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陈和午 《南风窗》2011,(19):38-41
全球经济危机让中美"共生"的经济发展模式危机重重,本轮经济危机敲响了世界经济失衡的警钟,"中国制造、美国消费"或者"中国存钱、美国花钱"的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中美经济再如此"互补"下去恐怕只会让世界经济陷入越来越失衡的怪圈。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杭州举行,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为当今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G20的国际舆论关注度始终保持高位,已经超过原有平台——七国集团(G7)。国际舆论对中国举办G20峰会寄予厚望,期待中国方案发挥关键作用,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外界寄望中国能够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稳定器"。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13)
正华为过去的成功,在于它最大限度地组织和利用好世界上最大规模出身寒门、却充满出人头地欲望的聪明工程师的大脑。但是,它却没有足够利用好这个国家数量惊人的低廉资金,这是过去的遗憾,也是未来的机遇。华为公司,现在已经成了中国经济乃至"政治经济"领域的最大热门之一。从公众到高层,一片叫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未有一家公司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4,(5)
<正>中国的所谓世界工厂地位是在新型的"温特制"管理方式下成就的,这个时代世界工厂已经名不副实,中国实际上只是"世界车间"而已。?英国在很长的时期内都掌控着棉纺织业技术和机器制造的发展方向。中国是世界工厂的说法已经深入人心。回顾历史,第一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国家是英国,从1820年代基本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880年代经济衰落,英国的工业品产量以及出口量都在国际上占据着绝对优势。之后,按照通常的说法,美国在20世纪初接替英国  相似文献   

5.
<正>策划人语2009年春天,伦敦。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新闻中心的时间显示墙上,只悬挂着3个时钟,依次为"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和"北京时间"。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使得今日世界,"北京时间"已经不可或缺,"中国因素"日益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6.
2018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累累硕果,可以称得上是经济发展的"奇迹"。这一经济奇迹体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上。中国40年来的经济发展不仅为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这并非意味着中国已经找到一条完整的经济发展新道路。中国需要正确对待自身在改革开放40年中所取得的成就,并在新时代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从而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23)
正在无人探测尤其是深空探索方面,美国已经把所有竞争对手远远抛在了身后。但在载人航天领域,美国这些年的停滞不前与中国的快速跟进,已在美国引发了太空霸主地位是否旁落的担忧。10月19日这一天,国际太空探索领域同时发生了三件事:中国的"神舟11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欧洲的火星试验登陆器"斯基亚帕雷利"号在火星着陆时坠毁;美国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号在接近木星时引擎出现故障,无法再收集任何数据。  相似文献   

8.
汽车行进在车水马龙的广深路。经过15个年头的开放引进,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之一。1993年,在英、法两国与中国的关系陷入困扰之际。德国总理科尔率领他的代表团来到中国,一下子拿走了几十亿美元的项目,使整个世界为之震动。接着,克林顿总统和江泽民主席  相似文献   

9.
朱志华 《国际展望》2012,(2):35-47,134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经济上与中国争夺主导权,军事上围堵遏制中国,以图维持"一超"霸主地位;在此国际背景下,中国面临周边复杂形势和压力增大,处理好中日关系在整个亚太格局中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中日共同利益和结构性矛盾,提出了从战略上如何把握中关、中日两对矛盾。中日友好合作、战略互惠符合中国最大国家利益,以及加强中日关系须要经济互联、政治互信、民间交往、地方外事、防卫互动、立足内政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
引言 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崛起,外界认为,中国的崛起将成为21世纪的重大事件之一,并将会改变世界原有的权力格局平衡.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的规模得到显著的增长,尤其是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尤为引人注目.仅仅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贸易增加了3倍,从2004年的1万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近3万亿美元.[2]据估计,如果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2030年或更早些时候超越美国升至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月,中国股市几乎在全球独树一帜。这是为什么?中国和世界不一样。中国股市已经反映了"中国应能率先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预期。如果说,股市有提前反映宏观经济未来的功能,中国股市的未来就不是继续探底,而会先于中国(宏观)经济走出谷底。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6,(20)
正作为改革开放先锋,广州重回"开放门户"高地,吸引"500强"为代表的高端要素聚集,已经是箭在弦上、枕戈待旦。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落户广州,是时隔4年该论坛重回中国举办,也是第五次在中国举办。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适足给中国大城市带来转型动能的,更多是已有成熟发展模式的世界500强企业。作为改革开放先锋,广州重回"开放门户"高地,吸引"500强"为代表的高端要素聚集,已经是箭在弦上、枕戈待旦。  相似文献   

13.
夏斌  陈道富 《南风窗》2011,(5):76-77
如果美国今后不收缩其庞大的军费开支,不能很好地处理贸易和财政"双赤字"问题,美元有可能丧失霸权地位。到2020年或者更早的时期,欧元将取代美元的霸主地位,人民币在10年后将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从美国"十条诫令"看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和深化,文化作为越来越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已经成为西方强国控制世界的新的手段和方式.美国自颁布针对中国的"十条诫令"以来,一直妄图通过文化产品的输出和文化价值观的渗透来"西化"中国,尤其是左右青少年群体的意识形态,而且这种"文化帝国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完美世界(北京)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旗下网游产品《诛仙》、《完美世界》等享誉海内外,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文化企业之一。自2012年1月成立工会联合会以来,完美世界(北京)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会联合会探索出具有非公高科技企业工会特色的"完美工会ABC"模式。2012年9月,完美世界工联会开始在客服中心进行EAP项目试  相似文献   

16.
GDP大博弈     
贾晋京 《南风窗》2014,(5):51-53
<正>GDP广受关注的部分只是一个数字,但数字背后的体系却异常复杂,GDP的运用是世界治理策略的大博弈。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然而一种困扰同时存在:为什么世界第二的GDP规模没有给中国人带来经济强国的感觉?19世纪的英国可以用机织的廉价"洋布"使中国手工生产"土布"的农户纷纷破产,让中国人对何为工业有了直观印象,也留下了沉痛的历史记忆。兔走乌飞,时至今日,英国工业早已衰落,能够用机器化大生产制造出世界上最多种类、最廉价工业产品的国家是中国,为什么英国仍是发达国家,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制度的多元化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系统的支配因素,中国对外战略逐步实现了从"三个世界"到"一个世界"、从"敌友外交"到"伙伴外交"、从"意识形态外交"到"经济外交"、从"低层次对外开放"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和平共处"到"和谐共处"的适应性转变。中国对外战略的转变是中国与世界在三十年互动中完成的,是世界系统的支配因素作用与中国自觉选择的结果,它体现了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实现了中国国家利益、国家发展目标和国际行为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两者间的协同,推动着中国和世界沿着繁荣稳定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全球治理的转型——从世界治理中国到中国治理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关系,最值得讨论的问题之一正是中国在"全球治理转型"中的作用。"全球治理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不仅让世界治理自己,而且自己能够去治理世界。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加入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和联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世界政治中最重要的因素,对世界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也达到一个新高度。但从中国崛起的大背景看,世界多种不同声音同时出现,再次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推到前台。"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在和平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选择。以"软实力"为和谐世界理念的价值取向,是构建和谐世界最根本、最直接的动力;"和合意识"是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基础及理论资源;"和谐共处"是和谐世界理念的本质,建设和平、和睦、和谐的政治秩序范式是一种理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二次大战后最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下,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经济的表现,期待中国为实现全球经济复苏发挥更大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尽力,初步交出了成绩优良的答卷,但是实现世界经济恢复最终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对稳定世界经济的积极作用 中国GDP的同比增长率于2007年二季度达到12.6%的高点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