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其勤  燕少红 《党建》2010,(9):33-33
在安徽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有这样一位70多岁的老人:40多年来,一直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特别是近10年来,始终坚持不懈地摘抄各类书报,写下读书心得笔记约150万字,并行程数千里宣讲600多个场次,受教育党员干部和农民达3万多人。他叫李坤池,是阜阳市“百人理论宣讲团”成员、三合镇胡庙村的一位农民义务宣传员。  相似文献   

2.
孔力 《党史纵横》2012,(4):47-49
在河南省郏县堂街镇,住着一位名叫“曹铁”的老人。从外表上看,这位87岁高龄的老人与普通的农村老者没什么区别,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其实老人有着十分传奇的人生经历:建国前,因为在剿匪战斗中立功,25岁那一年,曹铁作为解放区的农民代表,来到北京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作为第一届政协会议的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3.
夕阳耀人生□周平业丛淑梅王玉华一九九八年六月,一位耄耋老人,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坎坷和奋斗,终于跨入了党组织的大门。他就是集安市榆林镇老干部活动站的副站长、七十二岁的都兴湖。一九五一年,二十五岁的都兴湖参加了教育工作,不久就将一颗火热的心交给了党组织,并...  相似文献   

4.
1999年10月13日上午,就在河南省正阳县雷寨乡派出所原所长刘文功调离雷寨的第6天,全乡十里八村的数百名群众不约而同地从七八十里外冒雨赶到了县公安局为他送行.有位老人拿着自己种的石榴,对刘文功说:"石榴,实留,俺老百姓是实心实意地留你.这每一颗石榴籽都代表着俺老百姓的一颗心哪!"还有一位老人拿着家里仅有的四个鸡蛋,非让他吃一口不可.  相似文献   

5.
陈磊 《廉政瞭望》2012,(2):52-53
2011年11月30日,一则消息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一位60多岁的老人,因为患病家贫,已经在海口市某广场帮人看店好几年了。而这位老人竟然是赫赫有名的西沙海战功臣、曾任两届全国人大常委的吴先锋。 上世纪70年代曾经大名鼎鼎、红遍全国的“西沙英雄”,连续两届的全国人大常委,何以现在成为了一家企业无足轻重的看门人?老人的人生经历了怎样的沉浮和变迁?  相似文献   

6.
一位老大娘从吉林省长春回甘肃省平凉, 坐上了刘君安值乘的车。不经意间,催生了一段佳话。见老人一人带了好几件行李,行动不便, 西安客运段广州车队第二包乘组列车员刘君安三步并作两步,接过行李帮忙安置好。一路上, 他跑前跑后给老人送水买饭,乘客都以为他和老人是亲戚。想到老人一个人可能闷得慌,忙完工作他就凑到老人跟前聊天。当得知老人担心在西安转车不便时, 他安慰老人说:"这事包在我身上,您一百个放心好了。"到西安后, 他用自已的钱为老人买好了车票,发现发车时  相似文献   

7.
姬建民 《党课》2014,(1):112-113
北京市丰台公安分局蒲黄榆派出所蒲黄榆第二社区驻区民警、48岁的刘安,把热情和感情都给了社区的干儿子、干闺女和孤寡老人们。从1991年至今,他共资助了23个孩子,其中有的已考上大学、上了班。他资助和帮助过的老人多达80多位,还有老人哭着恳请“安子”收下房子和金戒指,都被他婉拒了。(见《北京晚报》)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6,(5)
正他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献给这座敬老院,让112位老人安度晚年。他为老人们带来家的温暖,却太多地亏欠了自己的家人。他,就是宁城县汐子镇敬老院院长周绍堂。67岁的周绍堂本该享受天伦之乐,可他依旧每天奔波忙碌。早在1983年,周绍堂就跟着当年的老院长亲手盖起了汐子镇敬老院,1988年老院长退休后,憨厚肯干的周绍堂接过了院长的重担。敬老院先后接收的112位老人都是五保户,为了让老人们生活得滋润些,周绍堂费尽心思。他在院内建起酒窖,酿酒挣钱补贴敬老院开支;在  相似文献   

9.
阿忠  春雨 《党史文汇》2011,(7):46-48
著名翻译家沙博理先生是一位中国籍的美国人。64年前,刚过30岁的沙博理带着身上仅有的200美元和对中国这个古老神秘国度的向往,只身来到了上海。没想到就是这一举动,使他跟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成就了这位老人的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10.
高才亮 《支部生活》2009,(12):36-36
盛夏里,一场暴雨刚过,会泽县老厂乡播落卡村一条涨满洪水的山沟里,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伯正吃力地将一位80有余的老人背过山沟。过沟后那位银须飘飘的老人感激地说:“谢谢你,你要活一百岁。”被称赞的这位老伯就是闻名老厂山乡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赵文才,这次出诊途中背老人过河只是他为善一生、济世一方的一个小小缩影。  相似文献   

11.
婉丰 《党建文汇》2006,(2):34-34
月薪48元时曾拒绝100元 1983年,一位老人找到当时还是普通民警的邵建伟给他儿子办理户口关系,邵建伟按照规定给办了。事后,老人要送给邵建伟100元人民币,邵建伟坚决拒绝了,当时邵建伟的月工资是48元……  相似文献   

12.
丁瑜  春梅  大军 《党史文汇》2011,(12):43-45
这是一位95岁高龄的老人,他叫李国平,是目前河南省健在的16名老红军之一,也是全程走完长征的两名老红军之一。老人原籍四川达县,现家住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西万村。如今,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依然健硕,对半个世纪前的往事永远难以忘怀。他说,如果没有当年战友的相救,他早已牺牲在大雪山上了。  相似文献   

13.
现年48岁的黄久生是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他曾经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现在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共同的儿子。他在生活磨砺面前从不低头,从一名提灰搬砖、推车打杂的小工,逐渐成长为建筑界技术过硬的行家里手。他是中国农民工的杰出代表,他的事迹感动中原,被誉为“敬老之星”、“中国好人”。凄苦童年难忘乡亲朴实之爱黄久生6岁时,母亲丢下他和4岁的妹妹、  相似文献   

14.
徐朝 《奋斗》2009,(6):33-34
有一位老人,她将她的一生献给了社会福利事业,为了残疾同胞,她花甲之年开始了艰辛的再创业之路,如今,74岁高龄的她仍在勤奋地工作着。她用生命中的每一天书写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格言:她用一种无私的爱默默地诠释着“上为党政分忧,下为民众解愁”的人生誓言。她总是满脸笑容地说:“我这一生没吃过什么好的,也没穿过什么像样的,但是,我活得很值!”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王桂荣。  相似文献   

15.
正周有录教授是一位从事临床、教学工作几十年的医学专家。他的履历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书写着他无悔人生的执著追求;记载着他不懈进取的足迹;闪烁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精神的光辉。1954年,他从新疆军区卫生学校军医一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留校工作。1960年,他出席了全国文教卫生工作群英会,受到了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用他精湛的医术和高度的责任心维护人民健康,从病魔的手中挽救了一个个宝贵生命。  相似文献   

16.
心里装着社区每一位患者 生活和饮食习惯不合理是导致老年人多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多年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践,许刚更加注重居民的健康教育,他除了为社区患者看病治病外,还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健康指导。许刚还经常深入居民中间宣传保健知识,使老人们增强预防为主、自我保健的意识。他为辖区内1103名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为他们查体;对社区内的293名糖尿病、113名高血压患者定期走访。他每天穿梭于社区的楼群里巷,哪个楼门的大爷该测血压了、哪家的大娘该测血糖了,他都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17.
孟航宇  陶庆 《当代贵州》2014,(32):I0002-I0002
正走进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一位面容祥和、神采熠熠的老人正紧张地工作着,望、闻、问、切,一丝不苟、有条不紊……他就是深受百姓爱戴的贵州杏林领军人物——刘尚义。10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授予包括刘尚义在内的全国30位中医泰斗"国医大师"荣誉称号,刘延东副总理出席表彰大会,亲自为"国医大师"颁发荣誉证书。刘尚义是我省荣获此项荣誉称号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在鲜花盛开的季节,2010年5月的一天,亲友们为一位80岁的老人举行生日聚会。军委和总政领导派人送来花篮,致以亲切问候;文艺界朋友送来贺卡,祝他“艺术之树常青”;弟子打来电话,愿他“健康长寿、童心永存”。面对眼前这一切,老人鞠躬、敬礼,一一道谢。  相似文献   

19.
在临洮县新添镇,有一个因秦长城遗迹而闻名于世的地方——三十墩。经历了战争的洗劫和自然的变迁,秦长城的起首地三十墩周围几乎全部是荒山秃岭。满目的荒山让住在山脚下的一位老人寝食难安。 12年前,他放弃了舒适安逸的晚年生活,独居荒山,整地造林,造就了一个“青龙蟠山杨敬天,桃李杏果垂地弯”的绿色乐园,把“余热”默默地奉献给了荒山,谱写了一曲动人心弦的人生乐章。他,是一位老退伍军人,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名字充满了绿色——马芳槐。 “知命”之年立壮志 敢叫荒山换新颜   今年 70岁的马芳槐,是一位已有 48年党…  相似文献   

20.
梅魂     
国画家管锄非一生爱梅、画梅、写梅,对梅情有独钟。他画艺超凡脱俗,堪称一绝,且冰清玉洁,侠骨柔肠,可谓“明目前身,梅花后世”。他坎坷传奇、富有创造的人生给人以无尽的思索……在湘南崇山峻岭中一座古庙里,住着一位年逾八十的老翁,他一绺银髯飘在胸前,精神矍铄,风骨非凡。这位老人就是埋名五十载,而今又惊动画坛的国画家管锄非。他从小受到大自然美的陶冶,10岁能作四尺巨幅。30年代名噪“上海滩”巍巍衡岳,雄踞南天,七十二峰横亘数百里。在首峰回雁峰西北,有一座峋嵝峰,相传是大禹治水扎营的地方。离峋峰峰不远的皇帝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