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石 《德国研究》2005,20(4):38-38
本刊北京讯德国驻华使馆在10月10日庆祝德国统一15周年招待会上,首次向长期从事德中友好并作出贡献的中国人士颁发“德中友谊奖”。本刊顾问王殊、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会理事连玉如以及中国法政大学教授米建获此殊荣。德国驻华大使史丹泽博士致词并颁奖。德中友谊奖首次在京颁发@劳石  相似文献   

2.
《七十八日游记》记述的是德富苏峰1906年历时两个月零十天游历中国时的所见所闻。这本游记文字优美,引人入胜,对中国人及中国的认识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即使对今天的中国人及中国来说也有一定的警醒意义。但是,我们要看到德富苏峰是以日式东方主义的思维来审视中国的,他的行文中充满了作为发达国家国民的自负与骄傲、以及对中国的鄙视情绪,这也使得《七十八日游记》充满了对中国的偏见。  相似文献   

3.
德中科学合作中心(ChiWi)波恩协调处迁新址[德]顾英莉伍慧萍译为促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来的科学合作,德国研究协会(DFG)在联邦政府的亚洲构想框架内通过决议,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C)合作,于1996年在波恩格德斯贝尔格大道成立了协调处...  相似文献   

4.
时雨编 《德国研究》2014,(1):117-124
1月7日德国首份华人德文报纸《德中汇报》刊登对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就中德关系等进行的采访,史大使就文化交流和如何进一步促进中德友谊等方面谈了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初期,台湾当局展开了旨在谋求与西德"建交"的一系列活动。台湾不仅动用了其在欧洲、美国等地的"外交"资源,还谋求获得美国的协助。最终,西德出于"单独代表权"、不愿卷入中国问题的争论以及对中国大陆市场的兴趣等考虑拒绝了台湾的提议,而英美等国际因素和中国对德政策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影响。台湾当局的"建交"活动虽然失败,但在这一期间的对德工作并非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6.
《新民周刊》2012,(43):82-82
2012(第五届)中国汽车安全主题巡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本次展会提出"技术是汽车安全发展的关键主题"。凭借着领衔时代的先进技术,德系车在展会中备受瞩目。承袭了德系前瞻安全理念与先进技术,上海大众全新朗逸汲取大众汽车领先的安全技术精髓,以"钢筋铁骨之躯"、"科技智能之心",构筑移动安全堡垒,为驾乘者带来细心泰然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本文由德占胶澳事件这一个案入手,分析了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互相争斗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指出:德占胶澳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后果,不论负面的还是正面的,都应放在近代中外经济的侵略与反侵略这个基本格局下考察  相似文献   

8.
法德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特殊关系",并在欧盟中扮演着"特别"或说是"核心"角色,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津津乐道。法德轴心是在法德和解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相对于法德两国对于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意义,专注于"法德关系与欧洲一体化"或者"法国、德国与欧洲一体化"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十分丰富,其中从"法德和解"的角度入手的相关文献更为不多见。本文归类整理了国内外关于法德和解的研究成果,并对其做出归纳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有关近期中国学生自费赴德留学的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其逊 《德国研究》2001,16(2):65-70
近年来中国学生自费赴德留学有异军突起之势。本文分别以国内参加德语培训班的学生与已在德国大学就读的中国学生为对象 ,有针对性地作了七个方面的问卷调查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在德国对外发展合作框架里的任务以及在与中国合作中的作用(下)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中国组郑春荣译徐朔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改革政策带来了一系列变革,它们尤其体现在各个工作领域里全新的职业要求特征中。因此,由德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资助的技术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