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利益冲突已是我国社会矛盾的一大焦点。建设好地方服务型政府,有效化解地方利益矛盾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理性选择,是我国政府转型的重要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构建面临诸多困境:"服务为民"理念缺失;公共服务市场化滞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偏低;政府部门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不协调;政府绩效管理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重塑"公民本位"、"服务为民"服务理念;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提升地方政府服务供给水平;健全公民有序参与机制,防止公共权力异化;健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实现"政府本位"回归"社会本位";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建立地方服务型机关等是建设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2.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当代各级政府职能转变和地方行政改革的必然趋势.最近几年,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化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如过度市场化,错误的价值导向等.因此要从树立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价值导向,扩大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范围,政府的正确定位等方面着手使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更加趋于完善化.  相似文献   

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议题所要回应的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哪些不均等。在计划经济时代,公共服务是以单位福利的方式呈现和提供的,单位制度下的身份取向塑造了最初的公共服务分配不均等。在市场化改革中,虽然市场提供的公共服务通过价格和货币实现了形式上的机会平等,但是这种形式上的机会平等被市场化改革的其他作用扭曲。当前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回应的是计划时代以来累积的基本公共服务上的不公平问题。从价值追求上来说,基本公共服务的分配经历了没有价值考量、形式公平和实质公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战略是公共服务战略管理之核心问题,主要驻足点是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战略制定与战略执行.评估战略质量的方法是基于平衡计分卡发展起来的战略地图,在公共服务市场化中如何确定基准战略,平衡公众利益,获得充分的资本支持等必须依托公共服务市场的战略地图.通过论述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战略以及战略地图的相应问题,寻找公共服务市场的微、宏观战略,以求得公共服务市场战略目标的初步阐释.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是以“能够促使市场更具竞争性或可竞争性”这一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在有无竞争的条件下所形成的垄断对于效率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面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建构“效率改进”型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模式。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效率来源于“有效竞争”而非单纯市场化,而“有效竞争”的实现,需要我们在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从有效竞争理论出发营造一个有效的市场,从交易成本理论视角界定市场化的有效边界,从公共服务提供与生产相区别的角度选择市场化的有效模式,同时不断强化政府的规制管理。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市场的战略是公共服务市场化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公共服务市场化有宏观战略与微观战略。在公共服务市场化中如何确定基准战略、平衡公众利益、获得充分的资本支持等必须依托公共服务市场的战略地图。公共服务战略地图分析包括公共服务市场的目标分析、公共服务市场的财务分析、公共服务市场的客户分析、公共服务市场的业务流程分析、公共服务市场的学习与成长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军事管制型到文革前初步建立官僚治理型防控体系的演变,在"文革"期间防控体系被全面破坏并退回到军事管制型。"文革"结束后,防控体系得到恢复和重建。市场化改革也为防控体系注入市场化的力量。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转型面临着双重任务,法制化、正规化建设是基本任务,同时随着政府的转型也正在由管制型转变为公共服务型。  相似文献   

8.
曲丽涛 《工会论坛》2007,13(1):35-36
实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为政府转变职能以及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必由之路。鉴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把我国的国情于西方公共服务市场改革的经验相结合,形成自己的公共市场化改革理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国家大力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各地方政府也正尝试公共服务改革的实践,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只有理性看待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准确把握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内涵,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才能找到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正确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我国转变政府职能以及转变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必由之路.我国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已初露端倪,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水平存在着很大差距.合理定位政府角色,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确立公共服务的评价机制是当前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共需求的不断增长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限之间存在的矛盾,迫使世界各国对公共服务领域进行市场化改革。基于公共选择理论、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借鉴西方行政改革的成功经验,引入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做法是使我国政府机构改革跳出怪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借鉴效用的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掀起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有效改善和提升了各国公共服务,对全世界形成了广泛的、持续性影响。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对各国公共服务改革的借鉴意义和示范效用自然不言而喻。但就我国而言,立足国情,冷静分析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制约因素及在借鉴过程中注意反思,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共服务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提出的一个新的改革命题,是体现以人为本和弥补市场公共产品供给失灵的重要制度安排。经济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基本前提、价值考量和利益追求等方面高度契合,它因此成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制度选择。在经济法的众多制度中,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公共财政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制度、区域协调发展制度分别从主体层面和宏观调控角度为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了不完全契约与交易成本理论,从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理论假设入手,分析影响公共服务市场化绩效的相关因素,由于外部不利因素存在的可能性,公共服务市场化模式并不必然能提高公共服务的绩效。理论假设是理论模型的前提基础,应对公共服务市场化失灵的策略必须紧紧结合其理论假设来思考。  相似文献   

15.
美国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基本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基本经验教训可概括为:一、政府非核心职能可市场化,核心职能不可市场化;对"政府固有核心职能"采取负面清单管理,是科学确定公共服务市场化边界的有效方法。二、公共服务市场存在"供给方缺陷"与"需求方缺陷",公共服务市场化并不必然提高经济性、效率性与效能性;政府应针对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方缺陷与需求方缺陷的组合状况,针对性地确定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制度安排。三、政府应提升合作伙伴关系管理能力、政府合同管理能力及控制腐败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服务市场化作为行政改革浪潮的核心内容在全球得到迅速推广。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服务市场化引发的潜在危机暴露出来。审视公共服务市场化面临的困境,破解之策关键在于明确市场化中各个主体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政府、私人部门及非政府组织的优势互补,促进其合作与竞争。  相似文献   

17.
现代公共服务的一般使命包括保障普遍人权、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以及提供共同的发展条件。上世纪末以来席卷全球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理论及其实践,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和借鉴,但其对工具理性的过度崇拜以及根本价值取向的模糊,也暴露出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新公共服务理论将公民权、社会责任、公共利益等价值量度重新置回行政话语的中心,有助于我们在进行公共服务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过程中避免误区,坚持公共利益信仰和公民本位观点,正视公共服务责任,真正实现公共服务的基本使命。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才能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以人为本"既是我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也是我党执政理论建设的核心所在。她高扬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现实"与"应当"的结合点上表达了我党执政的价值理想追求。以人为本中的"人",既涵盖了社会全体成员,又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以人为本中的"本",应从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上、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上去把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确认并保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为谁执政"的问题,郑重表明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相似文献   

19.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在我国,长期以来公共服务的生产基本上由政府垄断,忽视了服务安排与服务生产之间的区别。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在公共服务领域推行市场化改革,这种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把公共服务市场化纳入行政改革的规划之列,将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配套起来,依托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主体提供服务,打破传统由政府垄断的局面,从而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20.
合同外包在运用市场化、社会化手段革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同时,也要求政府重新定位自身须承担的责任,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为保证服务效率与分配公平并重,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中的政府责任应依循公共价值管理的理念,在价值、支持和能力三个维度上得到明确和落实。通过以公共需求为核心传递价值、以多元参与为导向整合支持、以过程管理为基础提升能力,政府能够在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成为负责任的服务安排者和精明的项目发包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