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的调整,行政立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行政立法发展的过程是治理手段变革的过程,由于过去行政立法重管理轻协调,产生了不少不和谐的情况。作为和谐社会的行政立法应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循序渐进立法。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传播、交流知识的集散地,是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深化改革、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和谐校园的建设,要坚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结合高等院校的特点和规律,建立一个温馨友善与生机勃勃的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3.
陶君仪 《桂海论丛》2005,(Z1):15-16
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合理调整社会结构,有针对性地构建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构建"和谐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笔者以为,要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必须注意把握好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核心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在现实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而且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断,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先进的法治理念,是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吸收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经验所作的科学总结,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和谐社会要以法治为基础,法治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和谐.因此,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有力地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一、构建和谐社会与宗教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以人为本和人性化思想的表现。作为传统文化的宗教,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程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之后,全社会展开了一场关于和谐社会的大讨论。胡锦涛主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劳动关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关系,如何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并最终走向和谐,无疑应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公民环境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而公民环境权保护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正是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社会、环境立法与公民环境权保护三者是统一的。从现实的情况看,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通过具体立法来保护。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希望在相关的法律中体现环保精神,以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群体与群体的和谐。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依靠占人口一半的女性。社会和谐离不开两性和谐,而两性和谐又离不开两性平等,所以建立男女平等、和谐共处的性别关系,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平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纵观历史发展进程,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公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统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浙江的经济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把充满活力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对建设理想社会的深刻认识与洞察,既是对我国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公民法治意识的普及,没有依法办事的落实,就不可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谐社会构建就无从谈起。而法制的健全和法治的实现,都以立法为基础。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地方立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1.地方立法的法制保障作用。现代和谐社会是个利益严重分化的社会,必须由一种可以主导和控制利益对立关系的力…  相似文献   

15.
赵海鹰 《传承》2007,(8):39-4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于发展的基础性关系,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必须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中得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必须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增长;改善生存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各级党委、政府把中央精神与浙江实际紧密结合,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路子,奏响了和谐发展的宏伟乐章。谋求和谐看浙江  相似文献   

18.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钟枢 《中国发展》2006,2(1):1-7
宪政,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没有宪政,就没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就丧失了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这六要素中,民主法治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基础的条件。一个社会只有以健全的民主法治为根基,和谐才有实现的可能。而在当今中国法治建设中,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无疑居于核心地位,因此依法行政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当前,政府职能定位的偏差和行政管理体制不顺是制约我国依法行政深入的重要因素。因此,尽快实现政府从计划经济下旧模式向现代市场经济下新模式的转变,建立政府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