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一场反盗窃斗争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各级人民法院积极投身这场斗争,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打击盗窃犯罪,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执法活动,有利于反盗窃斗争的深入开展,最近我们通过对100件盗窃案件的调查研究,发现人民法院的执法活动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审理盗窃案件中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反盗窃斗争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总结近几年同盗窃犯罪作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于最近联合发出了《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历次有关盗窃罪的司法解释进行了清理、修改和补充,删去了一些过时的规定,对办理盗窃案件实践中提出的九个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反盗窃斗争正在全国城乡普遍开展,在审理盗窃案件中,我们发现,盗窃犯罪一般都伴有破坏公私财物的行为,有的相当严重,造成成千上万的财产损失。以往对盗窃犯罪中破坏公私财物的一般作牵连行为不单独定罪量刑,损失数额巨大、后果严重的也只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当前,盗窃犯罪十分猖獗,盗窃犯罪中破坏公私财物的行为面广量大,日趋严重。如对这种破坏行  相似文献   

4.
所谓一般共同盗窃犯罪就是盗窃犯罪集团以外的共同盗窃犯罪。关于一般共同盗窃案件中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刑法总则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盗窃  相似文献   

5.
自去年9月反盗窃斗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来,各级人民法院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9·3”电话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当前开展反盗窃斗争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广大干警搞好反盗窃斗争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许多法院还成立了反盗窃斗争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领导亲自挂帅,精心组织和指挥,并调配业务骨干以充实和加强办理盗窃案件的审判力量,从而确保了反盗窃斗争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保障改革开放和治理整顿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我国政法机关正在进行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斗争,盗窃犯罪则是“严打”的重点对象之一。为什么在当前要把盗窃犯罪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呢?这是针对近年来盗窃犯罪的新情况而不能不采取的新对策。最近,我们在重庆参加了一些司法实践,据调查,近年来盗窃犯罪有如下特点: 特点之一,从发案率来看,盗窃犯罪大幅度急剧上升,在刑事案件中占很大比重。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刑事犯罪案件有增无减,而盗窃犯罪则始终占居首位。从我们对岳阳市1989年以来打击销赃犯罪情况的调查看,打击销赃犯罪,堵死赃物销路,已经成为当前与盗窃犯罪作斗争的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特种行业的逐步开放,个体废品收购店遍布城乡。不少从事废品收购的人员,不论物品来源,只要有利可图,即予收购。甚至对大量的工业用铜、铝、钢材、全新的输电电缆,明知来路不正,也予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在审理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案件中,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是:对退役军人在服役期间犯罪的主体界定;在军人与非军人共同盗窃、抢夺部队武器装备、军用物资案件中,对非军人犯罪的罪名认定;对军人抢劫或者利用职务之便侵吞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的罪名确定;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的数额起点和情节把握;同时实施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数个行为,是定一个罪还是数罪;刑法第438条第2款是定罪条款还是处罚条款;与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密切相关的行为如何定罪.在"罪刑法定原则”条件下,正确运用法律手段同犯罪分子作斗争,是司法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本文根据立法精神和司法实践,谈谈我们对<中化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438条的理解和对上述问题的处理意见,抛砖引玉,以繁荣军事刑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自1991年9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的反盗窃斗争,到现在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了。为了加强指导,保证稳、准、狠地打击盗窃犯罪,最高人民法院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颁发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如《关于办理盗窃犯罪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意见》、《关于修改盗窃犯罪数额标准的通知》等,对审判实践中如何适用法律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了规定。但是,随着反盗窃斗争的进一步开展,审判实践中仍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盗窃无形财物的认定问题,盗窃案件的死刑标准问题等。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直接影响着反盗窃斗争能否顺利进行。为此,我们决定对办理盗窃犯罪案件如何适用法律的难题开展讨论,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加,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反盗窃斗争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总结近几年同盗窃斗争经验的基础上,联合发出了《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历次有关盗窃罪的司法解释进行了清理、修改和补充,对办理盗窃案件实践中提出的九个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司法解释.为了更进一步推动目前正在深入进行的反盗窃斗争,我们结合起草和适用《解释》中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刑事案件中,侵犯财产型的案件比例最高,比重最大,而在侵犯财产型案件中,盗窃案件的发案率又一直高居首位,盗窃犯罪占财产案件的80%左右,特别是近几年来,重大盗窃案呈上升趋势,依法判处盗窃犯罪死刑的案件逐年增加。如何惩治盗窃犯罪,如何对盗窃罪适用死刑,是目前法学界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贪污贿赂犯罪是社会腐败现象的重要表现之一,检察机关肩负着同贪污贿赂犯罪作斗争的特殊使命,面对当前犯罪活动智能化趋势和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作案更加突出,犯罪手段日益翻新,犯罪活动更加隐蔽,用一般手段难以突破案件和发现证据的特点,要求检察机关在办理贪污贿赂案件时,要克服盲目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盗窃机动车犯罪日益猖獗,案件数量持续攀升。鉴于盗窃机动车犯罪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本文认为有必要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支撑,从盗窃机动车案件的特点入手,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盗窃机动车案件的侦查对策,从而遏制此类犯罪的高发势头。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占了首位。对于盗窃案件,我们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一百五十二条,按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巨大的情节,分别处理,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我们有时忽略了由于盗窃行为引起的牵连犯罪,致使有些盗窃案件数额虽未达标准而牵连犯罪情节严重的,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正> 1984年11月“两高”作的《关于当前办理盗窃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四条第三项规定:“对于共同盗窃犯,应按照个人参与盗窃和分赃数额,及其在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法分别处罚。对主犯依法从重处罚。”这一规定,明确了对于共同犯罪如何处罚的问题,但是对于共同盗窃犯罪的定罪标准讲得不够  相似文献   

16.
陈伯山 《中外法学》1993,(5):62-66,58
<正> 笔者最近通过对黑龙江省绥化地区的海伦、肇东、绥化、明水等八个市县500个村屯的调查了解,发现近几年来农村犯罪日益增多,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就农村犯罪的主要类型、特点、原因做些粗浅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农村犯罪的主要类型1.盗窃它在农村犯罪中比例最高。在调查的500个村屯中,1989年至1992年经司法机关判处和定罪免予刑事处罚的农村犯罪案件中,盗窃占63%,高于其他犯罪。其中两类盗窃犯罪比较突出,并有上升趋势。一类是盗窃大牧畜案件占73%;另一类是盗窃电力设备案件占  相似文献   

17.
1991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出《关于修改盗窃犯罪数额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近年来有关盗窃罪的又一重要司法解释,对当前开展的反盗窃斗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谈谈个人对《通知》的几点理解。 为什么要修改盗窃犯罪的数额标准 “两高”1984年11月2日《关于当前办理盗窃案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弄清当前盗窃犯罪比较严重的原因,更好地向盗窃犯罪作斗争,最近,笔者对正在益阳地区劳改队服刑的部分盗窃犯(均是五年以下徒刑的)作了一些调查,重点抽查了该队第一中队的三十六名盗窃犯(某些统计数字扩大到五十五名)。主要情况是: 一、盗窃犯罪是当前发案率最高、危害较大的犯罪收容两县一市的五年以下一年以上有期徒刑犯,在三百一十一名罪犯中,有盗窃犯一百五十二名,占48.8%。盗窃犯罪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据对三十六个轻刑犯情况的统计,他们共作案三百九十四次,盗取现金和物资折款11,381元粮票7,739斤,布票477尺,受害单位十二个,受害群众近四百人。群众对这种持续的猖獗犯罪,感到很大不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上海的街面侵财案件日趋增多,作案方式、手段呈现出多样化、智能化,产生的后果愈趋严重。上海街面侵财犯罪的种类主要有拦路抢劫、抢出租车司机财物、拦路抢夺、诈骗、扒窃、盗窃机动车、盗窃助动车、盗窃车内物品、敲诈勒索、聚众哄抢等。可以预测,如果对外来人员、车辆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管理,打击缺乏针对性、持续性,街面侵财犯罪还将逐年上升。当前上海街面侵财案件情况 2000年上海街面侵财犯罪立案数比1999年上升5.3%,占当年侵财犯罪总数的33%。突出情况是: 尾随拦路抢劫、抢夺从金融机构取款人员的案件 2000年此类案件比1999年上升69.7%。从概念上讲,尾随拦  相似文献   

20.
一、正确处理正当防卫案件,鼓励公民勇于同犯罪作斗争一个时期以来,有的同志由于对正当防卫的理解不够全面,在处理这一类案件中,把一些本来是属于正当防卫的合法行为,错误地定为防卫过当;甚至把个别见义勇为的英雄,错误地定为“罪犯”,处以刑罚,这不能不严重地影响群众同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在个别地方,还出现了好人不敢大胆管坏人的不正常的情况。这是不利于鼓励公民行使正当防卫权利,积极同犯罪作斗争,维护和搞好社会治安的。有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从它的案情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