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一、必须首先明确“美的本质”概念的确切含义 关于“美的本质”概念,美学界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美的本质问题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本身”,美的本质问题是与审美现象无关的纯形而上学问题;有人则把美的本质问题等同于美的根源问题等。我认为这些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美的本质问题不能等同于“美本身”。“美本身”是柏拉图提出来的。柏拉图是古希腊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认为有三个世界,即“理念世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理念世界中的事物绝  相似文献   

2.
论西方的摹仿论艺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子铭 《理论学刊》2005,(7):123-125
摹仿论艺术观在西方是最为古老、也最为长久的艺术观,它伴随着实体主义世界观与本体论美学观于始终。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它雄霸欧洲二千余年。摹仿论在古希腊也是很久远的观念,据波兰学者塔达基维奇研究,在荷马时代就产生了。早期是指巫师的表演活动,并不指外在的现实的再造。[1](P361-362)公元前5世纪,它转变成一个哲学术语,表示外在世界的再造。德谟克利特对模仿说的贡献很大。他认为所谓摹仿是对自然及其功能的模仿。他说:“在许多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的,作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形象上最让人崇尚着迷的地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其具有古典学者的类型特征。而这一特征的主要构件应为博学多才、知识分子情结、传统文化精粹的涵养  相似文献   

4.
从城邦即国家的角度研究政治体制问题,肇始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探讨了国家政治体制的类型、结构,变革的原因、结果,阐明了最好的政体与法治精神的关系,能够寻求依循法律治国的政体是现实中最好的政治体制;揭示了理想的混合政体的实质在于多数人之治,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治体制;论述了政体变迁的动因与改革发展的趋势,导致政体衰亡的原因在于自身存在的弊端,引发政体变革的原因在于不同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利益之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可以在本体制范围内进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体制的深刻认识,形成隽永智慧的思想之源,对于当代中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实践朝着正确的目标方向发展,具有明显的启迪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美学的理论大厦,建基于对人类生存现象层面的密切关注,形成了从艺术生理学的角度关注美与美感问题的传统。朱光潜的美学把西方的哲学美学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生理学美学圆融贯通,构筑了中国近现代中国艺术美学研究的一座高峰。但是,自1950代美学大讨论后,美学的古典传统、艺术生理学美学隐而不彰,代之以哲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一元美学,改革开放后又演变为纯粹西方的哲学美学研究,造成中国美学研究的现实困境。因此,复苏朱光潜美学的巨大生命力,接续中国艺术生理学美学传统,找到中西美学的接合点,是建设新世纪中国美学的突破之路。  相似文献   

6.
智者的回答     
一、最困难的事。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二、贵重的财物。毕阿斯出生于古希腊普里埃耶城。一次,当普里埃耶城遭到围攻时,居民们纷纷带上自己最贵重的财物四散奔逃,只有毕阿斯一个人赤手空拳。居民们问他为什么这样离开,他回答说:“因为我的一切都在我的身上。”是的,还有比生命更宝贵的吗?  相似文献   

7.
文学到底是什么?迄今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各种各样的,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占有一席地位并有一定影响的说法,就不下十余种。中国古代的文以载道说,它的产生不仅久远,而且影响深广,直到今天,我们的文学仍然承袭着这一传统;生活的再现说,则是在继承中国文以载道说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思想的产物。诸如文学是对自然的摹仿,是抒情写意,是人学,是自我心灵的表现,是感情与经验的传  相似文献   

8.
亚特兰蒂斯,一个传说中高度文明的国度,一个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帝国。几千年来,关于它是否存在,众多的历史学家一直争论不休,而考古工作者始终在寻找它的踪迹。是什么原因吸引了人们如此关注亚特兰蒂斯?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公元前350年,一本叫做《对话录》的书在古希腊被争相传阅,书的作者是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以提倡仁爱政治哲学著称,是西方哲学的奠  相似文献   

9.
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我们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理想和信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了自己对美、理想和对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人类自古以来就有憧憬和追求美好社会的愿望。中国历史上的“大同世界”、“世外桃源”、“太平天国”是一种社会理想。古希腊柏拉图的…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古希腊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巴曼尼德斯篇》中,究竟谁是柏拉图的代言人?作者认为,陈康先生等人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所提出的"巴曼尼德斯"说,无论在批判其它观点方面,还是在自身的立论方面,尚缺乏充分的说服力。与此相联系,"自我批判"说也难以成立。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回到"小苏格拉底"说。"小苏格拉底"说所面临的种种困境,都是可以克服的。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任何文学鉴赏都必须首先进入语言层面,而诗歌的语言又是文学语言中最富于表现力的。“不学诗,无以言”,孔夫子的这句话极有代表性地道出了古人对诗歌语言的重视。我国被称为“诗的王国”,古典诗词中的许多佳作名句流传千古,其艺术魅力久盛不衰固然有内容、技法乃至风格等因素,但都必须得力于语言、辞彩的表现。古典诗歌语言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象美,二是凝炼美,三是修辞美,四是音乐美。  相似文献   

12.
云海军  吕枫 《世纪桥》2012,(5):34-35
古希腊女神雕塑的发展和进步与希腊神话密不可分,在希腊神话的影响下,古希腊女神雕像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突破。题材方面希腊神话为古希腊女神雕塑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在表现形式上又形成了裸体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达到了写实与理想化完美结合的美学思想。这些艺术特色都是希腊神话赋予它的,才使得这些女神雕像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3.
《党的建设》2010,(4):49-49
古希腊文明衰落之后,西方文明的另一发源地——罗马迅速崛起,成为西方文明发展的最高峰。它是世界古典文化中的又一瑰宝,其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一个村庄变成一座城市,再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这就是罗马。千百年来,罗马对于西方人始终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名字,它既是一座名城、一段古史,也代表着一个文明、一种传统,而且在西方人眼中,这是一种可作楷模的、第一流的文明和传统——古典传统。恩格斯说过:"没有古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奠定的基础,就没有现代欧洲。"古典流派源于希  相似文献   

14.
正象黑格尔依据理念和形象所具有的三种关系——理念小于形象、理念等于形象以及理念大于形象,把基督教世界近代社会以前的人类文艺发展的历史划分为象征的、古典的以及浪漫的三个阶段一样,在本文中,我将试图依据文学作品是如何地由旧变新新,或者借用库恩的术语说,文学作品之由旧交新的范式是怎么样的.把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划分为更新、创新以及翻新这三个阶段.这样做的目的是想为我国文学发展的进程勾画出一个也许是不无认识意义的简概的趋势性的略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建设》2010,(2):52-52
古代希腊文化是世界古典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希腊民族在文学、艺术、哲学、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创造的辉煌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西方文化的源头,更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一道成为直接奠基着近现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文明基石。  相似文献   

16.
关于国家理性的学说,西方思想家有过不少论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由“善”的理念所统辖的秩序井然的体系,由个人组成的国家,它的本性构成首先是理性,而理性最高  相似文献   

17.
《天津支部生活》2006,(3):54-54
一、最困难的事。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自己。”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在跨世纪的新征途上举什么旗帜的问题,就是党坚持什么指导思想,国家坚持走什么道路,党和国家在人民和世界面前树立什么形象的问题,因而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我们说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不  相似文献   

19.
曾庆红同志最近对组工干部提出了“三个想一想”的要求,即认真想一想,进组织部门图什么?在自己的岗位上干了什么?在干部群众中的形象是什么?“三个想一想”对建设高素质的组工干部队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课题已正式立项。据悉,这个课题如果完成,所塑造的中国国家新的形象标志,很有可能将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笔者作为一个“龙的传人”,看到这则新闻时瞬间经历了三段情感历程:先是疑惑——究竟怎么回事?继而是愤怒——简直岂有此理!最后还是困惑——这样的课题竟然还能立项?这样的命题适合作为课题“研究”吗?能“研究”出什么结果?谁有权决定中华民族的图腾和国家的形象品牌?据悉,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