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东北亚地区扑朔迷离的形势可视为朝鲜核试验、萨德入韩以及美国的"亚洲回归"政策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美国的"亚洲回归"以及转而实施"亚太再平衡"政策其旨在应对中国的崛起,对中国进行"战略封锁"。在此背景下,朝鲜核试验(第四、五次)、朝鲜频繁的导弹试射、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等破坏了东北亚既存的和平共处和战略均衡局面,大有使韩美日和朝中俄回归到"冷战式对立"之势,东北亚可能再现"新冷战"格局,地区"安全困境"也将日趋严峻。本文认为,美国积极推进"萨德入韩"的根本动因在于:一方面向日益紧密的中韩关系打入楔子,另一方面要实现对中俄的战略遏制。韩国同意部署萨德本身,一方面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明显的战略误判。"萨德入韩"使得半岛局势急转直下的同时,也使得半岛成为东北亚各国回归传统战略博弈的主战场。中国之所以对韩国同意部署萨德的行为产生怀疑并敏感的反应,原因在于萨德系统不能有效应对朝鲜的攻击,而是为了弥补美国应对中国的导弹防御系统(MD)的缺口。从这种意义上说,部署萨德的负面影响将日益凸显:一是它并不能减少朝鲜的安全威胁,反而有可能刺激朝鲜而使得韩国更加不安全;二是中韩关系将因此严重受损,两国政治、经济、人文交流与合作必将受到冲击;三是东北亚地区将可能再次回归到两极对立状态,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将日益深化。  相似文献   

2.
2016年以来,因朝鲜第四次核试验及美韩宣布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东北亚固有的安全困境更加突出,并引起相关国家及国际社会的进一步密切关注。就当前而论,东北亚安全困境具体表现为朝鲜在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后,其核武器开发继续"跃马扬鞭";美韩以朝核威胁为由加强驻韩美军实力,包括不顾中俄强烈反对,决意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日本在进一步倚美的同时,趁势拉拢韩国,强化对华敌视政策,致使中日关系频现紧张;美国一方面以应对朝核威胁为由而加强其在东北亚的军事力量和"前沿部署",另一方面又极力拉紧美日韩同盟,其在东北亚遏制中俄的态势更趋明朗。东北亚安全局势持续紧张的深层次原因:一是由于东北亚国家间存在复杂的领土领海及历史纠葛,二是朝鲜半岛南北长期对立,三是日本在历史认知及其与东北亚邻国领土领海分歧等问题上长期采取顽固立场,四是美国搞"亚太再平衡",利用东北亚国家间的固有矛盾从中渔利,企图通过对华进行"局部遏制"而长期维持其在东北亚的同盟体系及霸权。未来东北亚安全困境是继续加深、激化还是逐步淡化,取决于上述深层次原因的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3.
今年年初以来,随着韩国军方与乐天集团完成“换地”、美国将“萨德”系统部件运抵韩国,“萨德”入韩正式进入落实阶段.据韩媒透露,美韩两国已商定加快步伐、力争于5月上旬韩国大选前完成“萨德”部署.①在韩国部署“萨德”是美国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实力搞乱东北亚局势、收紧对华围堵的狠招,除实质加强对华战略侦察监视外,还能在整合本国同盟体系的同时离间中韩关系,达到“一箭三雕”的目的.引“萨德”入韩的“主谋”虽然是美国,但一个巴掌拍不响,“萨德”部署有深层的韩国因素,与以朴槿惠政府为代表的韩国执政保守势力主动谋划、积极配合分不开.  相似文献   

4.
安倍政府通过构筑包围圈、提升威慑力、实施单独制裁等手段,加大施压应对朝核问题。推动国内政治与安保议题是安倍政府对朝强硬政策的主要原因,同时还有阻止朝鲜核导开发,防止东北亚地缘政治版图发生变动,及展示日本在维持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和地区安全上的引领力等考量。"加大施压"政策不利于朝核问题的解决,或将引发新风险,加剧地区安全困境,动摇美日"矛""盾"关系,损害中日之间的互信。由于日本在朝核问题上的非主导地位及其影响朝核问题的能力与手段不足,其政策自身亦缺陷颇多,安倍政府的朝核政策难有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朝鲜半岛局势与东北亚可持续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伊始,朝鲜进行了第四次核试验,美韩联合军演规模扩大,朝鲜半岛局势再度出现"痉挛性紧张",东北亚安全蒙上一层阴影。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270号决议能否促使朝鲜重返"六方会谈"难以预料,而美国欲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则遭到中俄坚决反对,东北亚安全与地缘政治格局增加了新的复杂性与变数。朝核问题的关键是美朝双方都坚信只有拥有足以毁灭对方的军事威慑力量才能获取本国的安全。然而,这种相同思维逻辑事实上已导致朝鲜半岛无核化与和平稳定的努力屡受挫折,一旦发生战争将是整个朝鲜民族的一场浩劫。在历史的重要关头,有关各国应该树立可持续安全观,寻求新的努力方向。在东北亚构筑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与可持续安全的安全共同体,或许才是朝鲜半岛无核化与和平稳定的未来出路。  相似文献   

6.
韩国总统金泳三于6月1~4日访问俄罗斯,此次访问表明韩国对发展韩俄关系的重视,特别是争取俄在朝核问题上支持韩国的立场。 一、访俄意图 (一)急于谋求俄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合作,期待俄与韩共同对朝施压,促朝作出让步,以克服朝核危机。韩国认为,目前朝核问题正处在关键时刻,韩国面临是否对朝制裁的重大选择,此刻加强与俄的关系至关重要;俄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是朝核设施的提供者,为  相似文献   

7.
“萨德”问题搅动东北亚和全球战略安全形势,损害中韩和中美互信,考验中国维护战略安全利益、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和大国关系的能力.中国的反应受到广泛关注,其中不乏误解和批评,有观点认为,由于“美主韩从”的同盟结构,“萨德”落地是美国主导、韩国追随的结果,中国反制措施应以美国为主,对反制韩国为主的做法提出质疑.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反应过度,主张对“萨德”的反应限定于军事领域,不应扩散到经贸和人文交流等领域.还有观点认为,“萨德”落地与朝核问题有关,中国应反朝核而不是反“萨德”.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文献研究与调研访谈分析了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来的对朝政策。美国国内在对朝政策上存在巨大争议,但普遍支持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政策。美国各界对朝政策基本共识为:优先解决朝核问题,目标是无核化;先聚焦于对朝施压、再考虑实质性对话;优先和平解决、武力选项为后盾;2018年3月8日,特朗普接受与朝鲜举行首脑会晤,金正恩随后多次明确表示致力于半岛无核化,半岛局势出现缓和势头,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也迎来重要历史机遇。当务之急是美朝两国应相向而行,朝鲜应推进实质性弃核,美国应回应朝鲜合理安全关切,并回到多边合作轨道上解决朝核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朝鲜半岛局势因朝核问题不断升温之际,韩国卢武铉政府调整了其对朝、对美政策。对朝鲜政策开始变得强硬,而对美国则极力顺应。韩国实行的政策调整是由其所处的“两难”境地以及其自身政治资源的有限性所决定的。调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朝鲜和美国的政策产生了某些影响,但半岛上的政治现实又决定了这种影响是十分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激化大国战略博弈,推动地区格局分化重组,恶化半岛紧张局势,致使地区相关国家深受其害. 首先,“萨德”入韩激化大国间的战略博弈.中美俄是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三大力量,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又是中美俄力量直接交汇的战略博弈场所.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凭借强大的实力唯我独尊,大搞霸权主义,但中俄继续保持战略报复能力,对美国构成一定的牵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患上严重的“霸权焦虑症”,将中俄牵制和反击美国霸权主义的行为视为“挑战”和“挑衅”,加大防范和围堵.  相似文献   

11.
朝核问题与东北亚安全合作框架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朝核问题已呈现长期化趋势 ,为在建立东北亚安全合作新框架方面抢得先机 ,美、日、韩等国相应做出政策调整。美国加大了“谈”、“压”的力度 ,但尚未将朝鲜作为战略打击的主要对象。日本对朝政策向右摇摆 ,并寻求在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框架方面发挥独自影响。韩国努力增加美韩联盟的平等色彩 ,谋求在解决朝核问题中发挥主导性作用。抓住朝核问题 ,推动建立东北亚“多极”主导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中国可以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是其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中美亚太主导权竞争的需要,美国极力谋求削弱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影响,为此采用了楔子战略,意在对中朝、中韩关系进行双重分化。美国分化中朝关系主要采取"以压促变"的方式,对中朝进行"拉打结合"的区别对待,不断加剧中朝两国内部的矛盾,使得朝鲜成为中国的战略负担而非战略资产。对于分化中韩关系而言,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签署美韩FTA、拉拢韩国加入TPP和阻止韩国加入亚投行等方式的效果有限,而在安全方面的楔子战略相对更加有效,"萨德"入韩便是明显的例证。美国在朝鲜半岛谋求双重分化的楔子战略加剧了朝鲜半岛局势的复杂性,也使得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导致东北亚分化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3.
特朗普就任总统后将朝核问题列为非常重要的外交议题,短期内采取了多项单边、双边和多边政策行动.美国对朝核问题的紧迫程度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全方位加大对朝施压力度、以压促谈.美国认定中国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核心角色,试图诱压并举争取中国支持美国对朝政策.围绕朝核问题的博弈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朝核问题大致有三种发展趋势:一是朝鲜在压力之下回归谈判,朝鲜核导能力发展阶段性停摆;二是朝核僵局延续,朝鲜在重压之下成功拥核;三是朝鲜半岛出现新的危机事态或者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14.
朝核问题一直是美国和朝鲜关系正常化发展的一大障碍。由于美国内部在朝核问题上的不同认知,近20年来美国从未形成过一个统一而连贯的对朝政策。这不仅直接影响了朝核问题的演变,也间接造就了东北亚局势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剑津 《东北亚研究》2009,(3):3-5,27
9月11日,美国对外宣布做好与朝鲜进行直接对话的准备。美国同意与朝鲜直接对话的原因在于:急于在外交方面寻找“新的突破口”;拖延无助于朝核问题的解决。但美国同意与朝鲜进行直接对话并不意味着美国对朝政策发生改变,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六方会谈模式。此次美朝直接对话即使进行也难以达成具体的成果:实际上,奥巴马政府仍未做好与朝谈判的准备;朝核问题的复杂性使得达成成果绝非易事;对朝不满的民众意见将影响政府的对朝政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美韩最终选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东北亚安全形势趋向紧张,这使中美韩战略三角关系更加不平衡,美韩在安全上更加倾向迪特默所谓的"稳定婚姻"三角关系类型,中美韩三角关系正处于循环下行状态。因此,必须思考并发挥三国在解决东北亚安全困局中的作用。美方需要调整其东北亚政策背后防范、牵制和制衡中国的逻辑思维,韩国则需要反思其在安全政策上与美国习惯性"捆绑"的做法,中国需要以更大的战略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半岛无核化进程。同时,三国也可以通过多种交流平台、对话方式来推动中美韩三边战略对话议程。总之,中美韩需要在推动东北亚和平发展的蓝图上寻找超越现实主义思维的更高共识,只有积极探索、讨论和实践这些共识才能培养出包容、互谅的东北亚政治环境和"三人共处"式中美韩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美韩三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美韩最终选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东北亚安全形势趋向紧张,这使中美韩战略三角关系更加不平衡,美韩在安全上更加倾向迪特默所谓的"稳定婚姻"三角关系类型,中美韩三角关系正处于循环下行状态。因此,必须思考并发挥三国在解决东北亚安全困局中的作用。美方需要调整其东北亚政策背后防范、牵制和制衡中国的逻辑思维,韩国则需要反思其在安全政策上与美国习惯性"捆绑"的做法,中国需要以更大的战略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半岛无核化进程。同时,三国也可以通过多种交流平台、对话方式来推动中美韩三边战略对话议程。总之,中美韩需要在推动东北亚和平发展的蓝图上寻找超越现实主义思维的更高共识,只有积极探索、讨论和实践这些共识才能培养出包容、互谅的东北亚政治环境和"三人共处"式中美韩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18.
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实施周边依托战略、平衡美国的战略围堵有着积极意义。中韩关系深化过程中将遇到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中国应积极作为,推进中韩FTA建设,纠正贸易、投资的不平衡,并进一步深化产业合作。先重点落实货币直接兑换项目,再渐进地把韩国拉到AIIB的建设中来。在朝核问题、朝鲜半岛统一等问题上,引导韩国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缩小立场差距形成合力,推动这些问题早日解决。中国应尝试从历史文化的"区域特性"入手,消除历史争议,化解民间对立情绪。在深化中韩关系之时应注意舆论陷阱,积极推动中朝关系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国反导系统"萨德"入韩,不仅增加了韩国政局走向的不确定性,更损害到半岛局势及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基于政治过程的研究视角,本文梳理了韩国政府、政党及社会对"萨德"入韩问题的认知与立场。前朴槿惠政府基于国家安全的综合考量,态度由"战略模糊"转为"战略清晰";韩朝野各政党却始终意见不一,社会舆论更是严重分裂;新上台的文在寅政府正在暂缓对"萨德"问题预置立场。此种多元对立的认知与立场,不仅是韩国国内各方权益博弈的外在表现,也反映出"萨德"入韩问题的演变脉络与复杂影响,并成为研判"萨德"入韩问题走势的前提基础。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萨德"入韩必将破坏地区战略平衡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今年年初以来,随着韩国军方与乐天集团完成“换地”、美国将“萨德”系统部件运抵韩国,“萨德”入韩正式进入落实阶段。据韩媒透露,美韩两国已商定加快步伐、力争于5月上旬韩国大选前完成“萨德”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