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党的基层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发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春虹 《学理论》2008,(9):30-31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党建工作的基层组织——企业党组织,在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提供组织保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企党组织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构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互为前提。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交互作用,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张淑贤  种浩 《学理论》2009,(15):162-163
把握时代脉搏,更新思想观念,确立歌曲演唱艺术活动与构建和谐社会密不可分的思维方式,使歌曲艺术完美地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排头兵。歌曲艺术与生活实际是和谐统一的整体,时刻体现着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歌曲演唱及创作的原动力,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才有艺术魅力。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就是要积极探索歌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歌曲的内涵,使歌曲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唱出和谐的乐章。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是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相呼应,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集中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是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6.
陈纯山 《理论导刊》2007,(12):67-6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建设的保证作用。要加强理论武装,筑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着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7.
认识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是当前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美兰 《理论探索》2005,1(6):19-20
和谐社会的直接表征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孙宁豫 《求知》2007,(3):22-2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同志在市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对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构建和谐天津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们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努力提高构建和谐企业的能力,扎扎实实地做好构建和谐企业的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不断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过程.认识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性,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益群 《民主》2005,(11):24-25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社会认识的深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在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谐社会要求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依法行事,所有公民都依法享受权利和自由,所有国家机构都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在这个意义上,和谐社会应当同时是法治社会,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推进法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新的政治理念,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通过对人类历史过程的全面考察,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畸形发展的深刻剖析,而作出的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价值承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世纪新阶段,重提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有益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促进阶段。一  相似文献   

14.
包毅 《求知》2007,(3):6-7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真正弄清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一论述明确了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和责任,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不容置疑,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新挑战.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记者: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都在拓展和深化。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先请您谈谈我们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李君如:我们来回顾总结一下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及其动因。第一次提出社会和谐问题的,是党的十六大。当时主要是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提出这一问题的。十六大报告三处讲到“和谐”问题。一处是在论述全面贯彻“三个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先进性建设.先进性建设为党执政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以党的先进性建设来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不断解决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凝聚人心,成就伟业。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洛阳市第二汽车运输公司属于“窗口”行业,营运点多、线长,服务对象广泛,既是人流物流的聚集点,又是矛盾问题的易发点,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落脚点。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运输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做出积极的贡献。狠抓理论学习,夯实思想基础。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我国正处在急剧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关系日益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伦理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锋 《理论导刊》2006,(10):32-34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应全面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握自然对人的价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20.
吕福春 《求知》2006,(11):15-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地位,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指导性,是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