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根据江泽民同志先后提出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分析了法律与道德在社会规范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认为,作为社会规范调控体系和治国方略的法律与道德,具有"刚柔相济"、"外内结合"、"窄宽互补"的作用.应以"德法相济"的思路,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奠定了江泽民"三农"思想坚实的理论基础.始终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开辟了江泽民"三农"思想指导实践发展的新境界.始终以深邃的历史眼光考察"三农"问题,打开了江泽民"三农"思想宽广的理论视野.始终从实际出发,关注国计民生,体现了江泽民"三农"思想深切的人文关怀.江泽民"三农思想的实践意义在于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深化改革和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庄浪县在"实"、"干"、"创"三个字上下功夫,狠抓作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创"实"绩民为主体.以民为本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庄浪县从不断增强民本意识着手,从两个方面抓好作风建设.一是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为人民办实事、好事.  相似文献   

4.
前些年,笔者曾以县委书记的身份组织过两次县级党代会和人代会的选举.那时候,上级党组织确定的候选人"高票"当选而其他"陪选"人员只得寥寥数票的情况司空见惯,但是,得"满票"的十分罕见,一票不得的也几乎没有. 近年来,这种状况发生了悄然变化.2006年,笔者参加了二十多个县(市、区)的换届选举专项巡视工作.在这些地方,得票率超过95%的"高票当选"者明显增多,而且出现了一批得"满票"和得"零票"的候选人.2011年,笔者已经退休,但听同事们说,在新一轮的换届选举中,得"满票"和得"零票"的人数比上次还要多.  相似文献   

5.
张耀南 《新视野》2005,4(1):64-66
中国哲学在处理天地万物的"关系"方面,有一个一贯的追求,就是力图保持事物原有的无限多样性,这就是中国哲学的"和"理想."和"是对"多样性"的一种追求,"和"是处理"多样性"之关系的一种方式,"和"是保持"多样性"的一种联合.中国哲学明显地是以"和"为上,以"和"为贵,以"和"为高,以"和"为追求.此种"和"理想与"和式思维",对于纠正"全球化"的偏差,可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志发  曹云生 《求实》2001,(10):61-63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灵魂"和"生命线"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形式.在当前"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和德治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略必将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得到更有效的实施,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必将通过突出和加强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而获得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易经>和<尚书>是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两个重要源头.阴阳是支撑<易经>哲学的两个基本概念,阴阳两个方面的和谐与平衡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易传>在解释<易经>时提出了"保合太和"的思想.<尚书>阐发了"协和万邦"、"和恒四方"的政治理想."合和"与"和合"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司马迁的<史记>在<尚书>的基础上,较早提出了"合和"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合和"思想,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抓好"党建带团建",关键在于狠抓落实.要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作表面文章,把工作做得扎实有效.各级党委和团组织都要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的要求,以"求实、务实"的精神抓好"党建带团建"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一要抓好"带"和"建"两个重要环节."党建带团建","建"是根本,"带"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焕然  赵炜 《党史博采》2004,(10):4-11
陶铸是在"文化大革命"前夕调到中央工作的,在"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就被打倒,后含冤去世.他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对"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正是由于他毫不妥协、刚直不阿的个性,所以在"文革"初期便遭到江青、康生一伙的诬陷和迫害.历史是公正的,"文革"结束后,中央对他的冤情进行了平反和昭雪.  相似文献   

10.
佟明晶 《党史博采》2008,(6):30-30,37
我们常听到"素质"和"素质教育"这两个词语.在评价某个人时,人们总习惯于用"素质"的高低做评语;在评价教育或是学校时,有人则常常用"素质教育"或"应试教育"下结论.其实这都是不够准确、不够客观的.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素质"和"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还有待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在此我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浅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公共问题的性质与特征,是理解和认识公共问题、建构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西蒙和瑞特尔分别提出了"结构不良性"和"奇异性"的概念来概括公共问题的性质与特征.然而,两种概括都存在严重的历史局限性.识别和标识公共问题的性质与特征,与人们用来结构化问题的认知格局互为因果.因此,识别与标识公共问题的性质与特征必须坚持正确的策略原则.当代公共问题具有"适应性复杂性"或"有机复杂性"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武威市开展"三讲"教育以来,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开门"三讲",开门整风,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抓好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讲学习"是"三讲"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为了确保"三讲学习"不走过场,武威市在"三讲"教育中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结合.他们采取封闭集中学习、分散自学和白天学习、晚上处理公务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做到了学习、工作两不误.同时,制定学习纪律,严格学习制度,双休日、节假日也照常安排学习.二是系统学习和重点研读结合.  相似文献   

13.
地方党代表选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是"选举会议"代表的选举.第二是党代表的提名和正式选举.但在一些地方,"选举会议"代表的选举基本上是按照"潜规则"进行,党代表的提名和正式选举虽然主要是按"显规则"进行,但"潜规则"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这些"潜规则"的存在有其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并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但"潜规则"的存在表明:一些地方党组织与现代执政党的要求还有距离.在推进党内民主的进程上,与广大党员的要求尚不一致,在改革和完善执政方式方面还需努力."潜规则"存在和运行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既损害了党章和党内选举条例的权威性,挫伤了广大党员积极性和信任感,又延误了推进党内民主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的伟大纲领.如何全面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搞懂"为什么要代表"和"怎样代表"的问题.如何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认真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人文学"由"人"与"文"合成.人以成文,文以传道,人文学就是运用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独特人文方法,对宇宙、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问、理解和表达.西方人文学传统借助于"概念化的语言"诠释一切可能的文本,却陷入解释学循环的怪圈不能自拔.具有深厚解释学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借助于"意象性语言"诠释经典,微言大义,求道不竭,或许是"人文学"可能的研究出路.  相似文献   

16.
王虎学 《唯实》2008,(9):36-39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作为伦理学史上的经典文本,影响深远.学界有关"实践哲学"的研究和对"实践"范畴的探讨莫衷一是.厘清"实践"范畴的来龙去脉和内在思想理路需回到亚里士多德的文本中去,彰显"实践"的原初理论语境,澄明"实践"概念,进而确立"实践"的坐标.  相似文献   

17.
张寿春  金鑫 《唯实》2004,2(11):63-65
"与时俱进"最早是由李大钊发出的时代强音.党的十六大赋予"与时俱进"新的内涵,并提出了根本要求,深化和拓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而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时"的多种含义和"进"的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18.
如何理解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当·斯密用一只"看不见的手"来比喻指导人类行为的人性本能.人类的行动受到"看不见的手"的调节,得到来自合理目标的激励引导,进而建立在本能基础上的人类活动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延伸和误用,斯密 "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已被淡化和曲解.人们普遍误以为斯密无条件地认可自由市场和自私的个人主义.在分析研究原著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作者在本文中对"看不见的手"这一斯密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概念进行了理论阐释和观点厘清,对"看不见的手"从经济学和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9.
自然法学说在颠覆神学专断的同时,以自然理性的恒定性诠释了"天赋人权"的先在性和普遍性.以质疑"天赋人权"为起点,休谟通过厘定"理性"的功能范围,将人的权利性要求归结为非"理性"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实战,在经验主义的哲学视阈内论证了"权利"意识的物质基础和现实可能性.继续从经验主义立场出发,以"权利法定"为核心理念,在彻底否定先验"道德基础"的前提下,边沁对"天赋人权"说进行了集中的功利主义批判.密尔在补充和修正边沁功利主义原理的同时,以讨论"正义"为先导,对"权利"问题进行了自由主义的诠释,从而为功利主义的权利学说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论先秦儒家"孝忠"观中的"谏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谏诤"思想是先秦儒家"孝忠"观的一个重要内涵.自孔子提出了"事父母几谏"和"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的主张后,曾子、子思、盂子各有侧重地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谏诤"思想.曾子侧重于"谏亲",提出了"以义辅亲"和"微谏不倦"的谏亲原则;子思和孟子则侧重于"谏君",前者认为"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后者则阐发了"反复谏"的观点.荀子综合了孔、曾、思、孟的"谏亲"、"谏君"思想,提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主张,把先秦儒家的"谏诤"思想发展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