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0%,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但由于我国歧视性的法律制度安排和城市化发展模式,导致了扭曲的半城市化问题,严重损害了农民参与城市化建设中的各项合法权益。赋予农民平等参与城市化建设的各项权利,是城市化科学发展进而实现农民逐步市民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3.
农民市民化的素质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因素是目前制约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方面。鉴于破除素质制约因素面临着行为规范转变难、心理意识调适难、思维方式转换难、观念转变及文化融合难的现状,因此,要采取如下对策进行破解:加快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创新,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狠抓教育,转变农民传统观念;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引导农民转变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当前,合理应对城乡、区域间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事关我国新型城镇化、现代化发展的全局。基于农民工政策在国家层面的由重劳务转向重市民化的转型,以及地方政府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与约束,我国农民市民化政策应实现“物物交换”逻辑向“公民权利”逻辑的转变,重视农民市民化和城镇化质量,切实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分享机制。农民市民化的政策目标是要实现由农民工市民化向全体农民市民化的整体推进。在政策内容中,应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不仅为农民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更要提升其从市场中获得收入的能力和参与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在政策行动中,既要发挥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供应和兜底功能中的主导作用,也应积极发挥农民(工)在自主就业、创业与社会参与中的主体作用,还应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民就业选择、要素流动、资源开发与资金筹集等方面的作用,形成推进农民市民化合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制约市民化进程的一个核心因素是农民土地资源流转的公共政策的缺失.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为代表的基本土地资源是推进市民化进程的基本前提.在土地资源流转的公共政策中,应当构建土地流转中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协调发展的机制,进而在现有土地制度的前提下重构土地公共政策体系,在土地及其权利资源流转的具体制度安排上积极创新.  相似文献   

6.
突破制度惯性 推动政策创新 加速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早在13年前,中共中央十三届八中全会的决议中就明确指出:“没有农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但是,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二元社会所造成的二元思维模式,使我们在领会和落实中央精神和政策上存在很大差距。近些年来,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认识上有很大提高,实践上也有很多得力措施,但仍有许多不足。我们在理论上承认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的必…  相似文献   

7.
以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为代表的城市新市民在漫长的市民化过程中,将会实现从乡村文明向城市文明的整体转变。在这一进程中,他们将经历文化震惊、文化涵化、文化再适应直至文化创新的过程。为此,急需从政策层面构建一个应对体系来加以帮助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实现城中村农民的市民化是十分重要而关键的一环。从村民到市民的嬗变过程,文化、经济以及制度等社会因素构成了重重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市民化成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我国农民与市民存在经济收入绝对差距拉大、身份不平等、利益分配不公、就业机会不均等众多差异,观念影响、制度束缚、信息不畅、素质较低、环境不佳是阻碍农民市民化的主要因素。因此,促进农民市民化必须采取多种举措,在转变观念、改革制度、整合资源、开展培训、调整政策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重庆要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必须大力实施“农民市民化工程”,帮助有条件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中居住下来,促使一批长期“离乡不离土”的“候鸟”型人口实现彻底的离土离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民的市民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过于强调城镇化速度而忽视质量将会成为未来面临的重大隐患。从根本意义上看,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就是要提高农民市民化的质量。农民市民化的深层次特征主要包括真实身份的转变,权益保障的重视,能力素质的提升,市民心理的认同。农民市民化实现路径包括为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市民化提供制度保障;保护弱势群体权益,为市民化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教育培训水平,为市民化注入持久动力;加强思想舆论引导,为市民化创造和谐环境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浅议“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主要障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民工”市民化 ,是指在我国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 ,借助于“农民工”已经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优势 ,使其在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和社会过程。但是 ,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 ,仍然存在着思想认识的偏颇、城市政府的担忧和困惑、既得利益集团和群体的阻力、户籍与土地制度的障碍、城市基础设施的限制、“农民工”自身素质以及与市民的“油水”关系 ,使之融入城市社会困难重重等方面的障碍 ,阻碍着“农民工”市民化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3.
在城中村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城中村村民无论在生产、生活、行为方式上,还是在精神文化生活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的市民化转型造成了其不同社会角色的冲突和在许多方面的不适应。为正确引导城中村村民的市民化转型,必须积极转变政府服务思路与工作方式,进一步推动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大力加强面向村民的文化技能培训教育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发的农民市民化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课题.当前农民市民化进程碰到观念、政策、制度、信息、素质等方面的障碍.采取转变观念,走出认识误区;调整政策,优化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等制度环境;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繁荣第三产业等措施,能够加快楚雄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加速农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失地农民的市民化是一个综合的社会转变过程,其不仅仅是户口的转变,还存在社会保障和社会关系的重塑、思想意识的变迁等问题。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问题,必须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6.
所谓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农民市民化是现代社会结构变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不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英国农民只有3%,美国是6%,日本是16%,韩国是20%。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席卷神州大地的城市化大潮五彩缤纷、波澜壮阔,我国的城市化率从不足18%提高到44.9%,设市城市从193个发展到655个,建制镇从2.173个增加到2,0312个,城镇人口达到5.9亿,城市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的人口增长、规模扩张和面貌更新被作为一种发展的标志和成就的展示,成为各级政府的为政之要,也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理论热点。  相似文献   

18.
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目前影响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制度和政策因素主要是:户籍门槛仍然过高;进城农民常常面临就业歧视;农地制度改革不彻底,使进城农民难以割舍与土地的脐带关系;保障体系残缺,未覆盖全部进城农民,进城农民存在后顾之忧。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必须抓住几个关键:一是户籍制度改革要有重大突破: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各种利益与户籍身份剥离,使城乡居民获得统一的社会身份和公平的发展机会,建立自由迁徙的户籍制度;二是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创新农地制度,改变目前农村土地产权"虚置"的状况,明晰土地产权,从而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利益,搞活农地流转,为农民市民化提供有利的制度条件。三是强化政府的职能,在各项政策的制定上,由过去的限制农民进城向主动吸引农民进城转变,并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四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16,(3):56-57
毛建国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文章说,近日四川省统计局对成都、绵阳等9个城市进城务工人员调查显示,53.8%的受访者不愿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有专家指出:  相似文献   

20.
失地农民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出现并不断壮大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包含了经济利益、社会权益、政治权利及文化融洽、社会和谐等内容的综合性问题。失地农民无论是作为一种职业的"农民"还是作为一种社会身份的"农民",要真正把角色转型为"市民",必须通过外部赋能与自身增能,既获得外在资格的市民化,又获得内在素质的市民化,实现自身在生存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身份认同等方面的市民化转型,才可能适应城市,成为合格的新市民。笔者主要对影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