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庆晨 《党课》2014,(7):80-81
徐勉是南北朝时的官员,南朝梁武帝时,曾任宣慰将军、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等要职。他虽然官位显赫,却无心经营产业,所以家中没有什么积蓄。所得的薪俸实物,他都分送给亲族中穷困贫苦的人家。他的弟子和朋友们曾善意地劝导他,为家人和后代着想,置办点产业。徐勉回答说:“别人给子孙留下的是财物,我给子孙留下的是清白。子孙们如果能成才,那么他们自己会创造财富;如果他们没有一点本领,即使留给他们一大笔财产,最后那些财产总归还是别人的。”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遗子黄金满箧,不如一经。”南朝有个徐勉,梁武帝时拜中书侍郎,官至左仆射中书令,他常以此言自律,他虽官居显职,但不营产业,家无积蓄。他说:“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身致辎耕;如不才,终为它有。”徐勉是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有如此清醒的头脑对待子女问题,实属难能可贵。平素,他为官清廉,谨言  相似文献   

3.
房彦谦的“所遗子孙,在于清白尔” 有句古语大意是,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国家就有希望。唐朝初年,泾阳县县令房彦谦就是这样一个不贪财的清官。   房彦谦在任泾阳县令期间,经常把自己所得的俸钱,用以周济生活有困难的亲友和百姓,后来连祖上留下的家产也被他送光了。房彦谦虽然生活陷入困境,却怡然自得,他教诲儿子房玄龄说:"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尔。"别人做官都富了起来,惟独我却因为当官而贫穷了。可是我留给子孙的,是为官清白的宝贵品德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环境熏陶,房彦谦的儿子房玄龄十分有…  相似文献   

4.
时下一些“作茧自缚”的人,其“作茧”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留”——为子女留下一笔财产。确实,有些人一辈子都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收入不低,待遇不错,再加上退休还有劳保“保险”,怎么还搞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等勾当?说到底,除“贪得无厌”之外,就是为了“造福”子女。这使笔者想到了两位古人。一是东汉人杨震。他任太守时,友人劝他为子女留点财产,杨震不肯,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正因为杨震在“留”这件事情上有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贪官被送进高墙后,有一句共同的“绝唱”:“贪财只为子孙谋”。原湖南省国际信托公司董事长张德元因受贿 220万元被判死刑后,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大吼:“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广厦万间,夜眠八尺。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无非是想留给子孙今后日子好过些。”   做长辈的给子孙留些什么,怎样做才使他们生活好 ?是遗财,还是遗德 ?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至今未彻底解决的新话题。   古今中外许多有识之士,都懂得留给子孙最重要的是才智和清廉。东汉时期的杨震官至太守,子孙常粗食步行。有人劝他分些财产给子孙,杨震说:“…  相似文献   

6.
人到老年一般都会考虑:给子孙留点什么?古往今来,在这个问题上,有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一种是注重清廉和才智,从小教育子孙树立崇高理想,做一个自立自强、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一种是留大量财产,买地建房、存金银、存款,让子孙坐享其成。我国历史上许多贤臣、名相、清官廉吏在治家教子方面都很注重以身示诫,立之以规,喻之以理,教之以严,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我国东汉时期的杨震官至太守,子孙常粗食步行,有人劝他分些财产给子孙,杨震说:让他们具备清廉之德,这就是重要的“家财”了。清代乾隆年间,郑板桥身为知县却…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清官廉吏犹如璀璨的群星,闪烁在历史的天空中。他们的廉迹彰于一朝,盛名传于干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贪官污吏截然相反,清官廉吏不为子孙积金蓄玉、置办田园、购买豪宅,他们轻物质财富,重精神财富,注重对子孙的道德培养,秉承“以诗书传家”、“以清白遗子孙”的置业观。  相似文献   

8.
宫维民同志: 每当与人交往时,经常会遇到那些为人父母者为能给子女留下些什么而忧愁,为人子女者也为长辈能给自己留下些什么而津津乐道的情况。您说做长辈的究竟应该给子孙留下些什么呢? 四平 老于 老于同志: 给自己的子孙留些什么,这是摆在每一个长辈面前的一个实际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生活中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离休老干部、某军区司令员陈洛平同志临终时对三个子女说:“你们不要指望我有什么财产留给你们,只有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留在我身上的三块弹片,以后分给你们一人一块留做纪念,看到它就应该艰苦奋斗,努力工作。”陈洛平给子女留下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无价之宝,即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精神,对我们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蒨 《共产党人》2007,(13):25-26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郡华阴县(今属陕西)人,东汉中期著名学者。因他从小好学,博览群经,被士人誉为"关西孔子"。他50岁开始做官,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太仆、太常、司徒、太尉等职。杨震居官20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不接受私人请托馈赠,也不为子孙后代置产业。他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子孙们蔬食布衣,简朴好学,从杨震至重孙杨彪,一门竟有四人官至太尉,成为京都名族。杨震的事迹,感人至深,历代传诵。  相似文献   

10.
为子孙后代着想,是人之常情。但要给后代留下什么,不同时代不同地位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回答。皇帝老倌要留给子孙以万世基业,公侯将相要留给子孙以勋名爵位,地主老财要留给子孙以田地庄园,资本家要留给子孙以公司股票……然而,老话说得好,“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他们虽然显赫一时,却往往都难逃事与愿违的命运。而且他们的这种种愿望,和一般老百姓又有什么关系,能给一般老百姓带来什么呢?旧时较清高的读书人包括一些洁身自好的士大夫,则讲求“忠厚传家,诗书继世”,想把自己的道德文章传诸后代。然不肖子孙却多。真正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3,(5):73-73
中国古代廉吏,无不注重诫妻教子,共守清白。其中,以诗为体以言志的,不在少数。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职任左拾遗。诗人新婚不久,即写下《赠内》一诗与妻共勉:“蔬菜足充饥,何必膏梁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元代进士吕思诚,官至中书左丞,家中一贫如洗。  相似文献   

12.
侃侃 《前线》2015,(3):116
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名利,处理好留什么与要什么,是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必须回答的一道考题。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才能过好名利关,不为名所缚,不为利所惑。回首岁月之河,这样一些画面依旧令人感动——早期党的领导人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给子孙留下了对党的忠贞信仰和艰苦朴素的好作风。革命老人徐特立告诫后辈:"青年人任重道远,要继承的不是财产,而是前辈留下的尚未完成的革命事业。"这种留品德、遗作风的行为,不仅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不私亲属○漆应得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为了中国的独立和自由,艰苦卓绝地奋斗了四十余年,功勋卓著,并于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职。如此功高位显的孙中山,却从未给自己和亲属谋过好处,也未给子孙留下巨额财富。他就任临...  相似文献   

14.
近日翻阅《汉书》,有这样一句话吸引了我——"遗子黄金满,不如一经"。意思是说,留给子孙满箱黄金,不如教会子孙一本经书。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与其给孩子置下万贯家财,不如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存。  相似文献   

15.
为官者,既要讲政绩也要追求“家绩”。这里说的“政绩”,并不是某些人搞的“虚政绩”、“假政绩”,而是指为官者做出的实实在在的政绩;这个“家绩”,则是指为官者管家治家的“成果”与“成效”。政绩与“家绩”,如同两面明亮的“镜子”,能映照出一个为官者,是高风亮节还是利欲熏心,是勤政为民还是尸位素餐……1925年2月24日,孙中山先生病危时,留下一份《家事遗嘱》,其中写到:“余因尽瘁,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6.
[原文]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录自《史记·循吏列传》)[译文]有个来访的客人送上几条鱼给鲁国的丞相.但丞相不肯收下.客人问:“听说相爷您是特爱好吃鱼的,现在我送鱼给您,您却为何不肯收下呢?”丞相答道:“正因为特别爱吃鱼,所以我才不能接受.我现在是丞相,有经济能力买鱼吃;可一旦因为接受了别人赠送的鱼而被免职,那又有谁还会送鱼给我呢?因此我不能收你的鱼.”  相似文献   

17.
试题史载,郑国上卿子皮素敬子产才能,欲卸执政之任予他。移职前子皮有私事相托:想让自已的儿子尹何去当宰邑。子产闻言,婉言相拒,“此人年轻,缺乏经验,恐怕难以胜任从政工作。”子皮仗着资深历厚,又对子产不薄,便说:“吾儿为人善良诚实,你不妨让他到任上一试。”子产正言回绝:“不行!您爱孩子,自然希望事利于他。若委之以大邑政事,无异派不会操刀之人去切割东西,其害无穷。如果您家有好布料,断不会令初学之人裁剪。大邑若美锦,岂能让初学者乱画乱剪?只有学有所长方能从政。何处听说用大县去练习做官的呢?”子皮闻言,惭愧不已,同时也为子产的…  相似文献   

18.
1996年9月4日凌晨,无情的病魔夺走了辽宁省委党校81理论班学员、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党校副校长关永德的生命。 临终时,关永德同志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明确嘱咐着:“爸爸对不起你们,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财产,这房子是公家的,我死了,要调给别人,还有这电话,也是公家的,要撤走……” 他的确没有给孩子留下什么财产,但他却给全区人民、共产党员留下了一笔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精神遗产”……串串感人至深的廉洁奉公的足迹。  相似文献   

19.
《元史·许衡传》记载:许衡未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忍。刚好道旁有颗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之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说:“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终不摘梨许衡不为一梨玷污清白,着实令人钦佩。更值得效法的是,他能在诱惑面前心中有“主”,牢牢把握住自己,做清白人,做忠实人。时下,对人诱惑最大的,莫过于金钱。而在金钱诱惑面前怎样做到两袖清风,不做金钱的俘虏,关键是要像许衡那样把握住自己。今天在被金钱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个崇尚清官的国家,自古就有“妻贤夫祸少”之说。其贤,除指贤淑之外,便指的是廉洁。从古到今,流传下来不少母教子廉、妻阻夫贪的佳话。陶母责子东晋陶侃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吏,专门监管鱼坝。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将干鱼送回,而且写信责备他:你做官,拿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给我带来好处,却反给我增添了忧虑。陶侃读毕母亲来信,愧悔交加,无地自容。自此以后,严母训导铭刻在心。其后为官40年,勤慎吏职,始终如一。李母量廪教子唐代监察御史李畲之母为人清白廉洁。一次,李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