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金艳  何玲 《理论学刊》2008,4(4):28-31
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这增加了新中国争取国际社会承认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争取国际社会承认的方针政策;新中国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争取国际社会承认的首要目标,双方不经过谈判直接建交,而把部分亚洲民族主义国家和部分西北欧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争取国际社会承认的重要目标,双方经过谈判后建交;新中国争取国际社会承认的基本经验是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国家,把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区分开来处理.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在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应当调动国际上一切可以运用的"反独"资源与力量,建立最广泛的"反独"国际统一战线,遏制"台独"势力的恶性膨胀.文章分析了当前建立"反独"国际统一战线的有利时期与环境,认为一个中国的国际框架为建立这一统一战线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建立"反独"国际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在于争取美国站到"反独"第一线,争取日本成为"反独"同盟军,争取东盟 10 国和欧盟 25 国成为"反独"国际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并论述了具体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3.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整个世界大的范围内考察,明确提出"抗战的外交"的思想.在实践上,则联合苏联,争取英美,团结各反法西斯国家和民族,在抗日斗争中相互合作和支持,争取和团结一切国际友好人士对敌后抗战的支持,推动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建立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和实践的延伸,为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际格局急剧变化,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随之调整,由原来的"两个拳头打人"战略开始向"一条线,一大片"的战略转变.该战略在当时国际环境下为我国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维护了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这一战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性和全面性,不利于在国际上展开灵活的外交.认真分析这一战略的利弊,汲取经验、汲取教训,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文本,《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生动彰显,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文章讨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的角度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石;毛泽东思想灵魂凝练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求;调查研究导向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法,为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赋予理论创新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毛泽东灵活地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经验、原则运用到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构建、实施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合国际特点的理论创新,形成了富含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思想。其策略主要可以概括为:既要广泛联合,又要区别对待;以必要的斗争,求必需的团结;坚持原则性,讲究灵活性;立足自力更生,努力争取外援;坚持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国际主义;两条统一战线,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等等。  相似文献   

7.
<正>一百年前,美国芝加哥女工为争取自由平等,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这次斗争得到了国际上广大劳动妇女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在1910年8月,第二次国际妇女代表大会通过了德国社会学家蔡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陈毅作为新四军主要领导者,创造性地运用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实践.他"击敌、孤韩、联李",创建党的"外围军";团结、争取、扶助,努力改造地方武装;以文会友,广结地主绅士、社会名流及文人雅士;积极引导、争取海外人士,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宣传与组织同时并重,唤醒敌伪良知.学习和研究陈毅统战思想,总结其统战实践的经验,对于新时期做好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具有很强的国际政治意义.从理论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前途与命运;从实践上看,高举这一旗帜捍卫了世界科学社会主义阵地;从国际上看,高举这一旗帜有利于推动国际社会持久和平与建设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外交家,是新中国外交方针的主要奠基者.他根据国内外格局的变化,提出了一系列国际战略思想:保障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是毛泽东国际战略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林述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地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成等相当于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但实际上其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中共中央组织局曾经作为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构成部分,对它的建立、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到来,增强了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方面的能力,但网络信息的急速传播对党的执政根基巩固、社会维稳和党员个体素质提升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党的执政过程趋于复杂化。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党的执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还有许多,当前,要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党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提升执政能力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对社会力量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的维度与合法性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增强的过程。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力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政治思路,基本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因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在持票人票据权利消灭后,为实现持票人与出票人或承兑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而规定的一种补救措施。它在性质、成立条件、行使等方面均有不同于票据权利的特征。我国票据法中虽对此有所规定,但却有其不周全之处。  相似文献   

19.
牛安生 《学习论坛》2005,21(6):24-26
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从内因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手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部署的鲜明特点之一是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要重视解决民主分权和加强监督中的利益与权力的考验问题,提高党内民主的质量问题,民主制度的健全和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经历了从“以阶级斗争纲”到“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及其不同效果,剖析了产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发展动力的深层原因,阐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动力”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论述了我们党对这一历史性课题探索过程经验教训的现实意义及其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