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洪旺  范夫 《世纪风采》2008,(6):44-46
两幅价值共3000元的国画习作,却卖出了100万元的天价。为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的人,是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街道办事处原副主任黄海。此人在工作上没啥大能耐,却会在捞钱上出新。此奇迹实则是一宗受贿案。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在失败中寻找与把握机会的过程,没有失败就无所谓成功,没有遭遇过挫折和失败的人生是不丰富的人生,就像白开水,纯净却没有味道。一个人是否活得  相似文献   

3.
失败与成功     
失败会让人痛苦不堪,让人一蹶不振,让人失去信心;成功让人充满自信,让人感到快乐,让人精神抖擞。成功与失败可以说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失败了总感觉到现实是残酷的,上天怎么那么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8,(11):121-121
什么是成功?不同的人也许有不同的答案。不过,不管答案如何,绝大多数人总是会怀着成功的梦想。然而,世界不只是由成功者组成的,如何看待失败也是一门大学问。  相似文献   

5.
西方政治的发展不但演绎了一部民主政体不断演进并越来越成为世界性政体的历程,还隐含着另一条常常被人们忽略却又极为重要的线索——民主失败。历史上不乏典型民主存在时间较短的实例,民主失败往往比民主成功更为常见。现代社会的民主失败更多地表现为民主程序的失败,而改进的方法则是由行政集权民主制向道德集权民主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改革是按照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现代化模式”进行的,这是为什么在同一时代,东欧和前苏联改革纷纷失败,而中国却“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中国的奇迹 和东欧、俄罗斯等国的经济转轨相比,中国的经济改革要成功得多。东欧国家从50年代末开始局部改革试验。60年代,前苏联东欧的大部分国家都先后走上了局部改革的道路。改革前的中国和所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是相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相同的宏观经济环境,计划配置制度和没有自主权的国有企业制度。由于这些国家在80年代末采用了“休克疗法”,“…  相似文献   

7.
古古 《党建文汇》2006,(3):53-53
一位成功者说过:“百分之九十的失败者其实不是被打败,而是自己放弃了成功的希望。”是的,人与人的差别其实只是一点点,这一点点差别就是对待失败的态度的不同:在失败面前究竟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退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成功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始终能以积极的态度驾驭失败。  相似文献   

8.
张港 《廉政瞭望》2011,(23):67-67
有许多成功是一个人从小到大的理想之路,但有的人成功却在不经意之间,甚至无心插柳柳成荫。而对于一个叫毛旭太的人来说,更是一种玩笑,从不经意到悔之不及,再到坚守至最后成功,让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9.
失败的价值     
人生能获得成功、胜利,也会遭遇挫折、失败。但是,面对挫折、失败,人们的态度却不相同。有的人在失败面前唉声叹气、悲观失望、一败涂地,有的人总结教训、积极向上、奋起直追,使失败成为经验。从中可以看出,唯有把失败看成是价值的人,才能作出贡献,演绎出光芒四射的精彩,人生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下属工作失败,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或是办事的人主观不够努力,或是办事者经验不足,再或者是由于某些客观条件不够成熟,甚至可能是由于巧合,偶然地失败了。在这些原因中,除了主观不够努力尚可指责外,其他都不能简单地归罪于失败者。如果领导不分青红皂白,一听到或看到下属失败就肆意指责的话,下属是肯定不会心服的。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很多成功都是在经历了失败之后才取得的。换句话说,要有人去失败,才会有人成功。如果一失败就会遭到劈头盖脸的指责的话,人们就会过分害怕失败,  相似文献   

11.
战胜自我     
勇于战胜自我的人可以战胜种种困难,从成功走向成功。战胜自我,就是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自信战胜自馁。培根说:“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了。”信念是一种巨大的动力。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会把失败看成考验,看成成功的前奏,看成“成功之母”。爱迪生花了近20年时间研究白炽灯,迟迟未能成功,一  相似文献   

12.
人生,从婴儿学步的第一次跌倒到临终前对生命的无限眷恋,一直拖着失败的阴影,即使是辉煌的成功,也与失败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强者之所以强,在于他们面对失败,生命中能够表现出一种韧性。失败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过程,绝非是最后的结果。 一位企业家曾说:失败得多了,也就有了骨气。对这位企业家来说,他生命中的韧性是一种  相似文献   

13.
超越失败     
人生在世,不可能都一帆风顺,遭遇失败和挫折在所难免。 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在失败中消沉,那会失去勇气和智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失败者,这种人可叹又可悲。 面对失败,总结教训,从零起步,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为自己心中的目标去努力,就算没有大的成功,也不会成为真正的失败者。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为了成  相似文献   

14.
坎坷与成功     
在一个人数十年的生活中,不可能处处平坦,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坎坷、挫折和失败,这是自然规律,任何人也不能幸免。可面对这些,人们却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人一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严重者还可能自杀,作出各种蠢事;有的人则处之坦然、冷静思考,找出失败原因,合理解决,化解各种危局,最后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拥有自己     
人的一生中,有多少成功和欢乐能够骄傲地留给自己,人的一生中又有多少失败和苦痛能够洒脱地留给记忆。拥有自己,不必在虚华的浮想中设计自己,也不必在失败的痛苦中否定自己。不要因为生活给予了我们一片蔚蓝而忘却自己的位置。青春美丽而浪漫,但那只是自然的厚爱,不是我们的资本,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是一种心情。拥有自己,我们就会在竞争中时刻拥有青春的洒脱和美妙。拥有自己,在遇到困难时,只要我们拥有真实的自己,就不必在倾覆的边缘恐慌。成功,固然可贵,但更可贵的是成功后依然拥有自己。失败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失败后放弃自己。  相似文献   

16.
成功与失败     
艾迪 《党课》2006,(9):78-79
成功的人与失败的人差距有多大?没有可供丈量的数字,但美国哲学家卡内基斩钉截铁地说:“成功与失败之间近在咫尺。”没错,成功与失败其实离得并不遥远,它们曾经是一个襁褓里的孩子。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头脑都是一座“思想制造工厂”。一个非常忙碌、加班加点、每天都在制造无数个思想的工厂。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7,(4):112-113
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积极的人在忧患中看到机会,消极的人则在机会中看到忧患。 3.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4.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逆境中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少人又说:“成功是成功之母。”两种说法都颇有道理。从失败中,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从而获得成功。恩格斯说:“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失败最有助于学习,从而最有助于成功。可见,“失败是成功之母”。在成功中,同样可以学到如何成功的可贵经验,还能从成功中获得自信,受到激励,多方面地有助于成功。所以马尔兹说:“成功孕育着成功。”可见,“成功是成功之母”。但是,在现实中可以发现:并不是任何时候失败都是成功之母,也不是所有时候成功都是成功之母。只有那些从  相似文献   

19.
关于潜能     
潜能,对青年朋友来说,似乎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其实,潜能就在你身上。每个大脑健康的人,他的潜能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只要充分发挥潜能,任何人都可以造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你听说过李广射“虎”急促间将箭簇射进石头里的故事吗?你听说过海难事件中无法生还的人却活着回来的故事吗?你听说过各种各样的人才创造的奇迹吗?这都是潜能开发的奇迹!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开发,每个人都在开发潜能,只要找到一条开发之路,你的事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果谈起能力,人们都熟知。其实,潜能就是潜在的能力。平常…  相似文献   

20.
德国的对外贸易高晓梅德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经济遭破坏,但它却靠着成功的对外贸易,创造了战后的“经济奇迹”。如今的德国实现了统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经济大国。德国特别重视同中国发展经贸合作。1993年中德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