类命运与国家利益的辩证统一的两点论;抓住人民立场、理论武装和自我革命的全面从严治党“牛鼻子”的重点论;通过创新思维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系统思维实现“十指弹琴”、通过战略思维实现战略策略“虚实结合”的辩证发展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智慧的具体彰显。  相似文献   

16.
冯靖 《世纪桥》2009,(5):85-86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重要的基础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称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表现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新唯物主义”哲学,实践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并体现马克思哲学的时代精神,实践观点和思维方式是我们未来研究、发展、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求实》2015,(7)
方法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理论创新的主要标尺。马克思哲学跨学科研究具有重要方法论启示,这不仅体现在马克思跨学科的理论建构上,而且也体现在跨学科的研究视阈上,还体现在马克思晚年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新探索上。深入挖掘马克思哲学跨学科研究思想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自觉加强哲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应努力克服"路径依赖"和"拿来主义",并以方法论自觉和方法创新带动哲学创新,走跨学科研究和协调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实践统一的观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论的基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的观点,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发展,就是坚持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观点;“五个统筹”的要求,正是坚持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系统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个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特征在特定时空上的反映,所以要从“面向事情本身”的思维方式出发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几个方面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中国化以及怎样“化”;马克思卜义哲学中国化的“化”的理论样态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最根本的精神实质,集中的体现是贯穿其中的实践高于理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哲学思维。对此着重领会,是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关键。本文拟就这种哲学思维所蕴涵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源头、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原则而跃升为邓小平理论的起点以及邓小平理论因自觉遵循这个基本原则而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模式等三个方面,予以阐述。 源 头   邓小平理论中实践高于理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哲学思维,其直接的理论来源是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作为开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