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本文基于拓展引力模型的框架,分析了21世纪以来拉美和亚洲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基于2001—2018年WITS数据库中拉美31国对亚洲的农产品出口数据,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亚洲已成为拉美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出口目的地;尽管拉美对亚洲的农产品出口总额不断提升,但次区域间差异极大,部分加勒比国家和中拉国家至今尚未实现农产品贸易往来;整体而言,拉美和亚洲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存在巨大的贸易潜力,拉美国家对中亚和南亚市场的出口潜力最大,但面临的贸易壁垒也最高;双方遥远的地理距离已不再是阻碍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主要阻力,优良的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制度和全球化参与程度,尤其是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双边贸易潜力的主要因素。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在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累积的经验证明,亚洲和拉美国家可通过合作改善贸易基础设施和物流系统,由之带来的贸易成本降低也可为双方带来更大的贸易收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一套完整、规范的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对贸易便利化的衡量细化到二级指标,首次系统地测算了拉美主要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而利用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检验了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并对欧盟和拉关两个不同的国家集团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分别检验了贸易便利化的各项一级指标对中国出口拉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的出口有极大的促进效应,经济越发达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越高,中国对拉美的出口较大地受制于贸易的不便利,而且对不同贸易便利化指标的敏感程度不同。中国应在提升自身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基础上,加强与拉美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双边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国家普遍接受了拉美经委会的发展主义理论,并据此来制订它们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对外贸易政策。发展主义的经济战略,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拉美各国自五十年代起普遍推行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在贸易政策上,普遍实行高度的保护主义。二是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自六十年代中期起推行由进口替代与面向出口并重、并逐步转为面向出口的战略。与此适应,拉美国家在贸易政策方面有两种类型的改革。第一种发生在六十年代后期,其主要特征是:有选择地降低进口关税。为使出口商品多样化,在推动出口方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自由主义学说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于新自由主义学说的几个问题江时学智利的拉美经济与国际政策研究中心主任S.比塔尔指出:“在拉美,‘新自由主义’这一术语被用来指实现私有化、放弃管制、减少国家的作用以及在贸易和金融领域中扩大开放度等经济政策。但在英语中,这一政策方法被称作‘新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5.
亚洲与拉美的关系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亚洲和拉美的早期贸易始于16世纪中期。19~20世纪初,西方列强从中国、朝鲜半岛、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掳掠和贩卖大批契约劳工到拉美各地。自19世纪中叶起,日本开始向中南美洲移民。二战后,亚洲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取得较全面的发展。20世纪50~80年代,日本和韩国与拉美的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成为拉美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在90年代,中拉关系全面发展,中国逐渐取代日本和韩国成为拉美在亚洲的主要贸易伙伴。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异军突起,同拉美的关系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亚洲其他国家同拉美的关系也有长足的发展。亚洲与拉美关系的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6.
对拉美国家外贸制度改革的比较思考杨西80年代以来,拉美绝大多数国家开始进行深刻的贸易自由化改革,推行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一个进行贸易改革的国家是智利,它从1973年开始实行贸易制度改革,到70年代末,已成为世界上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哥斯达黎加...  相似文献   

7.
汽车工业既是拉美国家进口替代战略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又是拉美各国向出口导向战略转变的先导部门.在拉美汽车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政府政策的作用十分显著.拉美汽车工业从简单组装转向当地制造、再到出口导向,是各国政府通过采取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并约束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和市场行为的结果.拉美的汽车工业政策体系主要是由国产化政策、外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贸易政策、技术研发政策和汽车消费政策等组成的.纵观拉美国家的汽车工业政策体系,既有因措施得当而促进了汽车工业在一定时期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又有因应对失误而导致汽车工业结构失衡的失败教训.中国汽车工业当前表现出与拉美汽车工业相似的许多发展特征,业内甚至出现过"中国汽车工业拉美化"的惊呼和担忧.因此,详细考察拉美汽车工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盗和走私是拉美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一段插曲,它对新、旧大陆的经济发展曾产生过重要影响。笔者拟对拉美殖民地时期海盗劫掠和走私贸易兴起的原因、具体内容及其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一、西班牙和葡萄牙对美洲的贸易垄断政策  从“发现”新大陆开始,西班牙就对殖民地采取了贸易垄断政策,这种政策的指导思想基于当时欧洲盛行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表现形式是重金主义,即认为“财富就是货币”,积累的金银等贵金属越多越富有。为了获取更多的贵金属,国家应该禁止贵金属外流,实行奖出限入的贸易保护和贸易垄断政策,而殖民地必须…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拉美市场的逐步开放 ,中拉经贸关系取得了很大进展 ,拉美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 90年代 ,双方贸易额增长迅速 ,中方从长期的贸易逆差变为双方贸易基本持平或中方稍有顺差。中拉双方经济技术合作和相互投资也不断加强。中拉贸易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主要表现在反倾销问题、双方企业缺乏相互了解、中国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中国出口信贷规模不足及拉美区域一体化对中国出口的不利影响等方面 ,其中反倾销问题最为突出。但是 ,中拉贸易前景广阔 ,中国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中拉贸易。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俄罗斯国力逐渐恢复,普京上台执政后,积极谋求重返拉美.俄罗斯把一些拉美国家视为与美国抗衡的战略力量,重振与拉美国家的军火贸易,扩展拉美的能源市场,扩大向拉美国家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俄罗斯积极巩固与古巴和尼加拉瓜的传统关系,重点发展与巴西的战略伙伴关系,尤其与委内瑞拉的关系迅速升温.毋庸置疑,美国因素是俄罗斯制定拉美政策时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拉美国家的制成品出口黄红珠自70年代以来,拉美的出口贸易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全地区平均计算的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的1/3,而20多年前仅为10%。在工业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几个国家中,制成品出口已取代初级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具体实施和拉美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与拉美地区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一、中拉贸易大幅度增长据中国外经贸部和海关的统计,1997年中国与拉美的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7.36亿美元增至83.76亿美元,增长10...  相似文献   

13.
浅析巴西的印第安人土地政策吴德明巴西是拉美第一大国,面积851.2万平方千米。农业相当发达,目前有耕地9000万公顷,可耕地4亿公顷,占世界可耕地的20%。1995年全国人口估计为1.558亿。农村人口占25%,城市人口占75%。巴西是个多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4.
贸易开放是经济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GATT以及WTO等一些国际经济秩序的基本构成机制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的贸易自由化,背离这一秩序或者趋势的结果是无法从他国的市场开放中获得益处。在出口导向战略实施了多年之后,目前拉美主要国家的贸易开放到底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正是我们所困惑的问题。本文以亚洲7个国家作为参照组,研究了1995年至2009年拉美7个国家(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智利、墨西哥、秘鲁和委内瑞拉)的贸易开放程度。主要结论是,最近10多年,7个拉美国家的贸易开放度有了显著而稳步的上升,但与亚洲国家相比,拉美国家的贸易开放程度普遍略低。本文对于研究拉美国家经济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体制以及国内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中拉经贸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都具有基础性和阶段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考察一国贸易限制水平对于探讨经济增长问题以及贸易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研究方法的缺失和数据的可得性问题,传统研究多是以简单平均关税和加权平均关税进行粗略衡量,会导致明显的误差。本文使用了贸易限制指数(TRI)作为研究工具,对拉美19个主要国家的贸易限制情况进行了考察,并进一步测算出贸易限制带来的无谓损失。中拉贸易在过去20年间发展迅速,本文考察了1992—2014年中国与6个拉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限制发展趋势。实证结果显示,当前拉美国家的整体贸易限制水平较低,但相比于成熟的外向型经济体(如韩国)仍有较大的下调空间。总体上,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限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体现了双边贸易的发展。但中国与巴西之间的贸易限制仍然较高,未来应通过改善贸易结构、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自贸区等手段,降低贸易限制,减少无谓损失,增加贸易往来,寻找新的贸易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是拉动一国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21世纪以来,中国和拉美地区的经济往来显著加强,主要体现在投资和贸易两个方面。中国对拉美地区直接投资的特点体现为增速快、存量小、覆盖面在提高、内部方差在增加以及实业投资相对不足;中国与拉美地区双边贸易的特点体现为发展速度较快、贸易伙伴集中以及商品种类明确。本文分析了中拉之间投资与贸易的现状,提出中国对拉美的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双边贸易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文献研究进行详细梳理,并结合2003—2014年中国与拉美8国的双边贸易和直接投资数据,采用面板模型对中拉在直接投资和贸易方面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中国对拉美的直接投资短期内对中拉贸易量没有显著影响,但从长期来看,直接投资会促进中国从拉美的进口,但会抑制中国对拉美的出口。结合上述研究结论与现阶段发展形势,本文从实体产业和虚拟服务业、微观监管和宏观法律制定等角度提出旨在促进中拉之间投资和贸易良性互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柳明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2):3-9,14,79
在当前经济制度背景下,欧债危机主要通过贸易、投资和金融等机制影响拉美经济:欧盟需求不足可能使拉美国家的出口收益减少;欧盟信贷额度下降、股市波动、资本流动性减少,会减少对拉美国家的投资,导致拉美国家投资不足和金融市场不稳,对拉美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也会产生消极影响。面对危机,拉美国家的应对策略并非临时的或短期的政策,而是从长期应对危机的历史中汲取了经验和教训。拉美国家实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灵活的浮动汇率政策,通胀处于可控水平,银行监管适当,整体债务水平较低,加上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和经济运行状况总体良好等因素,为拉美国家抵御欧债危机的冲击发挥了相当大的减缓作用。但是,欧债危机对拉美经济可能会存在长期效应。中国与拉美的贸易为拉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中拉关系中还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未来中拉之间的战略依存度将越来越高,经贸往来也将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8.
2003~2008年,拉美经济经历了一轮强劲扩张,这得益于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中国及亚洲新兴经济体对拉美能源及原材料的巨大需求、贸易比价的大幅改善以及海外劳工汇款的大幅增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拉美经济造成冲击,出口收入大幅下降,但由于大部分拉美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固的金融体系、积累了可观的外汇储备,通过实施反周期的刺激政策,拉美经济很快就开始复苏并步入正常增长的轨道。近10年来拉美经济之所以能够由衰退转向繁荣,除了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外,拉美国家自身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拉美国家普遍实施了强调增收节支与可持续增长的财政政策、着眼于抑制通胀与货币升值压力的货币政策、注重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政策以及重视包容性增长的社会政策。未来拉美经济还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出口收益下降,制造业缺乏国际竞争力,投资率偏低,社会挑战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9.
拉美贸易自由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贸易自由化的启示熊业田二次大战后,拉美国家为保护民族工业,强化了进口替代战略,同时大力实行国有化。在30多年时间里,拉美各国政府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和法规几乎都离不开如何对内保护国有企业,对外保护民族工业。在这种环境下实行的对外贸易自然是一种保护贸易...  相似文献   

20.
克林顿总统第二任期的拉美政策走向周余云1997年5月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墨西哥进行了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随后,出席了在哥斯达黎加举行的中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和在巴巴多斯举行的加勒比首脑会议。访问期间,克林顿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首脑就贸易、反毒、移民和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