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克思在批判功利主义技术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价值观,主张技术的发展既要关注技术的经济价值又要关注技术的生态价值;既要关注技术的正面价值又要关注技术的负面价值;既要关注技术的工具价值又要关注技术的人文价值.马克思的技术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实现技术与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和谐意蕴.  相似文献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兼容并蓄,既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大力倡导和发展先进现代文化;必须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继承发扬本土优秀文化,又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实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和谐共存;必须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融合的路径,既要发挥精英文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哨阵地作用,也要彰显大众文化承载核心价值观的天然功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社会转型与信息网络的交互作用,使得社会价值更加多元、思想更加开放、舆情更加复杂,既有信息垄断被打破,传统"话语权"有所失灵。建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既要注意掌控"话语权",更要注重"话语影响力";既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明确其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区别,突出强调平等与公正;既要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国民认同度,也要兼顾世界认同,提高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既要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符号化、普及化,更要实现其人格化、行为化、生活化;既要使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也要建立起相应的经济基础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论价值观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观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尤其需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作为基本的价值导向。同时,要正确看待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既要纠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不相一致的种种现象,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也被称为是一个注满价值的专业。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在中国的本土化建构面临着嵌入性困境,既要回应本土文化伦理的挑战,又要适应国家的官方政治伦理。在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实践中宗教伦理与政治伦理差异明显。从马克思伦理思想中汲取平等观、人权观和人性观,注重把以人为本、助人与自助、公正与平等、和谐包容与发展作为目标选择,可为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提供有利契机和实现对接转换。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进程中,概括和提炼出能为大多数国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概括和提炼既要吸纳中国传统核心价值的优秀因子与西方核心价值观的有益成分.又要反映现时代我国国民的精神风貌与精神诉求,还要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精髓。据此,若以“民主、法治、公平、仁爱、诚信、和谐”作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是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和谐文化,既要树立共同理想,又要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世界文明优秀成果,既要营造健康的氛围,更要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和谐文化,既要树立共同理想,又要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世界文明优秀成果,既要营造健康的氛围,更要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6,(11):24-26
社会的和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要求矛盾的双方或多方能够在统一体内相互包容,协调运作,良性转化和融合,始终使社会处在健康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状态之中。具体地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既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既要注重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的和谐发展;既要培育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的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系统内部的和谐,又要形成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共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探索》2017,(1)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新概念或新范式,我国学人在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时,一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之,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分析之:既要看到有机马克思主义关注马克思及其引起争论的价值,也要看到有机马克思主义认同与肯定中国发展对提升我国话语权的意义,还要看到并高度重视有机马克思主义误读马克思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14,(5)
马克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和人与社会的历史发展逻辑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彻底解蔽笼罩在商品、货币和资本外表的物象,直达背后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层面,并且在批判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之上,逐渐生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当下中国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上,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对当下中国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起到牵引和驾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必须有着高度的自觉。就文化与民族的关联以及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要在文化身份建构层面坚持"民族特色"与"世界典范"的统一,又要在文化内涵提升层面实现本土文化与外部异质文化的包容;既要在现实层面促进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和谐共融,又要在时代价值层面成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创新力的动力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这种自觉将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和积极的价值牵引。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经济建设和人民民主都要发展,既要满足物质需求又要发展先进文化,既要追求效率又要兼顾公平还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也不能忽视人们对良好的社会秩序与风尚的企盼。和谐的社会离不开上述方面的建设,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所以,科学发展观包含了构建和谐社会任务的内容;构建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内涵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在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多维理论指引,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既在理论层面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旨在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价值关系,又在实践层面继往开来,立足新时代,拓宽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空间,焕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一、(答辩时间为5分钟) 我们经常说,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普遍真理;同时又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请你联系现实,谈谈对这两种说法的认识和体会。答辩参考思路: 1、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和价值。 2、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强调必须与时代特征和现实情况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重的维度,而当代中国价值观是其价值内涵的集中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观不仅是人民群众价值需要与发展的集中表达,也是中国道路的价值表达。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生成根源于中国道路,其发展也服务于中国道路。因此,中国道路的发展催生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构建也必须立足于中国道路。我们既要在坚持中国道路中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又要以当代中国价值观为纽带,为中国道路的发展广泛凝聚价值共识,推进价值自信与道路自信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前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有着共通之处;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中“自由联合体”等思想内容与“和谐”的价值理念高度一致。透过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我们可以看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逻辑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与发达地区相比,贵州改革发展的任务更重,既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又要全面加快社会建设步伐;既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又要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和扶贫问题;既要加快省内优势产业的发展,又要扩大对外开放;既要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又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既要深化改革,又要保持稳定;既要引进先进技术,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要推进市场竞争,又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既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又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的人学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艳春  王水平 《求实》2007,(7):35-37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的人学观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从源头上理清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科学内涵,科学建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培植和谐文化、构筑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中的价值系统和互动品格,使它们在互动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夯实培育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科学揭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指南,科学建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培植和谐文化中的价值系统,科学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和谐文化的互动品格,从矛盾、创新的视角科学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探索以人为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与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人们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有诸多讨论,本文本着坚持“劳动价值论”的立场,从高科技背景下商品的价值形成、劳动力价值构成的新变化以及知识商品的流通、生产和分配几个角度,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构成进行了分析,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该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