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参考》2009,(12):32-35
最困难的问题“未解决” 问:10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些数据。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8.9%,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中国经济的反弹趋势日益明显,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今年“保八”已不成问题,您对目前的中国经济怎么看?  相似文献   

2.
1-3季度高位趋稳的增长态势,是经济运行中增长与抑制因素交互作用达成均势的结果,今后宏观调控重点,宜从“抑快”转向谋求经济增长环境的改善随着上半年调控措施的陆续到位,我国经济增长加速的势头基本得到抑制。GDP增速从二季度的11.3%回落到三季度的10.4%,1~9月的GDP增速亦从上半年的10.9%回落到10.7%。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工业生产增速亦都明  相似文献   

3.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年度会议上提出,今年我国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财政部也在之前明确今年亦将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两项政策在今年的继续,却不得不面对一个重大的问题——财政风险的压力。1998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随着此项政策的持续执行,财政风险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去年以来,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应淡出问题,就一直是全社会普遍争论的话题。按照2002年初的财政预算,我国政府财政赤字达到3098亿元,而国债余额相应将达到18700亿元。2002年我国GDP增长8%。那么,我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到2.99%,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达到18.05%,仍然处于国际公认安全线之内。  相似文献   

4.
任万军 《求知》2002,(4):30-31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防止通货紧缩,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并辅之以适当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的调控效果。但是,从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状况看,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比如,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如预期有效;民间投资仍难以启动。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由于扩大内需这一宏观调控政策的 继续实施,整个经济决策既保持了积极财政政策和 稳健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把扩大内需同 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增加就业、保障生活相结合, 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较快 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季度增长7.6%的良好开 局之后,上半年保持7.8%的增长速度,进入三季 度仍呈现较快增长态势。1~8月,固定资产投资、 国内市场消费和外贸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4.2%、 8.6%、17.5%,有力地拉动了工业生产12%的快速 增长。依据工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近四成的贡献度 测算,预计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仍将保持7%以 上水平。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结构调整和体制 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也存在一些具有明显反差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 冲击和国内外市场需求不 足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以积极财政政策为核心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扩大政府投资,努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且加快推进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改善了经济运行质量,企业经济收益开始得到恢复性增长。在这两年的实践中,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地充实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手段,注意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运用的相互配合。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6,(45)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有三点:一、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依然存在。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2%,虽然与上半年相比增幅分别回落2.5个和3.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刘星 《理论导刊》2004,(5):9-10
我国从199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于有效缓解国内需求不足,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尚未完全好转、民间投资不旺、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立即淡出的时机尚未完全成熟。考虑到财政政策的连续性,积极财政政策应逐步改变以增发国债和扩张政府投资为主的政策措施,向以税收政策为主,综合发挥税收、补贴,贴息、收入分配等政策组合作用的方向调整。  相似文献   

9.
《民主》2005,(2):47-48
财政部长金人庆说,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三个意义,即“适度、避险和公平”。适度——指通过政府财政支出的逐渐减少来降低经济发展对赤字财政的依赖程度。避险——即通过稳健财政政策对政府支出的抑制,规避因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可能形成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和过去7年积极财政政策发行的9100亿元国债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08,(20):24-24
热点一: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0.4%,增幅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一、二季度分别增长10.6%和10.1%。上半年经济增速的回落,引发了各界对下半年经济增长的担忧。  相似文献   

11.
陈勇鸣 《党政论坛》2009,(17):11-13
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全国今年一季度GDP增长6.1%,上海一季度GDP增长3.1%,处31个省市自治区倒数第二。上海经济增速快速下滑主要原因:一是上海为国际大都市,受金融危机影响直接,2008年上海贸易依存度高达161%,中西部地区平均不到10%,全国60%。二是投资回落,一季度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比全国低21.1百分点。三是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两高一资”企业。为振兴上海经济,3月25日国务院通过《关于推进上海船陕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实现今年经济较快增长,必须首先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党中央这一决策的指导思想是符合实际的。随着去年下半年以来贯彻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速度达到8.3%,保持了去年三季度以来经济回升的势头,这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基础。要保持当前国民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仍须采取有效措施把中央提出的扩大内需的政策进一步落到实处。扩大内需,包括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国内消费需…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06,(4):35-37
一、我市收入分配的主要特征 1.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收入增速加快。随着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1997年--2002年,劳动者报酬总额(收入法计算GDP中的劳动者报酬总额,以下同)、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9%、6.2%、9%。  相似文献   

14.
楚东 《瞭望》2003,(43)
国家统计局刚公布的消息说,今年前三季度,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快速增长,投资者、消费者的预期趋好,微观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增强,整体形势是近年来最好的。前三季度GDP值完成79114亿元,同比增长8.5%,比去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增长9.1%,表明国民经济已摆脱了非典的滞后影响,恢复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 1998年以来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发行了 3600亿元国债。今后几年还要继续执行此项政策。这是否意味着在搞“凯恩斯主义”,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与凯恩斯主义有何区别,怎样尽可能避免宏观政策与制度创新之间的矛盾。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积极财政政策源于“凯恩斯主义”   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政府通过主动的财政预算,安排赤字,增加公共投资,带动民间投资,拉动需求,刺激消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由于这种政策对社会有效需求会产生拉动作用,其投资又会对整个国家经济…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有一个基本公式,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生产总值=投资+消费+出口。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徐悸未平,直接影响我国的出口,今年我国政府决定在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同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实现今年的7%经济增长目标。本文...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9,(24)
观察今年头几个月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足以得出结论:我们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刺激国内需求、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已经发挥了显而易见的积极作用。但在进入买方市场后,我国经济总量的平衡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也难以自发回升,为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这种‘准特定的情况下采取的特定政策”,还必将坚持一段时间。对此我们应当保持清醒判断。毋庸置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动机是积极的,效果更要积极。那么,扩大内需的下一步实践有哪些切实有效的途径呢?其中有两个要…  相似文献   

18.
沈艳兵 《求知》2005,(7):38-39
1.服务业增长速度加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九五”时期,我市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2003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8%,比上世纪80年代服务业年均增速6.7%的水平高出5.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33.5%上升到2003年的45.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六五”时期的33.2%提高到“九五”时期的54%。服务业已经和制造业一起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9.
曾涤 《求知》2007,(9):44-46
本世纪初.全球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许多国家的GDP增速在6.0%以上。~2001年全球GDP之和312818亿美元。2005年达446316亿美元.四年增长42.7%。全球人口63.2亿.人均GDP达7062美元。其中西方七个经济大国仍保持较高的增速.拉动了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四年中美国由101714到144866亿美元,增长42.4%,与全球同步,仍然占全球GDP的32.5%;日本同期由42452~J46638亿美元,增长10.0%。是七国中经济增长最缓慢的国家.GDP由占全球的13.6%降到10.5%;德国由18739~27301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之一是它同追求经济的短期高速增长的目标是有矛盾的 2010年,从31个省区市由当地人代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看,只有3个省市GDP增速定为8%,其余都在8%以上,平均增速达10.3%,许多省区仍把增投资、上项目放在首位,没有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首位。而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同短期追求GDP高速增长的目标是有矛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