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威海市对五类"外执犯"的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是监外执行审批不严,司法部门之间的接茬工作有脱节现象,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帮教措施不落实等原因,对此,必须采取严格审批管理、实行担保人连带责任制和经济保证金制度,进一步加大管控力度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超级女生"现象的生成有许多的社会原因,其中社会发展、女性角色的变化、性别特征的突破和主体意识的增强,是这种现象生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地方领导干部中创建政绩中存在的弄虚作假的"数字政绩"、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侵害农民权益的"圈地运动"、透支资源资金的"债务政绩"等种种歪门邪道"歪取政绩"的现象,主要是由权力运行导向上的偏误、决策不够科学、对权力监督不力、考评机制有偏差、权力配置有缺陷等原因所造成的.要清除上述现象,就必须从这些方面开刀.  相似文献   

4.
"客串"现象在法制心理学研究中普遍存在.其原因在于社会需要对法制心理学发展提出了要求;法制心理学本身的特点为"客串"现象的出现提供了可能;科学的快速发展、知识的积淀加快为自我"客串"提供了条件.怎样对待法制心理学研究中的"客串"现象呢?首先,应当鼓励"客串";其次,减少"客串"现象的负面影响;再次,提高"客串"研究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5.
李艳辉 《理论前沿》2005,4(8):36-38
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国际政治关系经济化的特征在80年代以来愈益鲜明.国际关系的"两化"现象反映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民族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力度的强化,使马克思主义"政治"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发展,国际经济形态的政治在国际社会中得到强调和突出.  相似文献   

6.
王韵  刘新宜 《理论前沿》2001,(14):24-25
当前,在一些民营企业,甚至国有中小企业中存在着"准家族化"管理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其原因和适用性.我们不能否认"准家族化"管理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但它确实在某种程度上顺应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政府管理低效、"不经济"的现状及原因,探讨了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立"经济型"政府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金融"三乱"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破坏金融秩序的违法甚至犯罪的现象,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定时炸弹".本文对当前社会上(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出现的金融"三乱"的特点、原因及公安机关正确处置的对策作了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率并未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同步增长,近年来国外出现的"无就业增长"现象在我国经济中也得以体现,就这个问题提出相应措施是我们应当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中经济贫困学生也呈逐年增加趋势.虽然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社会都对贫困生在经济层面给予了相应的帮助,但对他们心理问题却较少关注,因此,应从贫困生"心理贫困"表现的原因和危害入手,在思想与精神上给予引导和鼓励,以期寻找到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试图对中国传统的“无讼”现象进行经济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民众经济方面的负担、国家官员们的灰色收入正是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而终极原因是小农经济的社会基础和对王权保护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苏轼在强调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权威的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也采取了"法外权变"的特殊手段。这种看似突破法律的行为,恰恰是苏轼对法律的社会治理效果深入思考的体现,反应了苏轼对法律的深入认识。苏轼的权变思想源于其务实致用与以民为本的思想。他希望通过"法外权变"真正解决社会问题,而非不分缓急墨守成规。对于事关民生要害的案件即便突破法律规定也要尽快解决,避免更严重的后果。苏轼的这种权变思想,对当代的法治建设有着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豪放词的重要作家,但他们的词风又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别。东坡词倾向于从痛苦中求超拔、求解脱,跨越现实的黑暗去追寻理想的光明;而稼轩词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于现实的苦恨执著和挣扎奋斗,表现了悲愤的呼喊和火一样燃烧的激情。概言之,即东坡旷达,而稼轩悲愤。  相似文献   

14.
朱弁是南宋初期苏武式的英雄人物,然而关于他本人的情况以及相关的历史遗迹,迄今未有专门性的研究。杭州历史上曾有许多与朱弁相关的史实和史迹,它们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可惜至今或被遗忘,或已消失。文章根据史料记载和实地调查,就朱弁的生平事迹、朱弁身后的相关人物和史实、杭州市内的朱弁遗迹等进行详细考察,对有关的人物背景、史实经过、遗迹地点等加以辨析,揭示了杭州历史文化的一个侧面,对于杭州文物史迹的确认和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有效执行农业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严格执行党的农村政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出发点.要有效执行农业政策就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和政策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苏轼的绘画"形神"观,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但是因为理解的不同,后人对他的"形神"观有着不同的看法。有学者以为苏轼提出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是一味地否定"形似"强调"传神"。其实,这并不是苏轼对"形神"的真正看法。根据研究表明,苏轼非常注重"形似"对于"传神"的重要作用,认为"形"与"神"是一件作品的两个方面,舍弃"形"不可能另外求得一个"神",求"神"当在"形"中。因而惟有以"不落两边"的方法对待绘画的"形神",才能创作出一件作品的"实相"--"形神两全"的圆满境界。苏轼的这种"形神"观具有佛教"中道"思想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展示的"全争"思维及观念在句吴从以"让"治国到以"争"强国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孙子兵法》不仅对吴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和平崛起"的战略思维是与以"争"强国思维有某种历史联系的。  相似文献   

18.
杜甫《八阵图》诗所咏诸葛亮的“遗恨”, 隐括了三国时期蜀、吴联合抗魏的统一战线遭致破坏的历史事件及诸葛亮为此而生的千古遗恨。诸葛亮之所以事前不谏刘备东伐吴国,实因有其难言之隐。这也是诸葛亮抱恨终生的底蕴所在。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 ,不少人经常把经济发展混同于经济增长 ,往往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不是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演变成“GDP增长就是硬道理”。因此 ,需要理清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研究轨迹 ,以牢固确立经济发展的理念 ,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到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民生诗根植于现实的大地,追踪着人民的命运,写照着苏轼一生起伏跌宕的政治生涯。反映了北宋贫弱交积的历史现状,表达了苏轼的政治态度和人生观点,富有博大宏深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同时折射着苏轼的审美意识和积极入世的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