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与官办慈善组织的关系是亲缘型关系,而政府与民办组织的关系则是业缘型关系。两者本质不同,方向相反。官办组织之上承载了很多政治职能,而这是民办组织所无法承载的。但是,随着官办慈善组织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与官办慈善组织的关系将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官办组织所承载的特殊职能无法履践。这一状况阻碍了改革的推进。现有的研究仅关注政府如何接纳民办组织,或者政府如何增进官办组织之自主性,却未关注这一问题。基于对深圳市政府在处理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自主运营问题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观察,提出了政府与改革后的官办慈善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关系。其既拥有业缘关系的形式要件,又具备亲缘关系的实质要件,故而应被称作"亲缘基础上的合作关系"。这一关系的上述特点决定了两个基本事实:(1)政府无需担心在改革后,官办组织会游逸于自身的管控之外,甚至演变成为自己的对立面;(2)学界所希望的官办组织之改革可能使其代表社会力量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市民社会之理想也无法安放于此项改革之中。同时提出,要维系此种关系,政府需从三个层面供给制度:宪法层面、原则层面和操作规则。宪法层面注重政治导向和功能方向;原则层面包含保持主导、减少干预和外部管控等,而操作规则则应根据原则层面之安排再行细化。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公益作为新兴的公益形式,是"互联网+"国家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公益随着技术进步发展迅猛的同时,也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生态:一是在网络社会中占据不同位置的公益组织发展状况参差不齐;二是互联网公益领域的不规范操作频发,公益运作效果良莠不齐。这种生态状况与公益行动者的分散与聚合、技术使用的效度与限度、制度建设的道与术,这几对互构式机制密切相关。随着公益领域的技术支持愈发智能,公益组织的结构日益多样,亟需更具创新性的治理思路。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生产正向的互联网逻辑,促进公益行动者进一步共享技术红利,并在多方参与的形式下加快制度建设的步伐,将有利于推动互联网公益走向平衡的健康生态。  相似文献   

3.
近代陕西地区慈善事业继承了慈善救助和慈善教育这一基本内容,同时将范围拓展到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工商经济等方面,形成了许多以工代赈型的慈善团体和慈善机构。近代陕西慈善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近代陕西的天灾人祸出奇的凄凉、惨不忍睹;陕西人不仅自救,而且救济他人;各类慈善组织、慈善个人客观上推动了近代陕西的社会发展,唤醒了道德良知,利于社会和谐发展,也使民间慈善与政府主导的官办慈善一面相辅相成、一面渐趋专业,走向分离。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我国慈善组织在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下,蓬勃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由"郭美美"事件等众多慈善丑闻引发的公信力危机,正在给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究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实行官办慈善体制,以及在这种体制下,官办慈善组织的监管缺失,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受限以及信息不透明、问责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我们在挖掘和分析当前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使慈善事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将官办慈善和民办慈善相结合,共同服务于我国现代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5.
宗教组织是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组织,以伊斯兰教清真寺为例,在宗教组织与历史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中,其实践逻辑可以归纳为内生价值逻辑即信仰的逻辑、慈善福利的逻辑;外生规范逻辑即参与式发展的逻辑、制度维系和变革的逻辑、利益的逻辑。研究宗教组织的实践逻辑,有助于发挥宗教的积极功能,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新的视角或价值参照。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互构理论,研究提出单身青年的身份认同是个人与社会双向互构的结果,单身青年既潜移默化的接受着来自"他者"对于单身者婚恋的看法和态度,也在不断向外界输出自我对于单身状态的理解和演绎,这一过程总体上呈现出正向谐变与反向递变并行的复杂趋势.单身青年通过与国家、利益群体以及个人丛的多重互构共变构建身份认同、形成群体同一性和自我同一性.在现代与传统的交织中,根据互构向度和量级的不同,单身青年分化形成了"恐单族"、"安单族"和"乐单族"三种不同的单身类型.  相似文献   

7.
信托是英国最具特色的法律杰作,从其起源及大陆法系国家改造适用它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社会需求是信托制度产生的源泉和动力。目前,我国面临庞大的贫困、残疾人群及自然灾害等现实,这就存在接受慈善和管理慈善财物的社会需求。然而,现有的直接捐赠、通过慈善组织间接捐赠的他人管理模式都表现出巨大的缺陷。考虑到宣言信托能够发挥增加财富、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作用,有必要分析其与慈善结合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受益人利益的保障问题,从而解决我国慈善事业的制度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8.
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对于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慈善组织面临公信力危机,影响了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主要有:慈善组织透明度低;慈善组织行政化;慈善组织专业化程度较低;民众参与度与认知度较低。为了重塑慈善组织公信力,需要建立健全慈善信息公开制度,要推进"去行政化"改革,完善慈善组织监督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媒介,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的慈善文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互联网+慈善"成为主流慈善参与方式,呈现诸多新特点,尽管《慈善法》本意是鼓励发展慈善事业,强调公众受益性,但由于互联网参与主体形态复杂,涉及面广,《慈善法》中一些重要概念可能在互联网语态下出现歧义,文中通过分析"公募权",界定互联网慈善行为,揭示公益慈善运作流程,鼓励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加大推进税收优惠政策,明确网络募捐平台认定条件,保护捐赠人知情权,倡导行政机构简政放权,由审批许可制转为登记认证制,使得公众能够安全、高效地参与互联网慈善活动.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对于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系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时期,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呈现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构、建设与改造并举的逻辑特征。通过回顾这段历史,可知发挥关键少数的重要作用,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顺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的逻辑关系,厘清意识形态与文化的作用边界是意识形态建设重要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间组织研究中的概念矛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关于社会组织研究在主体概念的使用上存在一些矛盾 ,导致学术界的现有研究面临诸多困境。解决概念使用和研究效用的矛盾 ,要在兼顾逻辑顺畅和边界清晰的前提下 ,慎用外来概念 ,对比研究时最好集中使用“非营利组织”概念 ,国内研究统一使用“民间组织”概念 ,把“官办”、“半官办”的社团组织及“公办民助”的事业单位概括为“准民间组织” ,以与纯粹的民间组织相区别。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多重逻辑下的制度”这一分析框架,主要是为了说明在宏观的制度逻辑架构下会存在许多不同的子制度逻辑,这些子制度逻辑诱发和塑造了这一领域中相应的行为方式。大的制度逻辑架构提供了宏观层次上的制度安排与微观层次上人们可观察行为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从微观层次即群体行为的各自表现以及这些行为的相互作用中来观察多重子制度逻辑的互动过程。本文以1743年直隶救荒制度为例来阐述这一分析框架所提供的理论思路。在序中带乱,乱中有序的救灾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五个行动主体:国家、官僚制官员、下层办事人员、地方精英、受灾的村民。他们各自从事着不同的政治。这五个行动主体的行为反映了宏观的救荒制度逻辑下五个子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13.
慈善文化是由慈善意识、慈善价值观、慈善组织机构、慈善行为、慈善外显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制度所构成的总和,是以慈善精神文化为核心,由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所围成的四个同心圆所构成。慈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慈善意识和慈善价值观,应通过宣传、利用信仰、创造慈善意识环境和慈善文化教育进行建设;慈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慈善管理体制、慈善组织机构和慈善法规及管理制度,应当在改革慈善管理体制和完善慈善立法方面加强建设;慈善行为文化是指在慈善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包括慈善家行为和其它人员行为;慈善物质文化,是慈善文化的表层部分,是一种外显文化。  相似文献   

14.
《外交评论》2016,(2):110-134
挖掘和揭示日本加入《核不扩散条约》的历史过程与演进逻辑,是客观把握、准确理解其真实核诉求的重要基础。尽管其"外在逻辑"中的"被选择"与"内在逻辑"中的"自选择"之间呈现出"二元对立"关系,但正是这种形式逻辑上的悖论,才真实演绎并客观铺陈了日本在核抉择过程中始终表现出的两面性与暧昧性。有条件的"被选择"与策略性的"自选择"相结合,为日本创造了在《核不扩散条约》框架内对核能"和平利用"与"军事利用"相互切换的操作空间,并以较低的风险谋求最大化收益。"反核"、"依核"和"拥核"在同一时空中的互构与切换,不仅共同造就了日本多元化核政策的实践逻辑,而且还深刻揭示了其核政策的矛盾性和虚伪性。日本实现"独立核武装"的"临界点"既非技术问题,亦非核燃料问题,更非资金问题,而只是"机会窗口"与"政治借口"。  相似文献   

15.
慈善文化是由慈善意识、慈善价值观、慈善组织机构、慈善行为、慈善外显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制度所构成的总和,是以慈善精神文化为核心,由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所围成的四个同心圆所构成.慈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慈善意识和慈善价值观,应通过宣传、利用信仰、创造慈善意识环境和慈善文化教育进行建设;慈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慈善管理体制、慈善组织机构和慈善法规及管理制度,应当在改革慈善管理体制和完善慈善立法方面加强建设;慈善行为文化是指在慈善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包括慈善家行为和其它人员行为;慈善物质文化,是慈善文化的表层部分,是一种外显文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高居不下,新型犯罪、暴力犯罪频繁出现,青少年犯罪一直是困扰我国治安与发展的社会问题之一。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不是单向的由社会或环境导致的,而是更贴近于郑杭生先生和杨敏教授所倡的"社会互构论"所述,是青少年在与其余个体、社会和环境相互建构的关系影响下生成的。关于青少年犯罪成因机制的分析,可以透过社会主体间的互构、个体运用传媒与社会的互构以及个体与环境间的互构三方面的关系模型实现。  相似文献   

17.
过去二十年中全球政府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一个最重要趋势是建立和加强地方治理运动。要求增加政府回应和政府责任,同时要求政府与许多国际组织和慈善组织协同工作在这一运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运动的历史足迹可以追溯到比过去二十年更久远的年代。事实上,在罗素和托克维尔的著作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他们对于发展强有力和有效的地方政府给予了很多关注,并且认为建立和发展强有力和有效的地方政府是建立和发展民主的治理进程中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政府管理社会组织的方式长期被作为观察国家与社会关系及其变化的重要切入口。基于组织建构的内在属性,当前社会组织分别按照互益和公益两种逻辑生成,并在国家力量依旧强势的背景下各自形成了"互益性组织公益化"和"公益性组织内卷化"的特定发展倾向,这是有利于强化合法性地位和最大化汲取生存资源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从司法管理的逻辑出发,绩效考评运用于司法组织管理能够从理论上证成,至于绩效考评与司法理念之间可能存在的紧张与冲突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设置予以化解.囿于司法活动的固有规律和绩效考评的内在特质,绩效考评在司法管理中不仅存在功能上的局限,也有适用上的限度.绩效考评在中国司法组织中的兴起有其独特的制度逻辑.我国应积极转变绩效考评的运用思路:一是调整考评的对象范围;二是更新绩效指标设计的总体思路;三是改革考评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以社会分层为视角,能够辆示社会结构的深层矛盾与有组织犯罪之间的联系.中国当代社会分屡表现出城乡二元蛄构处在解体过程中、权力-市场并行的资源配置秩序和流动机会与流动障碍并存三个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影响到有组织犯罪的社会心理成因、社会结构成因和外在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