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你幸福吗?——2010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发展观下的幸福感 人们把幸福看作人生的终极目标,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追求幸福。有人觉得这样的认识还不够,提出作为终极目标还应该包括人类发展、公平正义。其实,人类发展的目标与个人幸福的追求本应该是一致的,发展的角度看幸福逐渐成为普遍接受的观念。从上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国民幸福指数”这个概念,以取代“国民生产总值”。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2.
论烦恼     
刘援朝 《人大论坛》2010,(12):54-54
“追求快乐和幸福”是人的天性。人人都希望生活中充满欢愉和快乐,而不希望受到忧虑和烦恼的纷扰。但是,事物自有其运动的法则。“利弊相生,好坏共存”这一辩证的自然的法则就主宰着万事万物,同样也主宰着人生,由此注定了人生既有欢愉和快乐,又有忧虑与烦恼。  相似文献   

3.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人民警察也不例外。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然而,现代人在热切企盼幸福、努力追求幸福的同时,却觉得幸福渐行渐远。如果从基督教、伊斯兰教、中国道教的生命幸福观中,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幸福观中吸取一些人们追求生命幸福的宝贵智慧,即使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快速的生活节奏,人民警察仍然可以通过提高感知幸福的能力,构筑通往幸福的桥梁,降低评价幸福的底线来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信念和信仰,体现着对爱的一致判断。其最根本的意义,不仅在于鼓励人们对幸福的追求,还在于赋予脆弱的生命以坚强,短暂的人生以永恒。  相似文献   

5.
论幸福     
人的一生,孜孜以求的其实就是两个字:幸福。 决不会有人愿意生活在痛苦与不幸之中!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 虽说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却很少有人真正懂得“什么是幸福”。人们幸福观的形成,深受其家庭环境、自身条件、思想境界,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6.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14,(10):61-61
正幸福和痛苦就像一对孪生子,拥抱幸福时也要拥抱痛苦。幸福与痛苦是相较而言的,痛苦使人成熟,幸福使人陶醉。痛苦与幸福常常相伴而行、相辅相成,追求中会有痛苦,痛苦中孕育着希望,希望中藏有幸福。驱赶了痛苦,幸福也就不翼而飞。人生功成名就,是否就意味着幸福?不一定的。  相似文献   

7.
“德”“得”相通、合一,是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精髓。表现在个体的现实生活中,便是“德”“福”一致。道德是个体认识把握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方法;道德是个体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道德为个体克制欲望提供理性控制;道德为个体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简言之,道德是使人获得幸福的源泉。这种幸福不是一时的快乐,而是对人生意义的真正理解和体验,是任何物质上的享受不能代替的。因此,追求幸福必须追求道德。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充分认识道德的功能及其作用,特别是道德对于个体人生幸福的重要意义,对于抵制西方各种非道德主义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提高社会成员习德、知德、行德的自觉性,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胡颖 《小康》2005,(3):55-55
留学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留美”成了“留学”的代名词。很长时间,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当中,留美学生占据了庞大的比例。中国留学生将追求、人生、情感、幸福和痛苦都留在了那片名叫美利坚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9.
人生的追求必须有度,过度就是贪婪,就是烦恼、痛苦,甚至灾难。追求的过程要有智慧的阳光照耀,懂得应该适可而止的人生道理。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要去贪恋。一个人必须每天都要与贪婪的欲望作不懈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幸福到永远     
爱情是所有人心中的美好愿景。古今中外,人们在生活中都饱含着对幸福的渴望与追求。幸福的含义很多,时代不同,地域、种族、文化不同,性别及年龄不同,地位与财富差异等,使得每个人追求幸福的方式、追求幸福的目标和对幸福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唯独把美好的爱情作为幸福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