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接纳百川,汇聚千流,是东方文明的象征;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摇蓝,它孕育了最优秀的文化,哺育了我中华芸芸众生,也哺育了人类赫赫精英;邱新航,这位喝黄河水长大的汉子。黄河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精神;黄河涵养了他谦恭敦厚、自强不息的性格;黄河赋予...  相似文献   

2.
盛一壶长江的水,摔一把黄河的泥沙,沿着马可波罗走过的路我们来到了欧罗巴。我们热爱欧罗巴,我们热爱中华;我们生活在欧罗巴我们祝愿中华。  相似文献   

3.
黄河神庙嘉应观杨仲伦座落在河南武沙县城东南黄河岸边的嘉应观,是一座黄河龙王庙,因其与黄河的不解之缘,展示了黄河文化的绚丽与神奇。嘉应观始建于清朝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距今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它的建筑由山门、御碑亭、前段、正殿、禹王阁、东西侧...  相似文献   

4.
黄河骄子 中华英魂──毛泽东与黄河的故事刘全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穿越中州大地,孕育了中原的灿烂文明。但是,解放前的黄河生被称为“中国的忧患”。频繁的泛滥,严重的灾害,给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只有到了毛泽东时代,经过亿万人民的精。心治...  相似文献   

5.
广袤无际的鲁西平原,古老而又神奇。黄河哺育的农耕文明、黄河文化,京杭大运河滋养的商业文明、运河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共同孕育了一座璀璨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活力与魅力兼具,古韵与今风共存”构成了聊城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6.
黄河岸边大营救○毛霞陈勇国华豫增毛爱一凌空飞架的开封黄河大桥使古有天堑之称的黄河变为通途。每天成百上千的车辆从雄伟壮观的黄河大桥安全驶向大河南北。然而,就在这座宽阔、平坦、坚固的大桥上,却突然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恶性交通事故。几十位正在田间播种的...  相似文献   

7.
朱俊杰 《春秋》2013,(5):58-58
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存储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山东东明县地处黄河下游,沿黄124华里长,是黄河入鲁第一县,积淀着久远的黄河文化。位于黄河右岸、东明高村险工淤背区(大堤桩号206+900)的“高村黄河历史文化苑”,其治黄历史碑廊内有清代、民国时期的碑刻9座,上面刻有帝尧时期、战国、唐、宋、元、明、清朝时代的碑文。有宋朝苏辙和欧阳修的治河疏略碑,  相似文献   

8.
王慧峰 《思想工作》2009,(10):40-40
在号称八百里的河套,巍然矗立着一座大型水利建筑,它像一颗熠熠闪耀的璀璨明珠,镶嵌在河套的金色大地上。这就是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闸”,河套灌区的“龙头”工程——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  相似文献   

9.
黄河大观,座落在郑州市西北约30公里处,与黄河游览区只隔着一座邙山南北相连,是郑州新开发的一处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孕育华夏文化的摇篮。她从蛮荒混沌的历史深处走来,从雄浑壮伟的青藏高原走来,一路消冰雪、纳百川、越峻岭、穿高峡...  相似文献   

10.
地处豫北平原,位于黄河之畔,有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县城——原阳。原阳南与郑州四桥相连,东与开封隔河相望,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张良刺秦于此而闻名于世,所产原阳大米誉满中华。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一位农民企业家,他不畏艰难,自强创业;他志存高远,心系发展;他关注社会进  相似文献   

11.
《协商论坛》2008,(5):11-11
4月9日,以“万龙归宗祈福中华”为主题的首届中国郑州炎黄文化周在黄河岸边拉开帷幕,来自全省各地的民间艺人在这里表演绝活、展示民间艺术瑰宝,图文并茂的炎黄书画展、百家姓知识展等,让人们真切感受到炎黄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2.
《人大建设》2009,(4):58-58,F0003
在中原腹地长葛,一座现代化企业——河南黄河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迅猛崛起,如同它的主业产品——人造金刚石一样璀璨夺目。  相似文献   

13.
袁文权  楼方均 《春秋》2010,(1):28-30
桥况 原津浦线(今称京沪线)济南泺口黄河特大桥,是一座历史悠久、颇具特色的百年老桥。  相似文献   

14.
金依莎 《小康》2010,(5):112-113
德州,因黄河得名(黄河古称德水),是一座河流文明造就的古城。正像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所言:德州“控三齐之肩背,为河朔之咽喉。”历史上,德州运河区域拥有独特的经济成就,至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成为一个农业大区。  相似文献   

15.
<正>“吃着特色黄河大鲤鱼,欣赏着黄河生态廊道的美景,真是有滋有味!”近日,在新安县仓头镇鹰嘴山风景区一家名叫“秋芬渔家”的农家乐,不少游客这样说。“秋芬渔家”坐落在青山绿水间,一侧是大河的烟波浩渺,一侧是青山的叠翠磅礴。从最初“门可罗雀”到如今“一座难求”,店主陈秋芬脸上写满笑意。她认为,这一切得益于新安县人大常委会推动国土绿化、打造黄河生态廊道带来的大好机遇。  相似文献   

16.
在山西吕梁山西麓的黄河边上,坐落着一座商埠古镇,它犹如一颗镶嵌在黄河部落中的璀璨明珠,闪烁在黄河晋陕峡谷中部,耀眼于吕梁临县城南48公里处.碛口能成为黄河上的一颗耀眼明珠,那是因为与黄河本身的构成有关,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李丽丽 《中国保安》2012,(11):64-66
山东省德州市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博大厚重的黄河文化与灵秀活脱的运河文化在这里交汇,质朴内敛的齐鲁文明与慷慨豪放的燕赵文明在这里融合,赋予了德州人勤劳、淳朴、诚实、守信的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18.
李茂盛 《前进》2003,(1):38-39
口瀑布是中华母亲河黄河上一处最壮美的景观。她那咆哮恣肆、一泻千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永恒象征。瀑布景观自古是山西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瀑布文化沁入了浓厚的三晋文化气息,反映了山西人民与之分不开、割不断的世代情结。山西人民是壶口瀑布的最早发现者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吉县西境山陕峡谷之间。被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排在第一的柿子滩新石器遗址就在黄河东岸壶口瀑布以南10公里处。历史遗存说明,在距今一万年前,山西的先民就已经在壶口一带生存生活、繁衍生息了。到五千年前后,即史…  相似文献   

19.
闲话客家土楼冯雁军在福建西南山区,散落着一座座庞大坚固的土楼,青黑色的屋顶围成巨大的圆环,架在黄生生的土墙上,形似蘑菇,状若飞碟。土楼里居住着因古代战乱从黄河中下游南迁落户的汉族人。这些被当地居民称为"客家人"的家庭为抵御土匪、当地土著及猛兽的侵扰,...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是"一源三流",如同中华大地的地理结构一样。中华大地的源头在青藏高原,从这里流出三条河流:黄河、长江、澜沧江;中华文化的源头是"易",三流是儒、道、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