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建国 《法律科学》2012,(6):186-197
《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的修订扩大了民事执行的制度容量,强化了对妨害执行、规避执行和逃避执行的打击制裁力度,彰显了立法机关对背德失信行为的不宽容态度,凝聚了社会各界的价值共识。但一些关键性的、事关执行难解决全局的根本制度、程序没有写进草案中,减损了本次修法的价值。而且,采用"补丁式"的修法模式无法撼动因执行程序立法供给不足而造成的执行难困境,制订单行的强制执行法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
完善民事强制执行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作者认为 :民事强制执行是一种以保证人民法院实现审判职能为基本任务的行政行为 ,即是一种司法行政行为 ;执行机构的设置应加强垂直领导 ,同时对执行机构与审判机构的权责划分进行明确界定 ;在地域管辖上 ,民事执行应由执行标的所在地或执行行为地法院管辖 ;我国现有申请执行的期限与民法的诉讼时效相矛盾且时间过短 ,应当予以延长 ;对我国现行执行救济制度应进行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2007年,正值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之际,芬兰出台了一部多达460条的强制执行法,成为继日、法、俄、韩之后执行单行立法的又一典范。4年后的今天,我国民事诉讼法又开始了新一轮修改,执行单行立法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我们热切期盼,中国强制执行法能够成为下一部世人瞩目的强制执行法典。本次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4.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争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胜明 《法学研究》2012,(2):187-193
不宜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就什么是"涉外"作出规定。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第二层含义,即确定适用的法律与该涉外民事关系不具有密切联系的,则适用与该涉外民事关系具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有可能妨碍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正确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条中的强制性规定主要是指我国刑法和行政法、经济法中的强制性规定。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规避未作明确规定,但明确规定不适用反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允许当事人协议选择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有一定的考虑。鉴于国际条约的复杂性,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未规定国际条约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强制执行单行立法,是指将执行程序编从民事诉讼法中分离出来,单独制定强制执行法。这项工作的正式开展,始于中共中央[1999]11号文件,〔1〕该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执行立法。最高人民法院要抓紧起草强制执行法,尽早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为此,全国人大常  相似文献   

6.
傅强 《时代法学》2004,2(6):76-79
为了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一些法院进行"悬赏执行"的改革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探索,但应由谁来承担悬赏执行的费用仍存在着争议.根据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当事人举证责任和法院查证责任的规定,申请执行人没有承担悬赏执行费用的义务,而理应由法院来承担.  相似文献   

7.
宋云明 《人民司法》2011,(12):98-101
【要点提示】当被执行人为逃避法院强制执行而设立新公司,并将原公司财产转移至新公司,利用公司法人独立人格制度规避法律义务时,法院可以应债权人的申请。裁定公司股东或其他相关公司作为被执行人。  相似文献   

8.
关于检察机关民事抗诉权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检察权能的组成部分,民事抗诉权已成为制约违法审判、保护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监督形式;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却普遍存在着因轻视民事抗诉而致不达的情况。本文在分析了造成民事抗诉不力的各方面原因之后,进一步论证了完善民事抗诉制度的价值并提出了具体的改善举措。  相似文献   

9.
高星阁 《当代法学》2023,(2):111-123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强制执行程序中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保障不仅仅是立法技术问题,更涉及到优先购买权权利实现与司法拍卖程序功能、执行程序效率性目标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相关公司法理和执行法理之间的协调问题。应当明确,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应当成为执行程序中优先购买权实现之权利基础,并通过其与司法拍卖程序之间的协调进一步夯实其正当性。在具体路径上,一方面要重设规范化的优先购买权执行通知程序作为前置;另一方面要坚持以“询价法”为以价格为核心的“同等条件”形成机制作为备位;最后构建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行使辅助机制作为保障,进而为《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第十二章“对股权等其他财产权的执行”提供具体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政法学刊》2018,(6):98-104
民事执行程序中的以物抵债作为司法实践中一种灵活的执行方式,有利于提高执结率、化解民事矛盾、节约执行成本。然法院零星的司法解释或指导性意见远不足以解决以物抵债法律性质及效力、适用情形以及虚假诉讼风险等争议。应当着眼于民事执行程序中以物抵债适用存在的问题,分析以物抵债的法律定位和法理基础,完善以物抵债的适用规则,防范以物抵债引起的虚假诉讼,使以物抵债制度更好地适应民事执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为了依法及时有效地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2007年10月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实际,对执行程序中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相似文献   

12.
刘定鹏 《人民司法》2021,(8):108-111
【裁判要旨】当事人在履行民事调解书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实体权利义务争议,在案情复杂、争议较大的情况下,为更充分保障当事人程序权利,不宜在执行程序中直接作出判断,当事人可以通过另行诉讼救济。【案情】申请执行人:林茂和。被执行人:郑智奇。  相似文献   

13.
民事撤诉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民事撤诉制度,因法律规定过于疏简,缺乏可操作性,在审判实践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民事撤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应以原告自由处分原则为基础,着眼于原告撤诉权与人民法院审查权的平衡,实现对原告撤诉权与被告合法权益平等、公正的法律保护。从撤诉权的行使及其时间,不准撤诉的范围和撤诉裁定的方式等方面对民事撤诉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4.
陈海燕 《特区法坛》2005,(5):17-18,21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以及广大法官开展了一场包括改革裁判文书制作在内的审判方式改革,我省一些法院和法官也在裁判文书改革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般是在原民事裁判文书样式的基础上参照刑事裁判文书改革的方向或《人民法院报》或其它的一些司法刊物刊登的一些以新格式写作的裁判文书样式,加上一些专家学者对书写裁判文书提出的一些新论点、新看法等指导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民事检察制度对于保障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维护司法公正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对现行民事检察制度是否符合我国国家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民事检察与当事人处分原则、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裁判的既判力”原则、诉讼经济原则以及与民事裁判的不确定性的关系等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争议焦点问题进行了法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调研目的:当事人①服判息诉、社会关系和谐稳定是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最终价值目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执行程序因其具有迫使当事人履行义务,直接引起当事人切身权益变动的特有性质,一直以来都是矛盾聚焦的场合,极易引发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不满。当事人的不良情绪大都通过信访,或者提出执行异议的形式表达,表达的内容以及当事人欲达到的目的因人而异。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发展,民商事纠纷的数量也相应地膨胀,人民法院的工作形势日益严峻。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1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而此交法律的修订中针对“执行难”制定的一些新的规定,为执行程序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无疑是此次修订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8.
一、合同效力问题 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效力上较之前经济合同法做出了根本性的突破,即只有违背了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才导致合同无效。如此规定对适应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但实践中操作起来似不那么顺当。比如国家建委、建设部、财政部联合发文严禁建筑队垫资承包.其目的在于确保民工的利益,此规定对于加强建筑市场的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但此规定既非法律亦非法规,故最高法院起草的相关司法解释中即认为如建筑队违反上述规定而订立的合同不能认定无效。既然有效当然就应履行,如此,两部一委的规定将置于伺地?试想,如果合同双方均已履行完毕而生纠纷(如欠工程款纠纷).则不难处理。  相似文献   

19.
20.
司法权与司法行政权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方 《中国司法》2005,(12):21-23
本文采用如下定义:司法权指审判权,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狭义司法权。司法行政权指与审判权有关的行政权,部分司法行政权带有“准司法性”,但本质上是一种行政权。司法行政权包括两部分:(1)在法院内部,除审判权之外,法院的财政、人事任免、司法裁判以及其它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等行政权。(2)在法院外部,侦查权、公诉权、法律监督权、监管权、司法考试、非诉法律事务以及法律职业管理等。以上除审判权之外,所有这些分散在若干个职能部门之中(包括法院本身),各自与法院的审判权发生职能上的衔接的行政权,均系司法行政权范畴。该范围比通常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