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上接总第326期)"南开最好的学生"周恩来先后在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读书,张伯苓对他很赏识,说:"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多年来,他们之间一直有着深厚的师生情谊。周恩来1913年暑期考入南开中学,入乙三班(后改丁二班)。那时他的伯母住在天津河北区元纬路元吉里2号,生活拮据,所以周恩来上学时经济很不宽裕,他住在学校里,只有星期日才回到伯母那。周恩来在学校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又很有社会活动能力,刚刚过了一个学期,他这方面的才能就显露出来。1914年3月,  相似文献   

2.
正1924年春,我的祖父郑洞国从湖南奔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与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和主任的周恩来有着师生之谊。周恩来当时年仅26岁,却已经是著名的中共领导人之一了,在军校内颇受学员们爱戴。多少年后,祖父还清晰地记得他讲课时英俊潇洒的风度、铿锵有力的声音。第一次东征战役时,周恩来任东征右翼军政治部主任,祖父先后任所属党军教导1团连党代表、教导2团营党代表,相互间有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4,(1)
正在南开大学职工食堂里,一进门,迎面墙壁上即是一幅醒目的老照片。这幅珍贵的照片清晰地记载了周恩来总理于1959年回母校视察时,吃棒子面窝头和咸菜的场景。1959年5月28日上午,周恩来和邓颖超再次回南开视察。参观到下午一点多,周恩来到教职工食堂吃午饭。在这里,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南开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增产节约课"。"周总理来了!"这个消息使职工食堂的炊事员们又高兴、又窘急:由于"大跃进",经济困难的阴影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统一战线的一位卓越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半个多世纪中国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是同周恩来这一光辉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善于吸取传统哲学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思想,深刻地分析和成功地处理统一战线的诸种矛盾,把统一战线内不同的政党、民族、  相似文献   

5.
吴玉如,原名吴家,生前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早年就读于天津南开学校,与周恩来同班。周恩来、吴玉如是张伯校长的得意门生,现南开校训“日新月异允公允能”为吴老早年书就。抗日战争初期任国民参政会秘书(蒋介石为议长、张伯为秘书长)。吴老书法造诣很深,被誉为“当代巨擘”,是近代书法史上“真正进入晋唐门奥的大家”。李苦禅先生说,吴吴玉如书法“诚属当今第一者也”,三百年来无此大手笔;郭沫若先生认为,把吴玉如作品放在“明人作品中殆难轩轾”。1982年4月23日,我同中央人民电台对台湾广播部记者、后任职新华社香…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统一战线的一位卓越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半个多世纪中国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是同周恩来这一光辉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善于吸取传统哲学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思想,深刻地分析和成功地处理统一战线的诸种矛盾,把统一战线内不同的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和海内外同胞紧密地团结起来,为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9,(2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120周年诞辰时指出,"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诞生于中国江苏的世界伟人周恩来,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是我们永远爱戴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先父卫道然于1998年曾著有《周恩来总理与先父卫立煌的友谊拾零》等纪念文章。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越来越多有关祖父卫立煌将军的史料被披露出来,这一往事也逐渐丰富起来。第一次国共合作期:周恩来与卫立煌的初遇1924年9月,周恩来由法国回到广州,起初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不久,就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  相似文献   

9.
在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心目中,周恩来既是一个普通的名字,又是一个伟大的名字,一个集中华民族优秀品德于一身的名字,一个为世代敬仰、兆民骄傲的名字。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日理万机,运筹帷幄,他的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忠实儿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一个不朽的名字。在他的身上,凝铸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工人阶级的优秀品格。他的崇高精神和人格,感召和哺育着一代一代共产党人,已经成为推进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一种巨大力量。周恩来的精神,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他一生遵奉着青年的代立下的誓言:“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他在革命遇到挫折时从没有灰心过,在敌人血腥压迫下从没有胆怯过,面对帝国主义封锁禁运从没有退缩过,…  相似文献   

11.
社会广角     
《政策》1998,(5)
周恩来轶事三则 临终念张镇 周恩来总理临终前,还约见罗青长谈台湾问题。其间,周总理还特意嘱咐罗老不要忘记在台湾的张镇将军。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张镇是黄埔一期的学生,与周恩来有师生之谊。重庆和谈时,张镇以国民党宪兵司令的身份参与保卫工作。1946年10月8日,国共会谈纪要定稿的那一天,张治中先生在国民党军委会礼堂举行  相似文献   

12.
《春秋》1994,(4)
吴大猷在南开40年,先当学生,后当先生,他热爱南开人,尤对南开的创办人严范荪、张伯苓,怀有深厚景仰崇敬之情!旋留美,获博士,以在高能物理学领域有超凡造诣,被美各第一流大学争相聘请,成为美著名教授,又被美国科学院授予终身院士。还有另一南开人陈省身也同膺此殊荣。他乐育英才,桃李满园,吴健雄曾恭沐春风化雨,为女华人荣任美国物理学会会长者破天荒第一人。抗日年代,在昆明西南联大(为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成立)任教授,  相似文献   

13.
《政协天地》2010,(1):52-52
2009年10月,在天津南开大学学生第二食堂门前,一个小小的红色捐款箱前排起了长队,短短一小时就募集到善款3万余元——南开大学的师生们自发捐款,帮助正在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魔抗争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阿依努尔。  相似文献   

14.
一个民族的文化哲学精神,是这个民族存在的“缆绳”,是这个民族繁荣的根基。以周恩来为典范所代表的民族文明精神,是中华民族必定振兴的一个希望的支点。周恩来的名字,与20世纪中国密不可分。而周恩来的伟大历史人格,在决  相似文献   

15.
最近听了一位著名特级教师的一节课,令人惊奇的是,她是借班上课,但课堂上她却出乎人们的意料,准确无误地叫出了12位学生的名字。那脱口而出的一个个名字,一下子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学生们感受到了被老师记住的幸福,课堂上踊跃发言,大胆陈述己见,课堂气氛和谐,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自然好。原来,在确定了授课内容和班级后,她不忙于备课,而是要来一份有学生名单的班级座位表,对照座位默记学生名字。  相似文献   

16.
郭春生 《群众》2023,(10):57-58
<正>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诞生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近年来,淮安区医疗保障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传承周恩来崇高品质,把“温暖”作为加强医保公共服务的品牌内核,从建设温暖组织、凝聚温暖合力、落实温暖待遇、提供温暖服务、营造温暖环境五个方面,提炼形成医保公共服务参考标准15条,彻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走出一条医保公共服务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关于多党合作的理论和实践,是与周恩来的名字分不开的。周恩来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对民主党派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先后提出一系列科学的论断和重要原则,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重温周恩来关于民主党派的论述,对当前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途中考察中国的少数民族,大多集中于西北和西南的边远省份。从西南联大的前身长沙临大决定西迁昆明并成立湘黔滇旅行团之日始,就注定了西南联大的师生要与少数民族打交道,他们在与少数民族交往的过程中,在大西南,特别是在云南,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倡导民族平等,向全国介绍云南少数民族,这在抗战时期的旧中国,是极其不易的。湘黔滇旅行团由200余学生和11位教师组成,徒步横跨湖南、贵州和云南三省。此举不仅仅是师生因贫困不能乘车乘船,而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如果说,北大、南开、清华南迁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愿当亡国奴…  相似文献   

19.
我的名字     
我的名字刘三余拿“我的名字”来做文章,是觉得名字似乎并非人们通常所说的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有人说,名字是一个人一生作为、品行的昭示,并举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例。说这是宿命论吧,但这3人的业绩、特点确实浓缩在各个人的名字中。用科学的解释.这当然纯系巧合...  相似文献   

20.
1995年1月6日,我国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文学史家、四川联合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缪钺先生,走完了91年的人生旅程安然长逝。在其后的日子里,四川联合大学校园内气氛一派阴郁沉重,广大师生员工,尤其是历史系同他共事多年的教师和亲耳聆听过他谆谆教诲的学生,更是沉浸于无比的悲痛和哀伤中,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深切怀念缪钺先生。 缪钺先生1904年生于河北省迁安外祖县署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缪钺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均学识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