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是人非     
蔡澜 《求贤》2011,(11):28-28
人的地位变了,说话的口气就变了。  相似文献   

2.
廉政名言     
《大特区党风》2001,(12):25-25
  相似文献   

3.
祖国颂歌     
一种声音宣告了一个节日,一声召唤站起了一个民族!当历史选择了十月,当十月选择了中国,共和国的声音宛若雄狮惊醒的怒吼,穿透深邃的时空,令人振奋,令人惊起……  相似文献   

4.
刘利华 《学习导报》2014,(12):43-44
学者健我观察发现,一般来说,大作家、大学问家、大艺术家、大科学家,都比较健康,比较长寿。夏衍活了95岁,冰心活了99岁,巴金活了101岁。他们都是大作家。钱锺书活了88岁,任继愈活了93岁,季羡林活了98岁。他们都是大学问家。更奇的是,"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100多岁了,还能坚持写文章。周有光的夫人张允和,也活了93岁。齐白石活了93岁,启功活了93岁,贺绿汀活了94岁。他们都是大艺术家。钱学森活了98岁,钱伟长活了98岁,杨振宁82岁时,还娶了位28岁的小夫人。他们都是大科学家。  相似文献   

5.
魔方     
我常常感到生活是一块复杂的魔方,而对生活进行文学性的叙述则是各种旋转的方法———把一大堆零乱的哪面儿都有的小色块归置整齐。我知道拼出一个侧面的色彩比较容易,只要不去管其它色块的前途只专心地经营一种,很快就会拼出来。难的是各种颜色都能各得其所,那实在需要天赋的聪明,我知道对于聪明的人来说没有那么难的事情。可我在各个方面都是很笨拙很低能的人,因为深知自己的这个弱点,我从不猜别人给我出的谜语,也不做任何智力游戏和脑筋急转弯之类的提问,因为我总是直接奔向“圈套”和“陷阱”。有时我却不过同事们的邀请和他们…  相似文献   

6.
感动     
王玉芬 《党课》2007,(3):106-107
从小到大,曾经为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感动过。第一次独自一人离家外出;第一次过年时穿上自己挣钱买来的新衣服;第一次感受到母亲那双满是裂口的手传递过来的浓浓爱意……许多被感动的第一次至今仍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每每与人谈起这些事来,还未感动别人,却先感动了自己。而在我40年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生涯里,最让我感动的既不是那一张张奖状、一只只奖杯,也不是那成百上千的追随者的仰慕与关爱,而是这样—段往事。  相似文献   

7.
态度和力度这两个词,在我们工作生活中很吃香,好多讲话、报告,多是先讲端正态度,再说加大力度,好多事这么一弄,便出活出彩出成绩,显魄力威力号召力.因此,态度和力度,成了一些人开展工作的口头禅,推动工作的关键措施,做好工作的经验之谈.既然态度和力度与我们如此悉悉相关,就大有说一说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世界之大,无处不圆,无时不圆。年轮是成长的圆;餐桌是团聚的圆;世故是庸俗的圆;陷阱是欺骗的圆;诡辩是表象的圆;法轮是邪恶的圆。美梦成真会有时,黄粱梦破枕边空,这是梦的辩证之圆。花好月圆两相依,破镜重圆悲复喜,这是情的爱恨之圆。抛弃井蛙短视之小圆,可还我一片广阔明净的朗空;摒弃西方“人权”之假圆,可扬我一腔爱国强民的信念。圆因无极而美丽,圆因包容而大度。方中含圆是枷锁;圆中嵌方是铜臭;圆颅方趾的人类却常干方榫圆卯的蠢事;历史的经验警示人们,攫取不义之财,无异于自套枷锁。圆在数是零。思零则廉,只有一…  相似文献   

9.
龙眼     
龙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宋人罗愿的“九似说”有两个版本,一言龙“眼似鬼”,一言龙“眼似兔”。我倾向于后者,觉得那个“鬼”字,很可能是“兔”字的笔误。因为龙的其它“八似”,似的都是驼啊鹿啊蛇啊鱼啊鹰啊等等,总之是自然界中活生生的动物,怎么惟独眼睛要似一个谁也没见过的鬼呢 ?鬼眼是什么样子 ?谁能讲出个一二三 ?兔眼就不同了,比较圆,也亮一点,还汪着一包水。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还不够大,光波中的柔顺多了些,威猛几乎看不到。   于是,有人说龙的眼睛应该像虎,虎眼不小,威严有王者之气;有人说龙的眼睛应该像…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尚志市的大青山此时除了漫天皆白的风雪之外,已毫无“青”字可言。风像饿极了的老鼠,爬在你脸部乱抓乱咬。雪则像沾上了酒精的棉球,擦在受伤人脸部又麻又疼。然而,当第一眼看到位于林海雪原中的亚布力国际滑雪场后,我的心又倏地产生了一股热望。   我是在参加全国纪检监察期刊会议期间同各杂志社的头头们一道来到这滑雪场的。刚一下车,《明鉴》总编于佩琴大姐便将一副滑雪板和雪杖放在我面前说,从广州来的不体验一下滑雪是说不过去的。我赶紧说,不行不行,我这人从不喜欢冒险,再说年纪大了,伤胳膊断腿的事我可不干。于总…  相似文献   

11.
埋头苦干     
“埋头苦干”是一个多么通俗、多么易懂的词汇,然而要把它转化为行动又是多么艰难、多么困苦的事情啊! 埋头苦干的人,历来受到人们的崇敬。鲁迅曾赞誉道:“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正是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习勤劳以尽职,克轻浮以效力”,默默奉献,奋斗不已,用自己的血汁与智慧,创造了中华五千年灿烂的古代文明,创造了震惊于世的许多奇迹! 埋头苦干者,总是目标专一而不东张西望。成就总是偏受那些目标专一的奋斗者。埋头者,心中定有志向,奋斗者,心中定有目标。当然,目标不可定得过高,要度德量力而为之。千万人的实践证明,在美好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鼓舞下,只要是不停地埋头苦干,即使走得慢一些也能达到目标,即使天赋差一些亦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谁的声音     
《天津支部生活》2007,(3):53-53
宋太祖赵匡胤最早是在澶州跟随周世宗的,当时曹彬为世宗的侍从官,负责茶酒事宜。赵匡胤曾向曹彬索要一些美酒喝,曹彬很坚持原则,说:“这是皇帝的酒,不能给。”而他自己掏钱买酒请赵匡胤。赵匡胤当上皇帝以后,曾对群臣说:“世宗的侍从官员中不欺骗主子的,只有曹彬一人。”因此将其视为心腹。  相似文献   

13.
人才诗话     
古诗论人才,以求才之诗为多。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已有周文王善于求贤的记载:“思皇多土,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诗经·大雅·文王》)周文王为政确如《诗经》所云,他尊贤礼士,身边聚集了大批贤者,在位五十年,国势强盛。战国时期,燕昭王欲求才以强燕,便问计于大臣郭隗。隗对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昭王乃为隗建宫,并筑台置黄金于上以招贤者。随后,魏国乐毅、齐国邹衍、赵国剧辛都慕名奔燕,并受到重用。这段筑台招贤的佳话被后人屡屡入诗:陈子昂《蓟丘览古》:“隗君亦何幸,…  相似文献   

14.
面对包围     
每个人一生的不同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包围:传统礼俗的、名利的、权势的等等。比如,现在的我常常从梦中警醒,感觉被什么东西包围,缠得很紧,我几乎要僵了。于是我检讨自己,都做过哪些短德事情,这是天理国法民心所不容的。后来,我终于找到了,是病。什么病 ?年岁大的人都容易有的一种病——怕死。怕死可谓一种顽症,一日不除,一日不宁。类似国足的“恐韩症”。   治理“恐死症”亦无他方,就是与其挑战,与其叫板,挽起袖子,血战到底,杀他个人仰马翻。自然,睡梦中的包围阴影就烟消云散了。   记得幼时过年,我无疑是一名热心分…  相似文献   

15.
学书感悟     
于书法,我不敢妄称自己为“家”,但确实有些爱好。在忙碌的政务之余,研墨展纸,提笔凝神,在一点一画中寻找愉悦,于潜心书艺时悟出一点学书之法,写来与初学书者共勉。循序渐进是一种有效的学书方法。其一般顺序是:先学楷书,后习行草或隶书;先临大楷,后写小楷和榜书;先专研一体,后博学诸家。楷书结构严谨,间架有明显规律;点画也较规格化,所以是习书基本功最适宜的书体。再由于书艺的各种用笔方法均在楷书中有所体现,且运笔和结构的基本法规也适用于行草书。行书较楷书流动感强,其点画变化极其丰富,结构又是简化、省略繁复之…  相似文献   

16.
关于潜能     
潜能,对青年朋友来说,似乎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其实,潜能就在你身上。每个大脑健康的人,他的潜能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只要充分发挥潜能,任何人都可以造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你听说过李广射“虎”急促间将箭簇射进石头里的故事吗?你听说过海难事件中无法生还的人却活着回来的故事吗?你听说过各种各样的人才创造的奇迹吗?这都是潜能开发的奇迹!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开发,每个人都在开发潜能,只要找到一条开发之路,你的事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果谈起能力,人们都熟知。其实,潜能就是潜在的能力。平常…  相似文献   

17.
拒绝,看起来再简单不过了,难道也需去学?要的。  君不见,有些人就是因为不善拒绝而带来人生烦恼甚至是人生悲剧。春节晚会上有个小品《有事,您说话》,就是因为主人公待人过于热情,不懂得拒绝别人,大冷天抱着铺盖帮别人到火车站排队买难以买到的火车卧铺票而使人忍俊不禁,同时又闻到一种酸楚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物恐怕比小品中的还要典型。某地一女会计,因要满足其男朋友“做生意”的要求,竟贪污挪用公款数百万,结果使自己身陷囹圄。人毕竟不是有求必应的“观音”,明明自己办不到的事情,为什么非要苛求自己去迎合他人呢? …  相似文献   

18.
接受挑战     
苏马 《干部之友》2003,(2):18-18
每天早晨,羚羊睁开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要快,否则,一定会被吃掉。而从睡梦中醒来的狮子,所生的第一个念头则是:我必须能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羊,否则,一定会饿死。  相似文献   

19.
牧笔高原     
也许我不该学习蒙文蒙语,或许也不该学那么深。当我把它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像旅蒙商那样想从草原赚取点什么时,蓦然回首,它却用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俘虏了我———我接受的是整整一个民族和辽阔的蒙古高原。芝麻开门,我沦陷已深,感到愈老愈离不开它了。也许当初的动机是鄙俗的、幼稚的,也经过一个痛苦和磨合的过程。但她(我上面说的一切)却不知不觉地改变了我,宠坏了我,也塑造了我。骏马的火印只打在胯上,草原的烙印却深嵌我的灵魂。从吃肉拿刀的架式,到形容举止,思维方式,或某种固执与偏颇,都得到她的承传和潜化。我一扑进她…  相似文献   

20.
马国良 《世纪桥》2005,(4):108-113
中国是世界上丹顶鹤最多的国家。在全世界约2400多只丹顶鹤中,按越冬地统计,仅在江苏省盐城市越冬的就达1200多只,占了一半以上:按繁殖地统计,仅在黑龙江省各湿地繁殖的就有500多只,占五分之一以上。中国也是鹤文化最丰富,最久远的国家。在有实物和文字可以证明的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民俗体育等多个文化领域,创造了灿烂的鹤文化。有的学者甚至把丹顶鹤称为“文化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