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事聚焦     
《瞭望》2005,(51)
中国(12月10日-12月16日) 2008年国有大中型困难企业 全部退市。国资委主任李荣融10日 透露,今后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国有企 业改革,到2008年要全部解决历史 遗留的国有大中型困难企业退出市场 的问题。 我国第三支维和警察防暴队 启程。我国第三支维和警察防暴队 12目乘联合国专机赴联合国海地任 务区执行轮换任务。  相似文献   

2.
焦点人物     
《瞭望》2005,(52)
王晓明:“维和”中的一等功臣 12月21日,广东边防总队为被公 安部记一等功的首批赴海地维和警察防 暴队后勤分队队长王晓明举行隆重的庆 功大会。他于2004年9月至2005年4 月赴海地维和,在极其困难和危险的环 境中,带领队员白手起家在荒地上建起 了设备齐全的医院、厨房、冲凉房和发 电机房等,为防暴队提供了强有力的后 勤保障。王以自己的突出表现,先后获 得“联合国和平勋章”、“中国维和警 察荣誉章”。  相似文献   

3.
张振贵,广州市公安局的一名普通警察。2000年9月,他受命与其他39名中国维和警察一起离开祖国,开始了他在东帝汶为期19个月的维和任务。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2004年派出首支维和防暴队以来,先后派出了8支800余人次,做到了“无一伤亡、无一违纪、无一退返”的骄人业绩,多次得到联合国官员的称赞,得到世界维和同行的赞誉,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5.
张晔 《民主》2010,(8):43-44
<正>2010年4月,公安部群众出版社庄重推出海地地震遇难中国维和警察纪念文集——《共和国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当地时间  相似文献   

6.
距离联合国在安哥拉的维和行动正式宣告失败仅5天,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便于3月3日向安理会提交了一份报告,就如何提高非洲的维和能力这一问题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安南此举向国际社会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对世界和平与安全负有首要责任的联合国并没有在重大挫折面前从非洲大陆退却。相反,联合国今后将继续加强同非洲统一组织等非洲区域组织的合作,为非洲大陆结束冲突、发展经济创造有利条件。安南在报告中所提出的建议包括,成立一个训练维和人员的工作小组,为非洲国家官兵与联合国维和人员进行交流提供资金,为非洲警察制定一项特别维和…  相似文献   

7.
陆路 《侨园》2005,(4):30-32
2003年9月21日,来自全国的284名警官按英、法、德、俄、日等语种分类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进行了一整天的严格考试。参加考试的警官有来自各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一线的外事民警,有曾在国外长期留学培训的警务人员,还有多次出国参加国际警务维和任务的维和警察。他们这是参加公安部首次在全国公安机关范围内举行的中国驻外使领馆警务联络官人才储备库选拔考试。中国向驻外使领馆派遣警务联络官虽开始于1998年,但至今只向美国、泰国、土耳其、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日本、南非等少数几个国家派遣了警务联络官,警务联络官身上仍蒙着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5,(8)
<正>自1990年以来,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已走过25年的光辉历程。自参加维和行动以来,我军积极践行《联合国宪章》精神、宗旨和原则,坚决贯彻中央和国家的和平外交方针,实现了派遣维和人员从无到有、兵力规模从小到大、部队类型从单一到多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维和军人的出色表现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赞誉,受到了所驻国家民众的广泛欢迎,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中坚力量。中国维和军人用行动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热爱和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阶段警力严重不足和警察职能作用的发挥不能尽如人意,中国警察人力资源开发迫在眉睫。本文从困扰和阻碍警力发挥的负面因素出发,探讨了有效地开发警察人力资源,提高警察素质的前提、途径、手段和核心。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铁路警察从发轫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本文从中国铁路警察的历史沿革、组织概况和管理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了铁路警察由铁路兴起而产生,随着铁路发展而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作为军事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经全面参与了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作为如何深入参与维和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必须确立或制定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的维和战略.在这方面,地缘政治学理论给了我们以有益的启迪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3)
联合国维和行动已经走过66年的历程,中国对维和行动的参与从坚决抵制到冷静观察到有限选择再到积极参与,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更加深入的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积极地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的移植及其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的产生是近代宪政运动的组成部分,也是以移植外来文化为基本内容的,其移植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政治、思想、内在动因。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虽受到西方宪政思想与警察制度的影响,但却缺乏近代西方警察法律制度产生的经济基础、文化背景和思想渊源,这就造成"因陋就简、有名无实","形体虽具、精神尚虚"的结局,同时没有真正理解和正确认识西方近代警察的社会功能与内涵,在立法技术、立法程序等方面均显粗糙与不成熟。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移植的实践及制度缺失,对我国当前的警察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法律制度层面分析中国近代铁路警察制度是认识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视角。通过系统梳理全面抗战爆发前铁路警察法规制定与发展的基本历程,进一步厘清清末、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路警察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及不足,探究不同历史时期铁路警察法制建设的主要特征,有助于从制度构建与组织运行层面认识铁路警察的制度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应联合国和有关地区的清求,中国先后派出6000多人参加了15次维和行动,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迄今为止,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一批年轻的女军人格外引人注目.在战火纷飞的危险之地,她们凭着勇敢、智慧和高尚的奉献精神,向外国同行和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女军人的独特魅力及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6.
随着警政建设经验的积累和对警学理解的加深,近代中国当局很快发现统一与规范警察教育的必要,从而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受警务人才需求的层次性、中国社会顽固的等级制观念和长期的中央集权的单一制政治传统的影响,近代中国警察教育还表现了鲜明的层次与系统性,且愈到后期,愈为典型。近代中国警察教育在办学的统一性、层次性和系统性方面的一些经验颇值得我们汲取。  相似文献   

17.
周楠 《学理论》2014,(8):197-19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备,对公安机关的执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目前的公安教育体制却极大地制约了建设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警察队伍的步伐。借鉴国外成熟的警察教育模本,结合我国警察教育的现状,警察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双管齐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警察教育新模式:构建符合警察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符合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全球要闻     
《瞭望》1998,(42)
联合国纪念维和五十周年第53届联大10月6日举行特别会议,纪念联合国维和行动50周年。从1948年以来,联合国共进行了49次维和行动,有118个国家的75万人先后参与。58个国家的1500多位联合国军事和文职维和人员为此献出了生命。目前仍有17支维和...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8,(10)
清末变局,近代警察制度逐渐被认识、提倡并仿效。在众多维新人事中,黄遵宪具有十数年的外交经历。游历与考察,为他亲身体察近代警察制度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对比与思索中,他对近代警察制度的重要性以及组织结构等有了比较系统的认知。湖南新政期间,参照日本警察厅以及欧美警察制度创建的湖南保卫局是近代警察制度在中国的一次有益的尝试。黄遵宪的对近代警察制度的认知和实践远走在时人、时代的前列,影响深远。但囿于时代,他对于近代警察制度的认知和实践都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3)
冷战后,两极格局瓦解,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这为联合国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机遇。基于此,中国对联合国的政策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在联合国维和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中国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不同于冷战时期仅仅停留在态度的观望上,而是表现出一个循序渐进,从消极适应观望到积极实践参与的过程。这一变化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