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犯罪学的价值和功用——兼谈犯罪学的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学是一门有用之学,而不是无用之学。犯罪学是关于犯罪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犯罪观;犯罪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人性和社会本质的独特视角和有用工具;犯罪学是刑法学的上位学科,对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指引作用;犯罪问题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犯罪学具有政治献策功能,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引作用;犯罪现象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业",通过犯罪学研究来科学地应对和解决犯罪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学意义。此外,犯罪学研究还具有综合性的知识训练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犯罪信号是指部分特定犯罪行为和社会失序事件,象征社会失序和潜在犯罪活动,易引发公众的犯罪恐惧心理和社会失衡情况。生态犯罪学关注犯罪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将犯罪信号作为因变量提出实证犯罪控制手段,即通过外部情境设计和环境因素改变以达到犯罪控制的目的。论证犯罪信号的研究价值和犯罪学意义,使用数据和实例推导犯罪控制的演进过程,能够为我国犯罪学实证研究和犯罪控制实践提供切实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犯罪信号是指部分特定犯罪行为和社会失序事件,象征社会失序和潜在犯罪活动,易引发公众的犯罪恐惧心理和社会失衡情况。生态犯罪学关注犯罪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将犯罪信号作为因变量提出实证犯罪控制手段,即通过外部情境设计和环境因素改变以达到犯罪控制的目的。论证犯罪信号的研究价值和犯罪学意义,使用数据和实例推导犯罪控制的演进过程,能够为我国犯罪学实证研究和犯罪控制实践提供切实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犯罪学的基础性问题。这类问题的争论并未在学界达成共识,也影响到犯罪学理论和学科的发展。对犯罪学研究对象的争论起源于对犯罪概念的定义、内涵和外延的争论。犯罪学与刑法学学科界限的争论突出了犯罪现象研究的重要性。在犯罪原因研究与犯罪现象研究孰为核心的争论中,犯罪学家们发现缺乏犯罪现象研究的犯罪原因研究逐渐失去了基础,理论发展陷于停滞。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价值判断的争论中,都显现出犯罪现象研究的基础性作用。所以犯罪学研究对象应当回归以犯罪现象研究为重心。  相似文献   

5.
犯罪学是一门以研究多变的犯罪现象为内容的社会科学,当它被认识论这个工具重新挖掘的时候,犯罪学的基础理论就会稳定而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犯罪学认识论是可以帮助人们弄清犯罪学的来源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理论和认识方式,并能够极大地促进犯罪学共同学科意识的形成。犯罪学认识论包括犯罪现象的认识论、犯罪原因的认识论和犯罪对策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6.
犯罪学界的贡献,有不同的等级之分。犯罪学的三等贡献是对一定时空、一定类型的犯罪现象的变动机制作出科学的说明,进而提出可行的控制方略。犯罪学的二等贡献是遵循科学规律,影响国家的刑事政策。犯罪学的一等贡献是对犯罪学的基本范畴提出创造性理论,或者是对犯罪学的理论结构提出有利于犯罪学发展的方案。犯罪学的特等贡献也即历史性的贡献,是形成影响力广泛的犯罪学派。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视频技术的不断进步,催生了异性之间通过裸体方式并辅之各种露骨的煽情文字和动作进行性挑逗以相互在幻想之中得到性满足的"裸聊"现象."裸聊"既是犯罪学视野中的犯罪,也是刑法学视野中的犯罪.对"裸聊"的分析应当从犯罪学和刑法学两方面入手.借助于刑法扩张解释,对"裸聊"能够并且应当作犯罪化处理.  相似文献   

8.
以实证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菲利将实证方法引入犯罪学研究,创立了自己的犯罪社会学理论体系。在对犯罪原因的分析上,他在否定古典学派的自由意志选择的基础上,提出了犯罪因素三元论;在对犯罪现象的分析上,提出了犯罪饱和理论;并在把社会防卫作为刑罚目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防卫措施。菲利的犯罪社会学思想实现了犯罪学研究领域的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自杀性犯罪是作为犯罪学上的概念而使用的,我们对它的研究是从犯罪学的视角进行的。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犯罪现象,自杀性犯罪是指行为人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为了达到某种个人目的,以同归于尽的心态及行为,以社会或者他人为危害对象,严重危害社会及他人的应受到指责、处罚和制裁的行为。自杀性犯罪有其自身的特征,是一种社会危害极其严重的犯罪。作为"同归于尽"的自杀性犯罪,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针对其产生的原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预防减少这类犯罪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0.
现象论与原因论,孰为犯罪学的核心,这个根基性的问题涉及"根基性的错误",自然需要认真辨析,以正视听。从哲学层面上厘清概念,可以区分现象与本质、存在与感知的对应关系;依照犯罪学研究的学术目标,可以确定二者是研究的前提与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最终认定犯罪学的逻辑顺序:原因论应当是在现象论研究的基础上,论证犯罪的规律和本质属性,从而为社会对犯罪做出反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