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这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平安与和谐是互为依托的,没有平安就没有和谐。平安建设包含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追求和渴望,也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是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平安建设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已然成为时代命题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郭太生 《中国保安》2013,(24):34-38
中国保安业已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未来10年中国的保安业发展前景如何?很多人对此已经进行了分析探讨,描绘出一幅幅未来的发展蓝图。无论是已经过去的近30年,  相似文献   

3.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10):F0002-F0002,F0003
近年来,襄阳市公安局以打造“全省一流、全国同类城市一流、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平安城市”为目标,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平安襄阳”建设,促进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逐年提升,该市连续两次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相似文献   

4.
论平安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安建设的理念已经成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更高层次的努力方向。平安建设反映了社会公众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平安建设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平安建设的重点包括:在社会公众中确立和普及平安建设的文化和理念;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对平安建设的领导;抓薄弱环节;对城市的重点单位、重要基础设施和目标加强保护;重视应对各种危机;加强社会管理,重视社会风险的评估。在创建平安活动的实践中,应在治理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与市场相互补充的优势,形成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组织运用社会资本,以便形成有效的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网络。  相似文献   

5.
缪蒂生 《群众》2007,(2):42-43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我省今后五年“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全面推进我省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出了战略部署。按照省党代会的要求,建设率先  相似文献   

6.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关键是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优势,进一步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张新民 《群众》2009,(12):48-50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全省各地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央综治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注重基层、着重基础、重心下移、重点前移”的要求,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各项措施在基层的落实,使之在维护全省社会治安秩序、保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航 《云南人大》2008,(7):36-37
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体察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信访工作,对于实现依法治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大建设》2014,(9):7-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2014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下发《关于深化平安河南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平安河南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民心工程,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当前,河南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期,迫切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实现"三大国家战略"、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可靠保证。平安河南建设的基本内涵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策》2006,(2):33-34
近几年来,应城市委、市政府不断改进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应城活动,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全省连续几年保持先进位次。2005年5月,应城市第三次被中央综治委、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综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获“长安杯”殊荣。我们的做法是: 明确创建目标,强化工作责任我市在蝉联两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后,市委、市政府又明确提出“在孝感争第一、在全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襄阳市公安局以打造"全省一流、全国同类城市一流、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平安城市"为目标,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平安襄阳"建设,促进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逐年提升,该市连续两次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更新理念,坚持以法引平安。坚持以法治思维引领平安建设,努力把平安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出台《襄阳市公安局推进法治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把法治城市创建工作营造成"全警工程"。出台《襄阳市公安局关于推行"阳光警务"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造"阳光警务"品牌,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  相似文献   

12.
《思想工作》2007,(5):4-5
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后,中央综治委适时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各级政法综治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13.
5月28日上午,广东省中山市平安建设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在市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去年我市平安建设和综治工作,对进一步深化平安中山建设,为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和治安环境进行了研究部署。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根楷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4.
范建坤 《群众》2006,(9):45-46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中间有吴江”。吴江是江苏的南大门,拥有本地常住人口78万人,外来流动人口40万人,经济发达,社会稳定,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区。1994年全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即著名的“608”会议)曾在这里举行,推广了“吴江经验”。此后,吴江更进一步提出建设和谐吴江、打造“平安天堂”的新目标,牢牢把握“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基本方略,富而思安,安而思谐,不断健全八大机制,严密构建防控体系,多年来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保持较好水平,经济社会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5.
黄凌志  郑征 《民主与法制》2007,(9X):F0004-F0004
建设“平安福建”规划和部署: 2003年底,省委、省政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深化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服务和保障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了建设“平安福建”的战略决策。2004年5月,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4年至2008年底,通过五年努力,使全省90%以上县(市、区)达到“平安县(市、区)”标准,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检察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察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检察机关如何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全面带动司法理念和检察工作观念更新,对我们正确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国家法律监督职能,推动检察事业与时俱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残疾人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残疾人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把握定位残联工作,我认为应强化五个意识:  相似文献   

18.
高新亭 《半月谈》2005,(5):20-21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去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入开展平安山东建设,不断丰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和载体,积极探索和建立完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全省初步形成了平安稳定和谐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武长顺 《天津人大》2006,(11):16-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深刻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市委八届十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决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为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构建和谐天津描绘了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此,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建立科学民主的政治制度,制定符合人民群众的各项政策,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