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十三大指出:“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同社会利益和矛盾,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不但要处理和协调已经存在的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和矛盾,随着改革的深入,还要不断地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新出现的不同利益和矛盾。党中央提出,要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这是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同利益和矛盾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多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就一些重大决策和社会问题,同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代表开展协商对话,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不少省、市委及政府通过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冲突,就必须坚持和适用法治平衡原则,协调不同利益群体和个体的不同利益  相似文献   

3.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不同利益的妥善协调,没有各种矛盾的正确处理,就没有团结统一的局面,就没有和谐社会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形势下的利益矛盾及其协调沈学明一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动,各种利益矛盾越来越突出。正确认识和协调好各种利益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正确处理利益矛盾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一、正确认识利益差别是妥善协调的前提。各种社会矛盾的背后总是存在利益上的差别,社会矛盾归根结底是利益矛盾,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就是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在妥善协调利益关系中,要抓住主要矛盾。现阶段,最主要的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  相似文献   

6.
从公平正义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价值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提出六个必须,其中一个必须的阐述: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利益群体矛盾是确保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协调群体矛盾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努力构建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加强政府的作用;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爱军  李宁 《前沿》2008,5(4):154-157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既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经济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利益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体系中的主要矛盾。以经济手段为主综合解决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统筹兼顾建立协调各方利益的均衡利益机制;预防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激化甚或对抗乃至冲突。  相似文献   

9.
历史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可以总结其历史经验,这就是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前提;坚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方法,是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根本方针;注重用经济手段协调人民群众的利益矛盾,是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方法;加强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是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政治保证。当前我们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应正视这些薄弱环节,开拓创新,进一步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0.
周立 《前沿》2012,(15):28-30
社会转型期我国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利益主体多元化引发的矛盾、新旧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利益矛盾、利益分化加剧引发的矛盾、干群关系引发的利益矛盾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主要表现.深入分析转型期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原因,提出正确处理这些矛盾的对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协商对话有利于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和矛盾,其机制之一在于它对社会个体的社会规范内化的过程和程度发生着促进和深化的作用.社会规范内化是社会中的个体——人的社会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在人的  相似文献   

12.
试论新形势下的利益矛盾沈学明一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动,各种利益矛盾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正确处理利益矛盾是正确处理人民内...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12,(8):94-94
李路路在《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2期撰文认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协调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冲突,保持社会秩序。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结构阶层化和利益关系市场化构成社会群体矛盾与冲突的基本特征;而整合日益分化的社会结构,正确处理市场化背景下权力和权利的问题,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在发展阶段和转型路径的约束下,面对日益分化的社会阶层和日益深化的市场化程度,公开、参与、平衡是协调社会矛盾与冲突、重塑社会秩序的基本理念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布哈林关于俄国农业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包括几个方面:(1) 落后国家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长期性;(2) 通过市场,联合农民经济走向社会主义;(3) 正确处理工农业结合过程中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4) 正确认识和对待农村分化和富农经济问题。作者认为,布哈林的这些思想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动力的观点,其远见卓识对我们今天的改革也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晖 《公安研究》2012,(1):19-30
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利益性矛盾突出、矛盾的复杂性加大、群体性矛盾增多等特征,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仇富"、"仇官"、"仇社会"等深层次主观心理因素。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信访问题、群体性事件、社会骚乱事件分别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危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必须立足于源头预防,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立足于疏导化解,建立健全诉求表达和矛盾调处机制;立足于公平正义,建立健全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机制;立足于预警防范,严防敌对势力插手利用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6.
胡耀邦同志《关于正确处理党内两种不同的矛盾的问题》的文章,是一篇对党内矛盾再认识的重要文章。这篇文章,从我国新时期的实际出发,高度概括了当前党内矛盾的新特点,深入论述了新时期党内矛盾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正确处理党内两种不同的矛盾的方法,填补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研究的一个空白,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运用和发展。这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都有着理论的和现实的指导意义。一、党内矛盾的分类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以及党内矛盾,必然要涉及矛盾分类问题。这是同能否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紧密联系的。胡耀邦同志从不同的角度,把党内矛盾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根据矛盾内容的不同,把党内矛盾分为工作上认识上不同意见的矛盾与个人利益同党和人民利益的矛盾;第二种情况是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把党内矛盾分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和对抗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利益矛盾是社会矛盾的根源,利益调整是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在利益调整过程中,应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发挥媒体的桥梁、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生观里的根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个人怎样对待社会,怎样对待别人,怎样对待自己?这些是每个人天天要碰到的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主要的又是“利益”问题,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等指的是什么?假如我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发生矛盾,我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吕宛青 《思想战线》2007,33(5):35-42
从泸沽湖家庭旅馆产生发展的历程不难看出,社会的转型势必带来社会群体利益结构的变化,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如果这些利益不能实现均衡或相对均衡,由利益相关者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就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利益均衡是构建旅游目的地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妥善协调与正确解决利益均衡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才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问题,有助于家庭旅馆走上规范、合理、有序的发展道路,提高民族地区旅游目的地社会和谐程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国内各种矛盾大量涌现,能否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然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尽管人民内部矛盾具有客观普遍性、利益尖锐性和长期复杂性,但现阶段仍是非对抗性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打牢物质基础,协调矛盾冲突,并切实注重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舒缓人民内部矛盾,进而切实维护社会的安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