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党80多年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是把握党的历史方位的重要理论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准确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思路,为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谱写新的辉煌提供了根本指导.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今年7月1日,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表1周年.为了纪念,也为了帮助广大党政干部深入学好这一重要思想,本刊特约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陈雪薇撰写了"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一文.文章回顾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酝酿提出的历史背景、历史过程,梳理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结构和具体内容,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文章虽然长了一点,但紧扣主题,写得严谨详实,是一篇很好的学习辅导材料.因此,本刊特别向广大读者推荐.  相似文献   

3.
李雯 《理论探索》2001,(3):31-33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总结150多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党将近80年历史经验作出的精辟论断."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和创新."三个代表"的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内在统一,充分体现着社会主义价值观."三个代表"思想是国际国内新形势发展的必然,是党的自身建设发展的必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4.
刘刚 《学理论》2013,(18):226-227
董仲舒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思想家。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丰富,实为政治化孔子之思想。董仲舒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其人性论思想。董仲舒的教育过程是一个"正是"过程。其人性论思想也体现了"正是"思想。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3)
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微信开通公众号、设置雷人醒目文章标题、以揭秘为噱头散布歪曲、捏造的历史信息,抹黑领袖、否定英雄,试图否定中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道路。这些"创新"扰乱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价值观冲突、信仰模糊,给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重冲击。中国近现代历史领域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的重灾区,充分发挥高校"纲要"课作为一门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事实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对微信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驳正,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6.
论党的先进性的历史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力  阎红 《理论探讨》2004,5(5):107-109
只有建立在深厚历史基础上的理论才具有深刻的思想厚度和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党在各个重大历史时期,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反映人民要求、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策和策略,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总结历史经验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7.
在原始文本中,恩格斯是在物理学意义上使用"合力"概念的,这一概念不是人们协作中产生的一种大于不协作时候的力量,即人们熟悉的系统论意义上的1+1>2的作用力.在"合力"的作用下,是"人们"而不是"人类"创造着自己的历史.由此,理解恩格斯的"合力"思想,不能离开这一思想所包含的物理学的概念特征和分析方法,要认识到"合力"对社会历史及历史规律形成所产生的客观影响.恩格斯这一思想也为我们认识历史规律及其形成特点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是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案中新设立的一门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历史是人类创造的历史,历史学在本质上是"人学",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大学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将历史人物评价融入"纲要"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应当紧扣教学目的;必须坚持正确标准和科学的方法;实施教育活动的教师必须是热爱生活,情感丰富的人。  相似文献   

9.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惯性"是指主导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变迁的各种方法和规范、精神和理念所恒久具有的保持自身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力量。中国传统的"三育合一"的教育制度、教育考试制度和课程设置制度具有强烈的政治教化色彩和明确的政治教育目的,其历史惯性作用显著;中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具有历史惯性的正负双向效用。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惯性效用,必须加强政治权力"双刃剑"特点教育,推行"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间性分开的理念;实行差异化思想政治教育考评机制;推行"协商教育";推行合理利己主义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是适应新全球化进程及"逆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提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到倡导和推动不同主体、内涵和范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逻辑体系,蕴含了深邃的思想智慧。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突破"西方历史"范式下的西方中心主义和"中国历史"范式下的中国中心论,在"世界历史"范式下的比较视野中深入探寻和把握中国与世界、民族国家与全人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等等复杂多变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8,(11)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社会建设做了诸多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从历史、现实和价值三个维度对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进行解读,可以得出: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继承和深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其价值取向。由此,可以更加清晰而深刻地认识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当代意义和价值取向,从而有助于从总体上更好地把握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党对"五组问题"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的历史,这"五组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五组问题对应的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主题的提升,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没有采用生态或生态学的概念不是说明马克思缺乏生态思想,而是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远超同时代思想家的明证。马克思早期思想中以"异化劳动"为核心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历史之谜的解答",随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现,马克思赋予这一谜题以历史生成的思考。在成熟的经济学思想中,生态危机成为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自我否定规律的隐匿逻辑,"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不同所有制条件下人与自然界的历史建构的宏大叙事,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三种历史形态相对应。生态文明视域下反思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能够深化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用"三个代表"的思想强化党的执政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意识是一个政党的灵魂."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意识的核心.面向新世纪,为了防止党的执政意识的弱化、谬化、异化、模糊化、泛化和僵化,我们必须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强化党的执政意识,使全党同志切实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党的发展历史既是一部反腐倡廉的历史,也是一个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自我完善的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阐释建设廉洁政治的三点现实意义:一是廉政思想有利于个人修身养德;二是廉政思想有利于保持高尚的气节;三是廉政思想有利于自觉规避风险,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6.
西方历史上的人道主义具有人道思想和人道原则、现代社会意识形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三层含义。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人道主义的批判、继承和超越,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根本变革。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我们继承和改造历史上人道主义所包含的人道思想、人道原则和现代社会意识形式,并与社会主义制度和理想相结合所形成的人道主义的新形态。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对于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促进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大民主"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军队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我军成长壮大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巩固和发展我军内部关系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认识"三大民主"的历史地位,如何进一步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如何深入学习、领会、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不断推进部队"三大民主"的建设,加强部队管理是我军全面建设现代化军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姚爱琴  陈维荣 《学理论》2012,(30):45-46
马克思从社会历史的整体性及其发展的必然性出发,在探究人民群众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实践中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科学论断,强调人民在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人民历史观"重在"中国化"这一原理。"群众路线"、"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共同富裕、全面发展、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等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人民历史观"渐进性中国化历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对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也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并独有的,并且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其自身也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旨在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来梳理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历史变革,并探析这种概念的演变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李晓燕 《理论导刊》2008,1(2):29-31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榕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两大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历史命运的科学判断,将这一判断释义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原意.与此相关,在"两大主义"尤其是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上,"资本主义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这一判断,比"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表述,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也更符合<共产党宣言>的有关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